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平喘药
凡能祛化痰涎、制止或减轻咳嗽气喘的药物,统称为止咳化痰平喘药。
祛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痰壅气喘以及“痰”引起的癫痫惊厥、瘰疬、鼻脓等证。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咳嗽、气喘的病症,但一般咳嗽多挟痰,痰多可致咳,痰涎壅塞,肺气失降,故痰又可致喘,此外痰的排出又赖于气,所以运用本药物时,应掌握咳、痰、喘、气四者的关系,所谓“治咳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二气为上”即此道理。其次,还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适当选用不同的止咳化痰药以及配合治因之药,如外感配合解表药,虚劳配合补养药,寒重配祛寒药,有热配用清热药共用。
痰为何物,痰饮为津液所化,痰浊饮清,痰是疾病过程中的产物,它是病之标,而非病之本,痰饮之病与肺、脾、肾三脏有直接关系,因为机体运化水液由三者共同完成,肾主水,肺通调水道,脾主运化,共同完成其功能。所以一者有故,运化受阻,津液即为痰饮。痰饮是三脏病理产物,停滞于呼吸道、消化道、经络、骨肉之间引起疾病。前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说明痰与肺、脾两脏的关系更为密切。怪病多由痰引起,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涌于肺,就是肺为贮痰之器。痰之为病,随气生降,为喘为咳,所以治咳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饮泣痰、喘、咳的原因有外感、内伤。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由于脾气不能健运或致使气机不利,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失其正常代谢而不能被机体所利用。(1)聚于肺则痰咳喘息,胸闷不舒,呼吸不利;(2)痰饮积于胃肠,发生肚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3)留于肌肤经络,则麻痹不仁,痈疡生成;(4)若痰与火结成为患,影响脏腑功能,则惊、癫、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生;(5)痰饮积于心,痰迷心窍,则出现昏迷,牙关紧闭,人中风不语癫痫、昏迷,家畜瞪眼,蔻流白沫,愈后会再复发;(6)痰饮若长期治疗不愈,则称为顽痰或老痰,治宜用礞石等药。说明本病不仅局限在咳喘方面的应用,也广泛地应用在内、外等临床各科。
临床上多见寒痰,湿痰,热痰,燥痰等症,故化痰药的药性有寒、温的不同,药性辛温而燥热的主要用于寒痰、湿痰症,药性寒而润的主要用于热痰、燥痰等,所以,根据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又可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和止咳平喘三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