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要点

   renjimin   农村创业    2019-03-27 10:52:00
【导读】 ...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要点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要点

▋农民博博 :水产养殖病虫害怎样防治?                   
▋农技专家小组 :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产养殖生产工作慢慢的进入到高温时期,今年水产养殖病害较往年来的比较迟,可能受天气影响较大,长时间阴雨天气,气候反复无常,致使到后来的5月份疾病来的比较突发,且难以处理,养鱼先养水,养水多改底,这是贯穿养殖生产的主线,养殖户必须牢记,在随后的高温时期,更应该注意鱼塘管理,加强水底环境的修复和改良工作,好的环境,好的管理,就一定可以养好鱼。

  寄生虫问题

  寄生虫其实就像垃圾堆里的苍蝇,不管你如何消灭苍蝇,只要垃圾堆在,苍蝇、蚊子、老鼠绵延不绝,这不是苍蝇、蚊子、老鼠的原因,是垃圾堆的原因。寄生虫同样如此,平时调好水,改好底,做好预防。

  寄生虫关键不在于杀,而在于防,通过水质调控,净水、改底、解毒工作,日常清洁鳃丝,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寄生的繁殖和感染频率,有好的鳃,清洁的鳃,才会有健康的鱼儿活动,鱼儿烂鳃,引起鱼类不吃料,与水质恶化其实有重要关联,同时,预示着疾病的来袭,水质好了,虫也会少很多,不是说偏酸水体打不死虫,而实际上是,偏酸的水体、有机质较多的酸化底质,为寄生虫的生活、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寄生虫繁殖速度和苍蝇、蚊虫是差不多的,所以,机体、环境、病原,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环境则是重中之重,所谓的,养鱼先养水,养水多改底。

  鑫惠水产提倡生态防控的理念,能不杀虫,尽量不杀虫。也就是通过改变水环境、底环境,从而有效抑制寄生虫的繁殖,我们一直这样认为:引起鱼类出现死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虫,而在于环境突变和病菌后续感染引发的自身体质下降或者说机体病变,有几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1、幼苗阶段,尤其是刚刚开花的小鱼仔(2-3公分左右),一般情况下,寄生虫感染几率较少,另外,此阶段对于外界环境的应激也会很大,外界环境稍微有些不合适,就会出现夭折,所以,这个阶段,鱼苗的成活率较低,一般草鱼开花成数很多鱼塘仅有30%-50%算是很不错了,越是这样,尽量减少杀虫剂和刺激性消毒剂的投入,注意加强水体解毒工作,另外就是注意水体溶氧一定要充足,确保鱼体消化健康,做好鱼体保健工作,尤其是保肝、护胆工作,从自身抵抗外界不良环境对于鱼体本身所带来的应激反应,这是避免幼苗寄生虫感染的基本步骤。

  2、如果发现寄生虫确实很多,此时鱼类体质较差,往往存在烂鳃问题,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尽量提前使用清洁鳃丝的产品,或者净水产品,可以有效减少杀虫剂对于鱼类的应激反应,对于杀虫有很好的协同效果。

  3、对于常规杀虫剂来讲,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植物提取素例如:曼尼期碱精素等,此类产品在高温季节使用效果较好,低温效果较差(低温可以选择大瓶装的以代森铵为主要成分的产品,高温时候,这类产品效果较差),需要提出来的是,使用这类产品后,建议当天停止投喂,以便减少高渗透性药物对于鱼类的次生危害影响。

  水质问题

  随着气温的升高,水质问题也接踵而至,其实水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底质恶化,目前,比较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开花鱼塘水过肥引发的pH值极度偏高状况,高温季节蓝藻滋生蔓延,由于底质恶化、底层有机质酸败后续导致亚硝酸盐偏高并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桂花鱼塘由于水体浑浊导致鳃部附着泥巴、继发性烂鳃等问题,当然,底部环境恶化,也是寄生虫滋生蔓延的最佳温床,水体则是寄生虫感染鱼体的最佳途径和桥梁,所以说,寄生虫滋生蔓延是鱼塘水质、底质恶化的最直接标志。

  1、关于鱼塘开花,应该严格检测水体pH值,造成pH值偏高有很多种因素,包括清塘时大剂量使用石灰,或者就是鱼塘藻类大量繁殖尤其是蓝藻大量爆发繁殖,发现问题,必须从根源解决,不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pH值高低变化,是影响开花成数的关键性指标,不可小觑,在放花前,一般建议使用有机酸解毒剂改良水质,对于pH值过高问题有很好的防控。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pH值偏低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是水质偏瘦,营养匮乏的标志,需要加强肥水力度,及时准确培养有益微生物,确保水体生态平衡。

