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国内玉米市场或早或晚几乎都会出现一个“低位买入”的时间窗口。自11月上旬开始,全国玉米价格结束了持续近一个月的全面涨势,区域出现高位震荡。随着东北气温持续下降,新粮批量上市可期,不少行业人士“静待逢低入市”时机。不过,除了关心新玉米采购价位同时,今年玉米需求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或对本年度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 中国:东北玉米上市在即,种粮大户延迟收获保质量
当前东北玉米上市“方兴未艾”,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部分种粮大户基于今年田间条件偏湿以及玉米收获后储存方式的考虑,倾向于延迟收获(据悉,自2017年以来已尝到了延迟收获的甜头)。其中,青冈地区农户反馈当地玉米尚有10%左右需要等待至“上冻”以后收获。从某种角度来看,自2016年市场化以后农户对于玉米品质重视度提高有利于东北提供更多优质的粮源。当然,今年冬季东北气温对于玉米品质影响的隐忧犹在,特别是不久前中国气象局曾表示,今年“冷冬”概率机会为零。
※ 高利润刺激下,养殖业对优质粮源需求全面提升
虽然11月份以来,在延迟出栏老母猪、超大猪和常规生猪集中出栏共振下,国内猪价出现“拐点”,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生猪养殖效益依旧能够维持在2000元/头~3000元/头之间,参加下图。
在高盈利背景下,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为了保障出栏之前猪只健康,养殖户舍得使用小猪料饲喂大猪;同时,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膨化玉米现象也不少见。此外,常年对玉米要求相对较低的禽料中也开始使用高档玉米。据南方粮商表示,目前当地禽料玉米的呕吐毒素要求500ppb以内,赤霉烯酮含量要求由200ppb以内提高至100ppb以内,黄曲霉毒素含量要求在50ppb以内。据悉,如此可以提高蛋禽的产蛋率,而目前国内蛋鸡养殖效益可稳定维持在每斤2元以上(参见上图)。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