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结构
方剂不是药味的随意凑合,而是以治法为依据,按主次协调关系组成的。传统的中医药典籍将方剂的结构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国家机器。一个国家有君王、宰相、大臣等各种不同地位和职责的官吏;一个方剂中的若干药味按其主次功效也就分为“君、臣、佐、使”。君药,或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味。臣药,或称辅药,是辅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味。佐药在方剂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证候;二是制约君药的毒性或劣性;三是用作反佐,如在温热剂中加入的少量寒凉药,或在寒凉剂中加入的少量温热药,其作用在于消除病势拒药(“格拒不纳”)的现象。使药大多是指方剂中的引经药或调和药。
当然,“君、臣、佐、使”并不是死板的格式,君、臣、佐、使,可各有一味,也可各有几味药。有的方剂只二三味甚至一味药,其中的一二味药既是君臣药。又兼有佐使药的作用,就不必另配佐使药了。
由于药味在方剂中有主有次,其用量配比也往往有所体现。一般来说,君药用量较大,其他药味用量较小。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