  2、高温季节,由于水温较高,如果没有经常开动增氧机等设备,水体环境就会处于极度禁止状态,水面温度较高,底部水体又很难回到水面,就会形成水体分层,这样下来,长时间,上表面水体溶氧很难进入水体,会导致底部环境处于极度缺氧状态,底部有机质会进行酸败过程,各种病原、有害微生物不断滋生、蔓延,在高温季节,晚上开增氧机,会将表层水体有限溶解氧打到塘底抵消氧债,整个水体会处于极度缺氧状态,所以,这就是,在高温季节为什么有的时候,晚上越打增氧机鱼浮头越严重的问题所在。

  鑫惠水产提醒养殖户,高温季节,在下午1点-3点之间,最好将鱼塘增氧设备全部打开,充分搅动水体,充分曝气,提前促进水体对流,提前抵消底部氧债,使得池塘水质均衡发展,这是高温季节最正确的增氧机使用方法。

  有的养殖户说,增氧机不是救命机,却是很好的搅水机。

  3、亚硝酸盐持续飙高。

  高温季节,很多养殖户反应,亚硝酸盐会很快偏高,且不容易降解,就算是降解了,很快又会反弹,反反复复,在养殖过程中,对于鱼类的影响确实是蛮大的。

  尤其是桂花鱼养殖户,亚硝酸盐偏高,是常有的事情,亚硝酸盐的偏高与底部有机质积累、底部溶解氧缺乏、池塘生物菌不足有直接关系,亚硝酸盐其实就是有机质分解转化的中间产物,其中溶氧是比较关键的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一个池塘亚硝酸盐偏高,很大程度说明,这个池塘的溶解氧气是不足的,所以,鱼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浮头症状。

  很显然,处理亚硝酸盐的根本也在于如何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大家都知道,养殖水体环境一般都是还原性的,水体还原性越大,底部耗氧因素越多,提高水体溶氧的途径也有很多,其中包括:直接投入大剂量的颗粒氧、消除水体以及底部环境中的有机质耗氧因子、加强水体有益藻类的培养和维护等。

  对于桂花鱼养殖过程来讲,有很多的特殊因素存在,水体环境本身的变化、桂花鱼生长所需要的特定规律,桂花鱼摄食活饵料,一般在放桂花苗前提前标苗饵料鱼,每亩投放80-100万鱼花,养殖户会考虑到成数在里面,开花数量一般都很大,每张塘都有800-1500万鱼花,密度是很高的,在投放桂花鱼苗后,桂花鱼大量摄食饵料鱼,粪便残渣会对于水体造成直接破坏,尤其是底部环境会因为有机质的积累造成不断恶化,后续的,在桂花鱼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为满足桂花鱼摄食需要,养殖户往往会一次投入几天的鱼仔,一次投放量都在10-20担左右,整个池塘基本处于负荷状态,水体溶解氧气是极度偏低的,再加上桂花鱼抓鱼习性,会使得池塘水质浑浊,底部有机质腐败,溶氧匮乏,水体亚硝酸盐会呈现持续飙高的状态,当然,此时此刻,桂花鱼自身体质也是处于一种极度负荷状态,这一切统统称之为应激源,长时间下去,后续引发的便是常见的:烂鳃病、鳃部附着泥巴、出血病、肠胃问题、消化问题、烂身病、斜管虫等寄生虫滋生、蔓延危害鱼体。

  鑫惠水产永远把问题根源分析给养殖户,我们一直认为:能够解决水产问题的不是产品,而是方案,针对亚硝酸盐偏高的鱼塘,首先,一定要确保水体溶解氧气的充足,尤其是在大量有放鱼仔后,夜晚必须投放增氧粒,其次,建议在投放鱼仔后续的几天时间内,在下午4-5点钟左右,沿池塘边全池泼洒枣源乳酸菌,在鱼类摄食鱼仔后,可以有效帮助桂花鱼消化,避免肠胃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养殖过程中,选择氧化型底部改良剂,要及时改良底部环境,避免有机质积累,尽量减少底部耗氧因素,清除氧债,做好基本工作,才能确保水体环境良好,养殖生产一帆风顺。

  消化问题引发的肠胃问题、出血病。

  随着追求高产量的思维引导,气温回升的同时,养殖户会加大饲料的投喂量,今年的天气较为不稳定,时而阴天,时而落雨,时而晴天,导致很多鱼塘开始发病,最明显的就是肠道出血,也就是出血型肠胃炎,伴随而至的还包括:口腔出血、烂鳃、烂身等问题,很多养殖户在未弄清楚病情原因的情况下,多次用药,效果不够明显,有的客户选择注射草鱼土法疫苗,在往年,注射疫苗后,病情会逐渐控制,今年问题比去年较为复杂,注射疫苗后,该死的还是照样死,走边漫游的鱼群逐渐增多,漫游鱼群表现为黑身、身体赤皮、烂身、白尾巴等,这种状况下,一般越用药死的越厉害,这也是养殖户最为头痛的事情。

