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肠止泻药
(1) 乌梅
微苦、涩,平;入肝、肺、脾、大肠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生津止渴、驱虫。
本品用于久泻久痢,可与诃子、黄连同用;用于肺虚久咳,可与半夏、杏仁同用;用治虚热口渴贪饮,可与葛根、花粉同用;用于驱蛔,可与驱虫药同用。
前人治蛔,常把酸、苦、辛、热药同用,认为蛔虫见酸则软,见苦则下,见辛则伏,得热则安,如《乌梅丸》中与干姜、细辛、黄柏同用,前人的经验对胃痛、腹痛症怀疑为虫痛,即可用驱虫方治疗,如饮后仍旧疼痛,即不是虫痛,也可进一步分析,但此法简便易行,可供试用,若一时找不到乌梅,可用醋半碗(约60毫升)试之。
人用3 -10克;马、牛15 ~ 30克
;猪、羊6 ~ 10克。
(2) 诃子
苦、涩、酸,温;入肺、大肠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本品用于久泻久痢之证,可与黄连、木香同用;用于肺虚咳嗽,可与百部、贝母同用。
人用3 -10克;马、牛30 ~ 60克
;猪、羊 6 ~10克。
泻痢初起者忌用。
(3) 石榴皮(安石榴)
酸、涩,温;入大肠经。
收敛止血、杀虫。
用于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可与诃子、干姜同用;用于驱蛔杀虫可与使君子、槟榔同用。
人用3 -10克;马、牛30 ~ 45克
;猪、羊 6 ~12克。
有实邪者忌用。
(4) 五倍子
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或青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在5-6月间虫瘿未开裂采集,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子虫杀死,晒干或阴干。
主要功用为收敛,所含的大量五倍子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而收敛,同时小血管被压迫收缩,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鞣酸还可与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的化合物,因而能作为解毒剂,过去用鞣酸治疗烧伤,可结痂而保护创面,避免外界刺激,减少疼痛及体液丧失,其缺点是形成焦痂遮盖感染,影响正常组织生长,特别是大量吸收损害肝脏,故现代外科已不用,然而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影响,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止泻。但胃肠中如有细菌或毒物等刺激物,则不用。鞣酸可干扰食物吸收,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析出,因此饮料或食物中无害,但若过度如大量饮茶,可延缓食物吸收,更大量引起刺激腐蚀,特别是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
酸、涩,温;入大肠经。
收敛止血、杀虫。
用于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可与诃子、干姜同用;用于驱蛔杀虫可与使君子、槟榔同用。
(1)杀虫止痒,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皮肤湿烂,可研末外敷或煎汤外洗;(2)服士的宁或生物碱中毒,服本品可使之沉淀,阻碍其吸收而解毒;(3)用于止血可配白芨、棕榈内服。
人用3 -10克;马、牛30 ~ 45克
;猪、羊 6 ~12克。
有实邪者忌用。
(5) 粟壳
涩,平,有毒,入肺、胃、大肠经。
涩肠敛肺、止痛。
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也可用于久泻。
人用3 -10克;马、牛30 ~ 60克
;猪、羊 5~15克。
(6) 肉豆蔻
辛,温,入脾、胃、大肠经。
收敛止泻、温中行气。
用于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可与诃子、干姜同用,还可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肚腹胀满。
人用3 -10克;马、牛15 ~30克;猪、羊 6~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