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之前说了密植、深耕、施肥对于玉米产出量的影响,今天小编讲一下播种、水分和病虫害要怎么管理,来看一下吧。
一、播种期和播种方法
1.播种期:春玉米的播种期差异很大,自3月初至4月中旬,相差四十多天。这种差异不仅产生在地区间,同一地区也有这样大的差异。春玉米个别早播的在3月初,迟的在4月中。主张早播的,认为早播早熟,子粒重、植林矮、地下虫害轻。主张迟播的认为迟播绿肥产出量高。适当迟播可以使玉米最怕干旱的抽穗前后,错过6月上、中旬的干早季节。
春玉来播种期究竟以什么时期最为适当?据各地玉米播种期试验和调查材料看,早播虽播种至出苗时间长,出苗期仍较早,抽穗期和成熟期也有一定的提早,但产出量上,在适当的播种期范围内,早播增产不显著。据播种期试验,自3月11至4月30日,每5天播和一次,共播种11灰,3月11日播种比4月30日播种,出苗早38天,抽穗早25天,成熟早14天。3月11日-4月12日间,播种早晚,对产出量并无一定规律,4月16日以后播种有减产趋势。从温度说,玉米发芽最低的温度是6-7℃,但在这种温度下播种,发芽慢,易长霉,玉米最早的播种期是土温8-10℃时,而以10-12℃播种较为恰当。因为10cm深处土填温度没有达到10-12℃以前,这一层土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发生十外剧烈的变化,当10cm深处的土温达到10-12℃以后,土温就变得比较稳定。玉米种子在10-12℃温度下发芽相当旺盛而整齐。
2.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播种量、落谷方式、播种深度及播种后的镇压,是春玉米在播种阶段保证全苗、壮苗的一系列重要措施。玉米的播种方法,主要为条播、穴播两种,条播玉米,种子分散,无挤苗现象,壮,在地下害虫为害后,不致造成重要缺株,可以早间苗,晚定苗,易于做到全苗、壮苗。
缺点是株距不甚一致,不易保证计划密度。穴播玉米栋距一致,易于保证计划密度;缺点是一穴中有数苗在一起,苗不壮,地下害虫为害后,容易造成严重缺栋。因此,春玉米地下害虫多,以条播较好,夏玉米无地下害虫,可以一次早定苗,不致挤苗,以穴播较好。
提升播种量,保证有足够的幼苗,才能保证做到全苗。有些地区播种量少,也是缺株原因之一。播种量的多少,因种方法、品种而异,春玉米条播的种子数应为计划株数四倍左右,夏玉米条播三倍左右,穴播二倍左右。条播玉米的落谷方式,有的顺沟撒,有的以手捻落种子,有些地区顺沟撒种,种子分播不均匀,特别在播种量少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缺株。以手捻落种子,种子分播均匀,出苗后,既少双株,又少缺苗,对保证全苗、壮苗起了一定作用。
播种深浅,因地而异,淮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时,土地墒情较好,但空气很干燥,播种浅的有部分种子不能在覆土层完全干燥前发芽,覆土层干燥后尚未发芽的种子,必须等待雨后才能出苗,这样不仅造成出苗不齐,而且种子长久停留在土地内,容易遭受病虫害而造成缺苗,淮北地区以覆土大约1.5寸较好。南部地区雨水多,可以稍浅,大约1寸即可。由于雅北地区春季空气干燥,播种后的鳞压是保证出苗早、出苗齐的重要措施。
二、畦田化、及时灌水、排水
玉米各个生育期间均怕涝,在抽穗前后最怕旱,因此,做好畦田化,及时灌水排水,是玉米丰产的保证。近年来,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基本上做到了畦田化,基本上消灭了涝灾。玉米抽穗前后需水较多,淮北地区春玉米在6月中下旬抽穗,而6月上中旬,历年雨水少,这时灌水对增产效果很大,据调查,灌水的通常增产40%,6月初雨水较多,在6月中旬灌水通常增产10%。
南部夏玉米抽穗前后,长期干早,灌溉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很大。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地下害虫危害青玉米甚为普遍而严重,淤土地地老虎多,沙土地地老虎和蝼蛄均多。各地因地下害虫造成缺株通常达10%,最重的达50%以上。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是玉米保证全苗的必要措施,各地都应该药治与人工捕捉同时进行,蝼蛄用毒饵防治。缺乏饵料时用肥或青草代替。但蝼蛄中毒后未必死,应于第二天日出时拾去中毒的蝼蛄。地老虎的防治可于播种前耕地时撒毒土,播种时撒毒谷,出苗后早晨捕捉,并在幼苗附近土地喷药。药治以幼虫三龄前防治效果最好,当4月20日前后,发现玉米幼叶有小孔时喷粉。
玉米螟是玉米后期的主要害虫。越冬期防治工作是否及时和彻底,是玉米受螟害轻重的重要关键,而提早处理玉米秆是最为有效的越冬期防治方法,是消灭玉米螟害的首要途径,各地应提早用完玉米秆和其它寄主:最迟应在三月底前处理完毕,再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药治,彻底消灭螟虫为害,保证玉米丰产。
黑穗病为害虽不严重,但发生较普遍。黑穗的发生是病菌落在泥土里过冬,当来年抽穗时随风飞散传到玉米穗上及其他受伤口地方而生病,因此,在发现田间有病株时,要赶快拔去烧掉。由于黑穗病的病菌能在土地中生存4-5年,所以在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实行输作能够减轻病害。
以上就是玉米的播种、水分管理和病虫害治理,希望能够给大家培植玉米提供参考,提升玉米的产出量,增加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