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兽医频道 > 兽医诊断技术 > 正文

脏腑

     兽医网  2016-01-22 22:32:00
【导读】 脏腑  •脏腑学说是研究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藏指内脏,象即象征和形象,即为内脏的机能活动或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包括五脏、六...

脏腑 

•脏腑学说是研究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藏指内脏,象即象征和形象,即为内脏的机能活动或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及其相互联系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关系,也包括气、血、精、津液等。

第一节 脏腑功能

•五脏的功能是贮藏气、血、精、津液,而六腑是主管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及排泄。

•脏以藏为主,腑 以通为用。

•奇恒之腑,既有异于正常的五脏,又不同于一般的六腑,形似腑,而功能似脏,与脏腑关系极为密切。

一、 五脏

•(一)心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之相互协调,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1、心主血脉

•心是主持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主血脉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2、心藏神

•“神”指精神活动,即机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心藏神即认为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

•心藏神的功能与心主血脉功能紧密相关,精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为心所主,心血充足,皮毛光彩精神倍,反之,心血不足,神不能安藏,则出现活动异常或惊恐不安。

3、心主汗

•汗为心之液,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汗同源。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

•腠理不固而自汗,为心阳不足。

•阴虚盗汗,为心阴血虚,阳不摄阴。

•心阳不足及心阴血虚,用汗法时宜慎重

•汗多不仅伤津耗血,也耗散精气。

4、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心经别络上行于舌,而心的气血上能于舌,因而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最易在舌上反映出来。即为“心者外应于舌。”

•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心包络

•心包络或称心包,为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当外围诸邪侵犯心脏时,一般由表入里,由外入内,先侵犯心包络。

•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与心是一致的,用药基本相同。

•心与三焦相表里。

(二)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肺的生理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司呼吸,不仅指主呼吸之气,而且主整个机体上下表里之气。

•水谷之气与吸入之气,两者会于肺中,在元气作用下化生为宗气。

•宗气是促进和维持机体活动的动力,所以称“肺朝百脉”。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宣指宣发,降即清肃下降,肺居上焦,以清肃下降为顺

•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则气郁闭于肺,可引起咳喘。

•肺主肃降,将脾上输的水液精微,通过宣发温润皮肤;肃降将水液下归于肾,经肾气化,下输膀胱,成为尿液排出

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被毛等组织,简称皮毛。

•肺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外部屏障。

•肺经有病可反映于皮毛,皮毛受邪可传于肺。

•肺气虚,易汗;发汗敏感,面积也大

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窍,为呼吸的门户。

•鼻为肺窍,又可成为邪气犯肺的通道。鼻为肺的外应,为病理症状反映所在。

(三)  脾

•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其功能为主运化,统血,主肌肉及四肢。

•脾为后天之本,脾是脏中之母。

脾主运化

•运指运输,化指消化和吸收。

•1、运化水谷精微,胃初步消化,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将其营养物质输送到心、肺,通过经脉再传送到周身,以供生命活动。

•脾的这种功能旺盛,称为健运

2、运化水湿

•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把水液运送到周身各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升清   指二者运化特点均为上升。

•清指营养物质,脾气不升而下陷,除了导致泄泻之外,还可引起内脏垂脱。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的功能为统摄血液,使之不致于溢出脉外。

•“脾主裹血”指统血。脉管壁是否致密与脾有直接关系。脾气旺盛,能控制血液按脉道正常运行,不致外溢,脾气虚,脉管疏松,失去统摄之功,气不摄血,引起各种出血症

脾主肌肉及四肢。

•四肢肌肉功能活动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濡养。

•脾虚弱时,四肢痿软无力,倦怠好卧。

脾开窍于口

•口为脾窍,唇是脾的外应。

•口唇可反应出脾主运化的盛衰

•脾有湿热,口唇红肿

•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第四讲   2学时

内容:脏腑(肝、肾和六腑)

(四)肝

•肝有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肝的功能为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

1、肝藏血

•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休息时,血液贮藏于肝,使役时肝脏排出所藏血液,以供机体活动需要

•肝为罴极之本。

肝藏血功能失调

•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

•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肝的阴血不足,可引起阴虚阳亢或肝阳上亢,而出现肝火、肝风等症。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脏具有疏通、开泄的功能。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

•气机是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

•气机调畅,升降正常,详述于下

肝主疏泄形式

•(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

•输注胆汁,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以帮助脾胃正常消化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黄疸、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

(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

•①直接影响精神活动

•与心主神相似,气机不调,精神活动异常(如精神沉郁、胸胁疼痛)

•②直接影响气机调畅

•气与血如影随形,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肝失调达,气滞血瘀;肝气太盛,血随气逆,导致呕血。

•(3)肝气疏泄,还包括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道路的作用。若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气不调畅,可影响到三焦的通利或水液升降的道路,因而引起消肿、腹水等水液代谢障碍的病变。

3、肝主筋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是联系关节、约束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

•肝主筋与肝藏血有关。筋的功能发挥,主要有赖于肝血的盛衰。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

•爪为筋之余,反映肝血盛衰

4、开窍于目

•目主视觉,有经脉联系于肝,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肝血不足

•肝火太盛

(五)肾

•肾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

•左为肾、右为命门之说

•功能为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肾为先天之本(机体生命的根源)

1、肾藏精

•肾所藏之精为机体生命活动基础

•①藏先天之精(本脏之精),构成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生长、发育、衰老、生殖、雌雄交配与胚胎形成)

•②藏后天之精(水谷之精),由五脏六腑化生,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基础

•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联系

2、肾主命门之火

•命门即生命的根本,“火”指功能。命门之火又称元阳或肾阳(真阳),也藏于肾,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又是机体热能的根源。肾所藏之精需要命门之火的温养,才能发挥其滋养各组织器官及繁殖后代的作用。

•脾胃之火需要先天命门之火温蒸

•命门之火不足,全身阳气衰弱

•肾阳和肾阴概括了肾脏生理功能两方面

•肾阴对脏腑起濡润滋养作用,肾阳对脏腑起温煦生化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维持相对的平衡

•肾阴虚与肾阳虚本质都是肾的精气不足

•肾阴虚----内热

•肾阳虚----形寒肢冷

3、肾主水

•肾在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升清降浊的作用。

•水液代谢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

•肾阳对水液蒸化。水液进入胃肠,由脾上输于肺,肺将浊中之清传布全身,而清中之浊由肺的肃降下行于肾,肾再加以分清泌浊,将浊中之清再吸收,上输于肺,浊中之浊下注于膀胱,排出体外

•气化:肾脏功能是通过肾阳蒸化作用完成,所以肾的这一功能称为“气化”。

4、肾主纳气

•呼吸之气由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使呼吸均匀。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气充足,元气固守于下,才能纳气正常,若肾虚,根本不固,纳气失常,影响肺气肃降,出现呼多吸少、喘息等症。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肾所藏之精有生髓作用,骨赖髓而强壮,所以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

•髓由肾精所化生(分为脑髓、脊髓),脊髓上通于脑,聚而成脑。脑主持精神活动,又称“元神之府”,需要肾精化生滋养,肾精亏虚,脑转耳鸣。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充足齿固。

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耳为肾的外窍,司听觉,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

•肾的上窍为耳,下窍为二阴。

•前阴有排尿及生殖作用,后阴有排粪便的功能,都由肾所主。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最新资讯
价格行情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