  经过多次调查试验分析,出现问题的根源有很多,饲料投喂、底质恶化、体质下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等问题接踵而至的分析到位,在鱼类发病阶段,鱼类的体质是很差的,免疫力极端低下,并处于亚健康状态,必须加强抗应激工作。

  鑫惠水产不断总结问题的根源,推出比较有效的方案,供养殖户参考:

  首先,出现问题后,尽量减少或停止膨化饲料的投喂量。

  其次,建议减料不减药物,按照鱼类体重计算出当前实际上应该投喂的饲料量,按照当前正在投喂量减半投喂,拌药治疗。

  第三,选择鑫惠水产瘟病套餐:“病毒一滴灵”1瓶加“万丰”1包加“达克菌”1包混合均匀,拌料50-80斤,如果肠炎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添加“链克菌”1包进入瘟病套餐,如果烂鳃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添加“烂鳃王”1包进入瘟病套餐。

  第四,用药思路和有效方案整理:

  一般投喂周期,每3天为一个疗程,养殖户需要根据实际病情,投喂第一天,死亡鱼类情况一般没什么太大变化,第二天,死亡量减少,第三天,一般死亡量会明显减少,走边漫游鱼类会明显减少,有的时候会停止死亡量,用药后三天,如果死亡量明显减少,建议继续喂多一个疗程,作为巩固治疗思路进行维持。

  第五,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需要同时配合全池泼洒“病毒一滴灵”,视情况,可以考虑连续使用1-2次较好,病情基本可以控制。

  桂花鱼相关特殊疾病。

  1、病毒性出血病诊断思路。

  如果出现以下几个方面中的三个,则可以确诊为病毒性出血病:

  ①转水呈现白色或寡色,浑浊水色。

  ②离岸漫游鱼类达10条往上/万尾。

  ③漫游鱼类黑头黄身。

  ④鳃丝呈现粉红色或贫血状况。

  ⑤胃部呈现斑状、块状出血。

  ⑥肠道出血,并有流晶状黄色液体,肌肉出血,下颌骨出血等。

  ⑦肝脏发白,发黄,脂肪肝或出现斑状淤血。

  ⑧并发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等。

  2、桂花鱼养殖病害分析的一般过程。

  对于其发病史的了解。

  对于其用药史以及其疗效的了解。

  了解其死亡量,病程以及漫游鱼类情况。

  了解其池塘情况(包括:水色,水深,面积,以及底质水平等)。

  了解当时的气候天气情况。

  了解发病鱼类实际解剖症状。

  了解池塘水质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化学物理分析检验的实际情况。

  显微镜观察,鱼类鳃丝是否有车轮虫、指环虫(有好多种情况它的不彻底杀灭是造成烂鳃病难以治疗的关键)、斜管虫、波豆虫、鳃隐鞭虫、杯体虫等寄生情况。

  如果没有寄生虫,再通过鳃部仔细观察是否为细菌性烂鳃。

  检查是否为细菌性暴发性出血病。

  确定是否为病毒性出血病。

  确定是否为水质或中毒引起的应激性疾病。

  对症下药,合理用药,科学用药等。

  3、桂花鱼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合理用药。

  各种重金属盐类如硫酸铜,硫酸锌等应该尽量少用或慎用。

  各种高含量有机磷类药物如敌百虫、辛硫磷应该禁止使用。

  最好不要使用强刺激性的药物,尤其是含氯制剂,如三氯、二氯等。

  建议不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如孔雀石绿、呋喃唑酮等。

  对于桂花鱼类的养殖过程中,建议使用福尔马林时要严格进行试验操作,避免对于桂花鱼的刺激性过大,由于福尔马林伤水比较厉害,建议用药后及时换水。

  在鱼类发病高峰期间,最好不要使用带有季铵盐络合剂的药物进行水质调控。

  桂花鱼塘,建议不使用菊酯类药物进行杀虫。

  罗非鱼高温综合症。

  随着温度的回升,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还包括罗非鱼高温综合症,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罗非鱼死亡问题尤显突出,这个问题,成为了当前水产疾病方面的头号疑难问题,对于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那么,究竟为什么罗非鱼会大量死亡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不少人曾经发表各种论坛予以探讨,但是从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很多人都把罗非鱼疾病病原归结为:链球菌。

  那么到底这个结论是不是成立呢?很多人没有去认真的分析与总结过,很多时候,出现问题后,根本没有去仔细的解剖和观察,导致病情贻误,还一直以为是链球菌所致,所以说,很多时候,鱼死不是病死的,是被“吓”死的。

