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疗
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能量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光疗。理疗中主要使用人工光源,一般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激光四种光疗。
(一)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可分为两部分,0.75~1.5µm为短波红外线(近红外线),1.5~400µm为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短波红外线穿透力较强,长波红外线穿透力较弱。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部分被吸收,转变为热能。其主要生物学效应为温热效应,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过程,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解除痉挛、缓解肌紧张。
红外线治疗使用的辐射器:
1.红外线灯 分手提式和立地式,功率分别为200~300W,600~1 000W。
2.白炽灯 手提式功率200W以下,立地式功率250~1 500W。
3.石英红外线灯 灯管功率150~1 500W。
4.TDP辐射器 将300W的电热丝加热,通过涂有33种微量元素组成的搪瓷涂料的铁板,作用于机体,称特定电磁波辐射疗法,简称TDP疗法。波谱范围0.55~25µm,属长波红外线。
治疗方法:把动物放在保定栏内,灯头对准治疗的部位,体表到灯头的距离约为60~100cm,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热量和动物对热的感受来调节距离,体表的温度以45℃为宜。每日1~2次,每次20~40min。
适应症:各种亚急性、慢性炎症,如创伤、挫伤、溃疡、湿疹、神经炎等。
禁忌症:炎症的急性期、高热、肿瘤、血栓性静脉炎、心功能不全等。
(二)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依波长分为长波紫外线(400~320nm)、中波紫外线(320~275nm)、短波紫外线(275~180nm)。短波紫外线主要达到表皮浅层,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可深入到表皮深层,作用于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紫外线主要有如下治疗作用。
(1)消炎作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可加强红斑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浅层感染及开放性感染有直接杀菌作用。
(2)加速组织再生:小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能加速组织的再生,促进创口或溃疡面的愈合。
(3)止痛作用:紫外线照射对交感神经节有“封闭”作用,即当其兴奋性升高时,以局部红斑量照射可降低兴奋性,有显著的止痛。
(4)抗佝偻作用:机体皮肤中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成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
(5)脱敏作用:中波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少量组胺,被吸收后刺激组织产生组胺酶,经多次全身亚红斑量或局部红斑量照射,组胺酶不断增加,分解过敏时产生的过多组胺,而呈现脱敏作用。
(6)色素沉着:能治疗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临床应用时,紫外线治疗通常是以生物剂量作为标准。生物剂量是一定的紫外灯在一定灯距下对机体皮肤产生最低红斑之照射时间。由于动物皮肤色素的关系,观察红斑反应比较困难,因此用肿胀反应来代替红斑反应,即发生轻微肿胀与疼痛的照射时间即为一个肿胀剂量。有人测定,一个肿胀剂量约等于四个红斑剂量。外科治疗中主要用紫外线作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1~2个肿胀剂量,最高可使用4个肿胀剂量。6~7d为一个疗程。或者在照射距离为50cm以下,第一次照射5min,连用5d,每日增加5min,但最长不超过30min。
治疗时应注意:紫外线易被介质吸收,故照射的部位要先清除污垢、痂皮、脓汁等;不要让紫外线照射动物的眼睛,以防发生结膜炎,操作人员亦不应用眼睛直视紫外线,并应戴上保护眼镜。
适应症:皮肤损伤、皮炎、瘙痒症、疖、慢性湿疹、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炎、神经痛、佝偻病、溃疡、淋巴结炎、外耳炎、中耳炎、外阴炎、阴道炎、盆腔炎、脱毛、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禁忌症:皮肤癌变、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原发性湿疹等。
(三)激光疗法
激光是在原子、分子体系内,通过受激辐射放大而发出的光能,具有高方向性、高亮度和相干性好等特性。激光主要有如下治疗作用。
(1)消炎:小功率激光无杀菌作用,但能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氦-氖激光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代谢,均有利于消炎。
(2)促进上皮生长:小功率激光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的再生。治疗体表溃疡时,愈合时间比对照组快一倍以上。
(3)穴位治疗:小剂量氦氖激光照射穴位,可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对经络的影响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的功能。
(4)肿瘤治疗:激光的高热作用可使被照射部位的温度升高至300℃时,肿瘤组织即被破坏。
(5)切割和烧灼:激光切割可用于体表病变的切割手术;烧灼用于治疗皮肤疣等,使之烧灼气化。
激光应用可采用局部照射、穴位照射、激光凝固、激光气化、激光切割等。
适应症:皮肤溃疡、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赘生物和肿瘤、面神经麻痹、卵巢功能紊乱、产后催乳、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肺炎等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及高热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