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兽医频道 > 兽医诊断技术 > 正文

病原体对化疗药的耐药性

     兽医网  2016-01-22 22:30:00
【导读】 病原体对化疗药的耐药性 病原体与化疗药长期反复接触过程中,形成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效的现象,称为耐药性。病原体一旦产生耐药性,化疗药的作用就会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当某一种病原...

病原体对化疗药的耐药性

病原体与化疗药长期反复接触过程中,形成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失效的现象,称为耐药性。病原体一旦产生耐药性,化疗药的作用就会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当某一种病原体对某一种化疗药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结构类似的化疗药也同样具有耐药性,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

    1、产生耐药性的机理
(1)产生灭活酶耐药菌产生的灭活酶,分为水解酶和合成酶两类。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能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破坏而失效。合成酶,如乙酰化酶、磷酰化酶、核苷酸酰化酶等;影响氨基苷类的转移酶,能将乙酰基转移到庆大霉素结构上,将ATP转移到链霉素上,使药物失去活性。

    (2)结合部位构型改变如链霉素的作用点是细菌核蛋白体 30S亚基上的P10蛋白质,耐药菌由于染色体基因的改变,致使P10蛋白质发生构型的改变,不能再与链霉素结合,从而产生耐药性。(3)胞浆膜通透性降低一些革兰阴性菌,对四环素类、氨基苷类产生耐药性,是由于膜通透性改变,药物跨膜转运减少,不能在菌体内聚积到有效的抗菌浓度所致。(4)改变代谢途径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二 氢叶酸合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耐药菌在代谢中能产生大量PA?\BA,或能自身合成叶酸,而使药物不能发挥抑菌作用。

    2、耐药性的遗传细菌未与药物接触,也会具有耐药性,这是通过遗传获得的。(1)通过染色体内基因遗传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某些种、属、株或一个株内的个别个体,由于染色体突变,或经过放射线、紫 外线及药物诱变,产生耐药基因,从而获得耐药性。耐药基因DNA通过转录与翻译,引起药物作用点蛋白质组成及结构的改变,形成耐药株。这种耐药性只能垂直遗传给下一代。随着化疗药的广泛应用,敏感的病原体被杀灭,耐药株则乘机大量繁殖。此外,噬菌体能将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转移到敏感株上,在敏感菌染色体间引起基因重组,形成新的耐药菌株。这种现象主要见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通过染色体外基因遗传耐药株和敏感株直接接触时,可将耐药R因子传递给敏感株。耐药R因子是染色体外遗传因子———胞质体的耐药基因所携带的。由耐药基因编码,指导合成各种抗生素灭活酶,将抗生素灭活。这种耐药性可以垂直传给下 一代,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平传给整个菌群。耐药因子主要在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道菌常见。

    医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有可能增加细菌耐药菌株,造成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在低浓度下,敏感菌受抗生素抑制,耐药菌则相应增殖,并可能经过二次诱变,产生多价耐药菌株。因此,对耐药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最新资讯
价格行情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