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料频道 > 玉米价格 > 正文

2018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

     种子天下  2019-02-14 18:57:30
【导读】点击上方“种子天下” 可以订阅!种子天下宣传广告热线:152103521712018年玉米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玉米消费量稳步增长,玉米去库存明显提速,玉米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上移,但年中市场节奏多变,临储拍卖、干旱减产炒作、非洲猪瘟、中...

点击上方“种子天下” 可以订阅!

种子天下宣传广告热线:15210352171

2018年玉米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玉米消费量稳步增长,玉米去库存明显提速,玉米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上移,但年中市场节奏多变,临储拍卖、干旱减产炒作、非洲猪瘟、中美贸易摩擦、基层严重惜售等影响因素轮番上阵,左右玉米市场。单边看涨的声音逐步被谨慎看多的思维取代,多空因素共存成为常态,供需博弈进一步升级。展望2019年,玉米市场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因素对玉米价格走势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市场各方仍旧会围绕临储拍卖、新粮种植、种植季天气、收获季天气等传统因素炒作,玉米多空双方斗争势必更加激烈,价格涨落可能更加频繁。

玉米价格走势回顾与展望

2018年玉米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玉米消费量稳步增长,玉米去库存明显提速,玉米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上移,但年中市场节奏多变,临储拍卖、干旱减产炒作、非洲猪瘟、中美贸易摩擦、基层严重惜售等影响因素轮番上阵,左右玉米市场。单边看涨的声音逐步被谨慎看多的思维取代,多空因素共存成为常态,供需博弈进一步升级。展望2019年,玉米市场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因素对玉米价格走势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市场各方仍旧会围绕临储拍卖、新粮种植、种植季天气、收获季天气等传统因素炒作,玉米多空双方斗争势必更加激烈,价格涨落可能更加频繁。

2018年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均呈现出"M"形走势,价格重心继续上移呈现出高位震荡的态势,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玉米均价为1945.45元/吨,较上年末上涨127.33元/吨,涨幅为7%。得益于前期价格下跌使得国产玉米竞争力大幅改善,下游深加工企业产能持续扩张,玉米消耗量大幅提高,国储库存也大幅下降,年度拍卖成交超过1亿吨,临储库存仅剩7500万吨左右。

上述因素导致市场对未来玉米价格充满希望,但下半年开始爆发的猪瘟疫情对养殖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饲料企业玉米采购尤为谨慎,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走向缓和,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又给年后玉米市场蒙上了阴影。

(一)1月至3月价格上行阶段2018年初,市场普遍看好玉米后市,玉米价格不断走强,1月份由于上量较大且拍卖粮出库补充供应,玉米价格涨幅较小,而春节过后随着用粮企业节后采购全面启动,而东北农户惜售心态较重,粮源趋紧导致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地区甚至短时间内价格上涨超过100元/吨。北方港口平舱价一度达到1970元/吨的高位。

(二)4月至7月临储压制阶段进入4月份,临储玉米拍卖全面开启,由于拍卖底价远低于市场价格,不足1500元/吨的成交均价使陈粮较新季玉米"性价比"突出,且有关方面每周投放近700万吨陈粮,仅用3周便有2000余万吨陈粮涌入市场,对现货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产区玉米价格快速回落。5月份之后临储每周供应更是增加到800万吨,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玉米现货价格逐步向临储拍卖粮出库价靠拢。3个月间现货平均价由1924.18元/吨跌至1838.25元/吨,下跌85.93元,跌幅约为4.5%。

(三)8月至11月稳步上涨阶段8月份,随着市场粮源消耗,在产需缺口扩大、国内玉米年度产不足需的预期下,部分企业开始提前构建拍卖陈粮库存,临储拍卖成交率出现反弹,市场价格也随之上行。9月、10月华北玉米批量上市,价格短暂走弱,

之后本应接棒供应的东北玉米却由于天气、农民惜售等原因迟迟没有大量上市,供应短缺导致价格快速上涨。8月至11月间现货平均价累计上涨133元/吨,到11月末达到1975.75元/吨的高位。

(四)12月回落阶段12月,由于玉米价格已经接近2000元/吨的高位,下游深加工和饲料企业盈利情况受到严重影响,叠加中美首脑会面,中美贸易摩擦有明显的缓解迹象,玉米价格开始高位回落。华北地区顺价销售走货较快,而东北基层农户惜售心态依旧,同时企业受制于下游产品价格抵制高价粮源,以消耗陈粮为主,导致整个东北新季玉米贸易陷入僵局,购销热度落入冰点。

