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L)中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生理需要水平的综合征。贫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是皮肤和可视粘膜苍白,以及各器
【病因及发病机理]在生理状态下,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处于不断耗损、不断补充的动态平衡中,如若耗损过多或补充不足,则失去平衡而发生贫血。造成耗损过多,即是红细胞的丢失和崩解;造成补充不足,则是造血物质缺乏、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造血机能衰退。因此,贫血可按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分为4大类型,即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失血性贫血可因血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引起机体内部或外部出血后发生急性贫血,见于各种创伤(意外损伤或手术)、内脏出血(肝、脾破裂)及某些中毒病(草木择中毒、敌鼠钠中毒、蔽类植物中毒等);或因长时期反复少量出血而引起的慢性贫血,见于猪的胃溃疡、体腔及组织有出血性肿瘤及胃肠寄生虫(球虫病及钩虫病等)。
2.溶血性贫血由血管内红细胞大量崩解而形成的贫血。某些传染病(溶血性梭菌病、猫的传染性贫血髓受到放射性损伤,获类植物中毒,磺胺酞胺及抓霉素长期过量使用等而发生的贫血,也可见于病毒性疾病,如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等。
[症状]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为共同特征。病因及机体反应性不同,症状则有差异。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病畜虚弱、步行踉跄。严重病例出现呼吸困难,心动疾速,瞳孔反射迟钝,失明,尿失禁,出冷汗,肌肉痉挛。血压及体温急剧下降,四肢厥冷,有时发生休克,迅速死亡。
慢性失血性贫血,病况发展缓慢,病畜日益瘦弱,役用家畜易于疲劳,乳牛产奶量降低,可视粘膜苍白。严重病例,心音低沉而微弱,往往可以听到所谓贫血性杂音(呈柔和而类似吹风音)。,由于血液稀薄和血管壁脂肪变性的结果,血管渗透性增强,引起腹下及下领水肿和体腔积液。
溶血性贫血,起病快速或缓慢,可视粘膜和皮肤呈现黄染以及全身贫血现象,往往排血红蛋白尿,体温正常或升高。如溶血快速,病情严重,血清常呈金黄色,游离胆红素增多,血小板显著增数,血片显示再生反应,出现大量网织红细胞、多染性红细胞、甚至有核红细胞等各种幼稚型细胞。
营养性贫血,病势发展缓慢,临床症状初期不明显,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视粘膜淡染苍白,体温正常或略低,脉搏增数。血液学变化,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钻性贫血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除继发于急性放射病外,一般起病较缓,可视粘膜苍白逐渐明显,全身症状越来越重,而且伴有出血综合征,常继发感染,预后不良。
【诊断】根据病畜贫血的原因、症状及血液检验,作出综合判断。下述思路可供参考:①起病突然,可视粘膜顿然苍白,且伴有休克危象,应考虑急性失血性贫血。②起病
【治疗】治疗原则是除去致病因素,补给造血物质,增进骨髓造血机能,维持循环血量,防止休克危象等。但类型不同的贫血,治疗时应各有侧重。
I.急性失血性贫血治疗要点是止血和解除循环衰竭。外出血时可用外科方法止血(如结扎止血)或敷以止血药。内出血时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3及抓化钙等。
2.慢性失血性贫血应早期发现和根治原发病,对寄生虫引起的贫血进行阶段性驱虫。止血方法可参考急性失血性贫血。此外,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补充造血物质。尤其对妊娠母畜与幼畜,要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铁的饲料。①溶血性贫血治疗要点是消除病因,排除毒物,输血换血。②营养性贫血治疗要点是补给所缺乏的造血物质,并促进其吸收和利用。具体方法见营养代谢疾病的防治(如仔猪营养不良性贫血)。③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要点是消除发病因素,刺激骨髓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