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的时候哪家都得烀几回玉米。刚出锅的玉米香气最浓,有孩子着急吃可是又烫手,主妇就在玉米芯中插根筷子,小孩儿握着筷子吃就烫不到了。其实这种吃法最大的优点是卫生。
小孩也有不讲究卫生的吃法,比如把晾凉的玉米一排排搓下来,有的小孩搓一点吃一点,有的孩子都放在碗里,码成小金山似的,很有成就感,或者有娱乐心,不时地抓起一把,像抓起一把谁的黄牙齿,丢进嘴里大肆咀嚼。烤玉米算稍微有点创意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休闲食品”。
记得小时候,孩子们也不注意洗手,把那些烤得像烟鬼牙齿一样的东东拨拉下来几粒,边嚼边摸起玻璃球进行弹射。久之大概都有了免疫力,没听说谁因为这个生病的。
现在用玉米做食材最普遍的吃法是炖一锅“大丰收”,这算最朴实、最东北的农家菜了,名字就洋溢了丰收的喜气。这时候的玉米摇身一变成了副食,豆油烧热,翻炒五花肉,然后把豆角、倭瓜、土豆和切成一块块的玉米同炒,酱油、东北大酱必不可少,加水炖熟。出锅,选一个大些的容器,一钵黄的、红的、绿的散发田野香气的东北大炖菜横空出世。全国各地的东北菜馆中,这道“大丰收”以其醇厚天然的特色独树一帜。
我们家还保留了一种很特别的玉米的吃法——玉米饽饽。上中学的时候,我爸在农村的朋友送来两个编织袋的玉米。那时候大家的生活质量开始逐渐好转,吃玉米就不只是烀了,得变变花样,精致一点,甚至奢侈一点。
多年以后的一天,出门逛菜市场,很多时候往往不知道该买什么,那天边走边看,就碰见堆了满地的玉米,菜农正把玉米叶层层剥去,择掉头发一样的玉米须子,可爱得像一个个光溜溜的婴儿。灵感一触即发,恰好有闲,就做一次玉米饽饽吧!
把玉米粒用插菜板打下来,就成了浓稠的玉米浆。调上油、盐、花椒面、鸡精、葱花、鸡蛋等佐料,每片玉米叶上托住两大勺玉米浆,放在锅里隔水蒸。锅烧开了以后,满屋清香,纯天然的香气,呼吸一下,通体都是玉米的气息。夏天的玉米离开土地还不久,裹在层层衣裳里的玉米粒还保存着丰富的天地精华。再就是玉米叶子的秘密了,粽子是因为粽叶而味道特别,我们现在餐馆吃到的菜品,诸如荷叶饭、竹筒饭、泰国菠萝饭,无不借着天然的优势活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玉米叶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当年妈妈做的玉米饽饽让我们在粗糙的年代感受到一丝精致和细腻,如今吃的品种繁多,但缺乏新意,当我把玉米饽饽摆在孩子面前时,这挑剔的小孩儿惊讶极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美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