(五)展望2019年价格走势综合来看,2018/2019年度我国玉米供应缺口依然存在,这也就意味着虽然东北新粮大量积攒到春节后上市,会对节后市场造成压力,但是节后市场对于临储拍卖的依赖仍然存在,也就意味着如果临储拍卖底价出现上调,或者临储拍卖节奏放缓,玉米供应依然会趋紧,不仅现货下跌空间有限,而且如果中美贸易谈判带来的进口替代品不多的话,则玉米价格依然有望重回强势。

玉米供需情况回顾与展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2129千公顷,同比减少270千公顷,减幅0.64%;玉米单产为6108公斤/公顷,同比减少2公斤/公顷,减幅0.03%;玉米产量为25733万吨,同比减少174万吨,减幅0.67%。近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累计下降2839千公顷,产量累计下降766万吨。

(一)短期阶段性供需失衡依然会存在收购方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吉林、黑龙江、山东等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221万吨,同比减少1418万吨,整体收购进度明显偏慢。截至1月5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为37%,较上年56%的水平明显落后;华北地区整体售粮进度为41%,高于上年1个百分点,其中,河南和山东略快,河北持平。

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进口玉米352万吨,同比增长31%。2017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较低,进口大幅下降,随着玉米价格持续走强,2018年玉米进口出现反弹,但受玉米进口配额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影响,玉米进口量增长有限,并且352万吨的进口量相较于国内2亿吨以上的玉米消费量而言占比较小,对国内市场影响非常有限。

库存方面,2018年玉米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玉米去库存效果明显,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12日国家临储玉米开拍至10月26日,总计28周时间累计投放临储玉米21991万吨,实际成交量10014万吨,临储玉米剩余7880万吨,但考虑到有大量企业提前拍卖陈粮作为企业储备库存,因此推断有3000万~4000万吨陈玉米由临储库存转化为社会库存,这部分库存将供应到2018/2019年度玉米市场。

消费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我国玉米年度总消费量为27790万吨,同比增加2023万吨,增幅7.8%。其中,2017/2018年度饲料消费预计为18500万吨,同比增加1500万吨,增幅8.8%;2017/2018年度工业消费预计为7300万吨,同比增加500万吨,增幅7.4%。虽然本年度国内玉米消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总体增速不及2016/2017年度一半水平。

展望后市,预计2019年度玉米种植面积相较2018年度下降幅度非常有限,种植面积对产量的影响维持中性,最终年度产量则视2019年种植期天气而定。消费方面,预计增长放缓:一方面由于猪瘟影响持续,猪料生产规模萎缩,虽然禽料等其他饲料生产会有增加,但饲料行业总体玉米消费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往年;另一方面,由于粮价重心持续上移,玉米去库存"红利"逐步消失,深加工企业盈利能力已大幅降低,2019年深加工行业开机率面临下降风险,玉米消耗增长也将放缓。年度供需缺口依然存在,但临储玉米以及可能出现的替代品进口增加也能弥补缺口,因此判断年度整体供需形势稳定,短期阶段性供需失衡依然会存在。

(二)2019年深加工行业竞争加剧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带动下,玉米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复产、扩产、新建产能不断增加,特别是东北地区增长尤为明显。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7/2018年度全国深加工玉米消费量为73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长500万吨。但随着产能的爆发式增长以及玉米价格的不断走高,叠加下游产品上涨乏力,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开机率也逐渐难以维持在高位。

2019年度国内深加工产能规划项目较多,但受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实际建成投产数量预计少于预期,并且由于2018年临储去库存远超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玉米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将不会出台,预计企业开机率表现也不如2018年,因此判断玉米深加工消费依然会增长,但增长进度可能大概率放缓。

(三)非洲猪瘟严重冲击生猪养殖2018年生猪养殖市场可谓"多灾多难",上半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养殖户选择缩小养殖规模,甚至退出行业。到了5、6月份,猪价开始有所抬头,非洲猪瘟却给了市场当头一棒。受此影响,养殖大省外调受阻,猪价大跌,且大量生猪压栏,企业只能想办法将压栏猪尽快屠宰。主要销区虽然利润较高,但也不敢轻易扩大养殖规模,生猪养殖规模继续萎缩。

