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玉玉米”的事儿
玉米,
是重要的农作物,
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在玉雕中亦属于常见题材,
既贴近生活,寓意又通俗易懂,
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玉器饰品。
玉米也有很多别称,
例如:玉蜀黍(shǔ shú)、苞米、棒子、包谷等,
在三少老家就称之为蜀黍,
虽然小时候还不知道这两个字是这样写的,
但是名字已经深刻于脑海当中,
而且丰收时一家人围坐剥、编玉米的画面也记忆犹新;
如此看来,
农民所沿用下来的的这个名字应是玉蜀黍的简称,
较之前面“蚂叽鸟”的起名方法也多了分文化气息,
玉蜀黍,中药名,
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另外,三少还发现,
在诸多粮食作物中只有玉米这个名字是带“玉”字的,
想来是不是受到玉文化的影响呢?
没有查到相关文字记载,
但是单从字面看来应有所关联,
希望这种粮食能比稻米生长的更好——有坚韧的生命力;
大家是否还记得前面説过的《国语》之“六宝”么?
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
其中“玉足以庇廕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从古人对玉的理解和崇尚来看,
给蜀黍这种作物加以“玉”字,
应该是被劳动人民寄予了“好生长,能御水旱”的期望。
玉米,代表了我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为腹谋生的奋斗精神,
现今我们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
可铺张浪费也屡见不鲜,
一件玉石苞米改变不了社会现状,
但是文化传播仍应该继续,
只有每多一个人参与,才能多一份希望;
以此再看玉石玉米 “多子(籽)多福”这常见寓意,
是不是稍有肤浅之感,
而且现代生活成本上涨,还有多少人敢养多子以传家业?
但不变的是,为求多福,我们都在努力活着,
亦或为求富贵,多渠道投资着,
亦或为求心安,多方面学习着,
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品味玉雕文化,
就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还是应该探寻得更深一层,感知更厚一点……
文化根植于内心,始于传承,
学习始于好习惯,行万里路。
你还愿意选择玉米挂坠么?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