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常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特别大,收获玉米后玉米须几乎全部作为废物扔掉了。其实它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作用,用于肾脏疾病、肝胆疾病使用得当有不错的效果,但就是这种常见物药房常常缺货。
非常常见的药物为什么药房常常缺货?一方面是医生习惯问题,不开常见品。一方面患者心理问题,认为太常见不信任,只有生僻东西才有神秘感,才能治疗疾病。其实有些我们不熟悉的中药植物在其产地也是极其普通的植物。医患共同的心理造就普通药品药房缺货的局面。其实“难得之物”,“贵重药品”是好药的思想是错误的。
玉米从现在开始陆陆续续成熟收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保存一些优质的玉米须备用。
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
在我国又被称为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玉茭子等等,玉米自从明代传入我国后广受国内各个地区百姓的喜爱。
一、玉米须《中华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注意】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本品甘淡而平,功能利水渗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本品又能使肝胆湿热从小便出,以利疸退黄,用治湿热黄胆疸,可配茵陈、平地木等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发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
胆道一号方(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方):金钱草、茵陈、姜黄、鸡内金、玉米须、枳实、广玉金。治胆道结石、胆道术后综合症。
玉米须可以制成“茶”饮。一般一天用量50克,泡水饮用,辅助治疗水肿,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现代药理研究:
1. 利尿作用
2. 降压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3. 降低血糖作用。(动物实验有降血糖作用)
4. 利胆。(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
5. 止血作用。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三、玉米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雄花穗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疏肝利胆。主肝炎;胆囊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四、玉米黑霉
【来源】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所形成的孢子堆。
【性味】甘;平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胃;利肝胆;安神。主肝炎;胃肠道溃疡;消化不良;疳积;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炒食,每次3g;或入丸剂,小儿减量。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什么不记得了,但是其中内容说,哥伦布航海从南美洲带回来的玉米种子的价值远远大于任何黄金珠宝,正是这种“黄灿灿”的种子的传播和种植,喂饱了欧洲人的肚子,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是后来的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由于玉米产量高、可以在山地种植,玉米的价格普遍比小麦低,成了穷人的日常饮食,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可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原始动力。
根据玉米深加工协会统计数据来看,玉米在各行各业的工业制造中都在发光发热。2017年,2548万吨玉米变成了淀粉,163万吨玉米变成了啤酒,123万吨玉米变成药物,还有120万吨变成了化工原料。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至今,制造了五花八门的食物,满足了我们千奇百怪的味蕾,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追根溯源,都要从9000年前墨西哥人从荒野中相中了一棵原始玉米开始。而这棵纤柔细弱的原始玉米,用了9000年,占据了1.8亿公顷、占所有大陆表面积的1.3%。
作为植物,无疑玉米是成功的,成功地把自己的遗传基因传播到全世界,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有价值、有贡献就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