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材实料的人生经历
魂牵梦绕的骏马情怀
有人、有马
有故事、有思想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
推出了
大型马主题口述纪实栏目
《我和我的骏马》
兽医官的草原恋" img_height="85" img_width="1080" inline="0" src="http://upload.pig66.com/toutiao/1952035-bde5701c8bdb0d4ccda61bebfa3ebb1e">他曾是一个青涩的北京知青
十年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草原生活
把他训练成经验丰富的兽医
他曾担任农业部总经济师、总畜牧师
国家首席兽医师
一生在草原、畜牧领域深耕
本期访谈嘉宾
著名兽医学家
中国马业协会理事长(会长)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导
贾幼陵
1967年11月16日,二十辆大巴车,载着我们四百多个北京知识青年来到内蒙古。到了东乌珠穆沁旗的时候,大队牧民都是骑着马来欢迎,应该说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跟马结下了不解之缘。
11月26日到了生产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牧民给我们准备好的马,一个个膘肥体壮,给我的是一匹花萨日兔虎马,个子不大,是有名的一个杆子马。当时我们都迫不及待的骑上马,虽然不会骑马,也没有马鞍子,就光背儿骑上去了,我记得当天就骑着马跑起来,从那时候起一直跑了十二年。
看到当地缺乏兽医,同时牧民也要求我们知识青年学习兽医来帮助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保护牲畜,特别是保护马,所以第二年我就准备当兽医,到处收集材料。北京给我寄了一本书是金重冶先生写的一本《新牛马经》很薄,但是那本书主要是一些处方,对于我最需要的诊断,没有详细的解答。后来在坝前(赤峰一带)有一个老牧民把他珍藏的一部书《元亨疗马集》给我拿出来了,我就开始研究。
我记得第一次给马扎静脉时,牧民当中也没有人会扎静脉,我也从来没摸过感到非常困难。当时那匹小黄马得的是淋巴管炎,是一种传染病,打针很困难找不到静脉,我记得先先后后扎了一百多针,把马脖子都扎烂了,不知道药推到静脉里还是推到肌肉里,总之那个小马没救活。当时给我一个很大的冲动就是一定要学习,千方百计地去找书。那种对学习的渴望是从骨子里着急,然后不断在实践中摸索。
一次在大队南边的马圈里头给马做鼻疽的点眼,那天天很热,大太阳晒着,一个大圈里有几百匹马。检查到还剩下70多匹马的时候,突然马都不行了,集体得了日射病,就是血液循环障碍,跟人的中暑差不多。当时马已经晃荡的不行了,有的直接就摔倒了。其实治疗这个病有很多办法药物、冷水什么的,但当时情况紧急,就有我一个兽医,我就拿我那个大宽针(罕诺日)给马放血,那血像两个泉水一样喷出去,整个圈里头满地都是血浆,走着都滑,像屠宰场一样,但是经过这种抢救,救活了70匹,只死了一匹,我那时感觉到高兴,有种满足感,我能为牧民解决问题了。
当时八百平方公里的地,有四万八千只羊,两千匹马,五千头牛,就我一个兽医,后来带了四个徒弟,就为这些牲畜来服务,包括家畜的改良,细毛羊的配种。1967年的时候大队卖羊毛,一年收入也就是三四万块钱,经过改良后,产的毛的质量越来越好,到1975年的时候,当年羊毛的收入和卖羊的收入就有四十多万。
冬天为了躲雪我们就长途跋涉,在我们大队一年要搬三十多次家,我在东乌珠穆沁旗呆了十二年,就搬了大概三百多次家。游牧的这十年间,我可以领略夏天的百花齐放,感受五花草甸、长生天带给我们的这种享受与浪漫,但是更多的时间是我们在严酷的大雪中间游牧、漂泊,忍受着大自然的蹂躏,然后大量的牲畜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也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一方面要当好我的兽医,另一方面我要为牧区的牧区经济和今后的发展想办法。
这些年我从牧区做起,一直没有离开过牲畜,没有离开过草原,没有离开过马,所以我有一本书就叫《草原兽医》,一直到退休之后,我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被聘为教授但是这个马的情节、草原情结仍然是挥之不去的。
来源:腾格里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