  链球菌属于是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每一张水体中都有链球菌滋生,但是,当环境条件未达到链球菌感染的条件时,链球菌是不会感染的,就像是癌症一样,每一个人的细胞内都有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感染的,当遇到外界刺激后,才会导致癌细胞扩散。

  还是那句话,万病源于肝脏病变,肝脏是鱼类解毒、新成代谢、合成与转化脂肪的通道,由于今年的气候因素,导致水环境变化剧烈,水体各项平衡几乎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罗非鱼又属于底层鱼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鱼类肝脏负荷过大,长时间下就会导致肝脏内毒素增强,再加上罗非鱼一般是喂浮水料,蛋白含量过高,导致过多的脂肪在肝脏沉积,致使肝脏代谢紊乱,出现脂肪肝、肝硬化、肝出血、胆汁回流等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必定导致鱼类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出现各种细菌的乘虚而入,致使发病。

  这样的情况下,会引发很多细菌的混合感染,在没有处理的合适的情况下,导致鱼类大面积出现死亡,也是理所当然。

  很多人一看到罗非鱼死亡,就比较恐慌,很多水产药店,缺乏经验,误认为是链球菌感染所致,大量使用例如:强力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更有甚者使用原粉进行抗病,结果是越治越厉害,越厉害越治,不停地在鱼塘泼洒抗病抗生素,消毒剂等,其实,这样子,不但治不了病,反而给鱼类的治疗带来负面的作用,因为,此时的鱼类的肝脏是超负荷的,很多肝脏已经出血,甚至于出现坏死,大量使用抗生素只能导致肝毒增加,大量抗生素在肝脏沉积,致使病情恶化。

  还有人参考草鱼死亡的经验,提出制作罗非鱼链球菌疫苗注射,显然是一种无稽之谈,一种很简单的疾病,被某些所谓的专家恶意炒作,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还是那句话,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必须贴近养殖户,贴近鱼类,贴近鱼塘,贴近现实,贴近务实,现在为止,网上一直在炒作关于罗非鱼链球菌的话题,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到底罗非鱼链球菌是怎么样一种状态和病症表现,这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虚假。

  2011年9月1日,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刘老板,因为死罗非鱼,经介绍到本处经行处理,本人了解后,骑摩托车到30公里以外的鱼塘现场观察,每天死亡500-1000多条,已经连续死了10余天,经过现场解剖,最终定论,非链球菌感染,而是由于肝脏病变导致的细菌感染所致。对于这种情况,本人建议减料,并按照正常投喂量加大保肝护胆的使用量一倍投喂,复合维生素B,连续使用6天为一个疗程,最终,在用药后的第三天,鱼类死亡量明显减少至20条左右每天,在用完内服药物后,几乎是没有死亡,但是由于其心比较急,再好了的第二天起开始拉网打鱼,打鱼后致使鱼类死亡量猛烈飙升至500多条,后来分析,是由于肝脏处于脆弱期,拉网对肝脏造成应激,致使鱼类死亡,后提出保肝护胆药物继续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并进行一次水体解毒,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经过几日观察,鱼类死亡量减少,最终控制。

  根据养殖户反馈,惠州市龙溪镇一旦发现罗非鱼出现死亡,大部分药店的技术人员都会盲目诊断,盲目下结论,定性为链球菌感染,所以,使得链球菌成为了危害罗非鱼的头号杀手,实际上看来,链球菌这三个字,要比真正的病更加有杀伤力。一般的养殖户遇到罗非鱼死亡后,根据药店技术员的指导思想,往往投喂罗非鱼大救星等药物或者大量投喂原粉抗生素,有的养殖户干脆直接停止用药,任其发展,不予理睬,按照他们的说法,链球菌是绝症,没办法治愈,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们的团队,根据鱼塘的具体情况,先后打样罗非鱼上来进行检查、分析,得出结论,出现罗非鱼死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所谓的链球菌感染,而是贻误病情,耽搁病情所致,也就是说,罗非鱼不是因为链球菌所死,而是所谓的被“吓死”的,初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加肝胆疾病。但是养殖户由于没有及时消毒和对症处理,使得病情加剧,各种后发性疾病继发感染,最后导致死亡量不断增加,直至大量发病。

  众所周知,在没有链球菌这个概念的时候,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听说大量罗非鱼死亡的信息,反而因为这个概念的存在,使得罗非鱼死亡像瘟疫一般不断扩散,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广大水产技术服务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对于技术的深入剖析,否则,对于养殖生产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以上分析,鱼类出现问题的关键是肝脏病变,处理问题的关键也是:保肝护胆、解毒调水、减料、控制蛋白、增加免疫力、加强底部环境改良和修复,从这几方面入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点,保肝药物以中草药物、胆汁素、氯化胆碱等类物质为主,适当增加多维类尤其是B族维生素摄入,配合使用,尽量减少抗生素的投放量。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