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神 神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总括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神与精气形有密切的关系,所谓有形才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疲。神源于先天之精(精能生神),滋于后天之精(神能御精)。而且气能生神,气足则神旺,气衰则神疲;神能御气,神旺则气机活动正常。神以形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气为动力精气神三宝俱赋于形。 望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的盛衰往往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精充气足神旺说明健康、体健;精亏气虚神耗说明衰老、有病。因此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疾病的预后。《灵枢·天年篇》:“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是一身之主宰,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等。望神的重点在于:目光、表情、动态。尤其是望目为望神的重点。目为心神之外侯,所谓“神藏于心,外侯在目”。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目系通于脑(目系为联结眼球与脑的脉络)。 (一)得神 得神即有神,为精气充足,神旺的表现。得神的主要表现有: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表情自然,呼吸平稳,大肉未削,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心主神,言为心声,心华在面,心的精气充足则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表情自然;肺司呼吸,脾主肌肉,脾肺精气充足则呼吸平稳,大肉未削。肝开窍于目,目得主能视,肝主筋,肾主技巧,肾髓通于脑,肝肾精气充足则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 得神的临床意义是:说明精气充足、体健无病;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尚好。 (二)失神 失神即无神,为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失神的主要表现有:神昏谵语,言语失伦,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目睛昏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体态异常,呼吸异常,大肉已脱等。神昏谵语,言语失伦,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为心的精气衰败;目睛昏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体态异常为肝肾精气俱衰;呼吸异常,大肉已脱为脾肺精气衰竭;如出现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谵语为邪陷心包,阴阳离决之危候。 失神的临床意义是:说明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病重、预后不好。 (三)少神 少神为轻度失神表现,介于有神与无神之间。常出现在慢性虚损性疾病中。 少神的主要表现有: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心脾两亏,正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肾阳不足,神气不旺,故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少神的临床意义是: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常见于各类虚证中。 (四)假神 假神是病人垂危时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假神的主要表现有: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想见亲人;本语言低微断续,忽而语言清亮,言语不休;本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本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假神的临床意义是:为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阳浮于外,阴阳离绝的危候,多为临终前预兆。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五)神志错乱 神志错乱,简称神乱。包括烦躁、神昏、谵妄、癫、狂、痫等。 烦躁指心中烦热或烦乱不安,手足乱掷乱扔,躁扰不宁。谵妄指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精神恐惧或异常兴奋,躁动不安,幻觉、错觉。神昏指神识昏乱,不省人事,时间较长,不能迅速复苏,甚则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多因邪热客于心肺或入肾,多属热证,见于高热诸疾及流脑等疾病。 癫为精神痴呆,淡漠寡言,闷闷不乐,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因痰气郁结,阻闭神明,或心脾两虚,神不守舍。属阴证,可见抑郁型精神病(文痴)。 狂指狂躁不安,疯狂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少卧不饥,妄行不休,自高贤自尊贵的病证。多因气郁化火,痰火扰心,或邪热扰乱神明,或蓄血瘀阻蒙蔽神明。属阳证,见于狂燥型精神病(武痴)。 痫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病证。多因肝风挟痰,上蒙清窍;或痰火扰心,肝风内动。见于癫痫病(羊癫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