(四)进口替代不确定性较大2018年我国累计进口高粱365万吨、大麦682万吨、DDGS14.8万吨,分别较上年下降27.8%、23.1%、62.1%。2017年我国已经对从美国进口的DDGS征收反倾销税,年内又先后对美国高粱和澳洲大麦进行反倾销调查,上述品种受此影响进口量大幅缩减,该部分消费转向国内玉米,利多国内玉米价格。进口方面,2018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重心上移,进口玉米价格优势又逐渐显现,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玉米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无利可图,截至2018年12月26日,美国2号黄玉米1月船期对我国广东港口CNF报价为212美元/吨,不考虑加征25%关税,完税成本为1724元/吨,理论进口利润达256元/吨,加征25%关税后,完税成本为2127元/吨,理论进口亏损147元/吨。

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受政策影响较大,而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正处于90天谈判期内,虽然目前看来缓和可能较大,但最终结果尚未有明确定论,并且即使达成协议实现缓和,但最终采购多少玉米及进口替代品也是未知数,因此目前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对 于2019年市场的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市场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展望2019年,玉米市场化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因素对玉米价格走势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市场各方仍旧会围绕临储拍卖、新粮种植、种植季天气、收获季天气等传统因素炒作,玉米多空双方斗争势必更加激烈,价格涨落可能更加频繁。供应方面,政策引导和利润驱使相互制约,年度种植面积有望持平,在没有大范围、长周期不利天气的影响下,年度供应量预计与2018年持平;需求端,饲料行业增长速度预计放缓,虽然深加工需求方面依然会保持惯性增长,但增长幅度可能不如往年,因此年度玉米消费增长速度下降的可能性较大;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受政策影响,不确定性较大,目前分析可能会有所增多但影响有限;临储方面,所剩库存已经下降到不及2018年全年成交量的水平,因此2019年很有可能通过推迟起拍时间、降低投放频率、降低单次供应量、提高底价等方式延缓供应,这也是多头最重要的看涨预期。预计2019年玉米价格将以高位震荡为主,市场参与主体对于短期节奏的把握将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

玉米市场政策回顾与展望

2018年,随着玉米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有关玉米的政策也进一步减少,玉米供需逐步交给市场调节,我们对2018年主要政策简要梳理如下:(一)玉米种植者补贴降低2018年,全国各地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库存较多的稻谷和玉米种植,扩大大豆种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补贴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补贴继续调降。2018年黑龙江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为25元/亩,较2017年下降近110元/亩;内蒙古、辽宁补贴下调了10元到20元/吨;吉林更是在大幅补贴大豆种植的同时取消了玉米种植补贴。考虑到补充国内大豆生产以及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双重影响,国内玉米种植者补贴下调也在各方预料之中,但对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调降作用预计有限,因为一方面玉米种植收益更有保障,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存在缓和可能,届时美国大豆顺利进口则国内大豆价格也难有起色,甚至会导致国内大豆种植出现亏损。

(二)玉米深加工补贴力度下降黑吉两省降低深加工企业收购补贴,并缩短补贴期限。3月16日、23日,吉林公布了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收购2017年产玉米的补贴政策,实际收购加工消耗的2017年省内新产玉米每吨给予100元/吨收购补贴。补贴对象为2018年3月15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的省内产新玉米。黑龙江每吨给予150元/吨收购补贴,补贴对象为2018年3月23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完成的省内产新玉米。

(三)鼓励燃料乙醇行业发展201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2019年将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现有燃料乙醇产能为322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其中玉米燃料乙醇产能270万吨,比上年增加60万吨。不过燃料乙醇的生产,也可被价格更为低廉的陈稻谷替代,需继续谨慎关注。

(四)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较大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进口钢材和铝产品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进口钢材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该事件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导火索。

之后特朗普政府又相继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且宣称还要进一步对剩余产品加税。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分别对5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6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5%至25%不等的关税。

而在2018年12月,双方达成一致,约定在3个月的谈判期内暂缓加税等对立行为,同时双方代表就贸易摩擦进行会谈。

笔者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动机归根到底是美国启动了全面遏华战略。美国对中国崛起已经表现出深深的不安,是美国为了维持自己世界霸主地位所做出的战略博弈手段,其实质是以贸易为手段进行的一场国运较量。未来虽然会存在阶段性转机,但这必将是一场"持久战"。因此预计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玉米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干预必将进一步减少,将玉米的供需调节交给市场,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但有关方面依然会保留部分应急政策措施,在玉米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出台相关政策来稳定市场,一方面保护农民利益,另一方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长按上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种子天下

坐享种业咨询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