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1、疱疹病毒病
病原:疱疹病毒
症状:患病鳖身体各处(以背甲为严重)可见白色的石蜡状增生物易脱落,脱落处皮肤渗血。患处最初呈白雾状,以后逐渐增大、增厚,甚至布满整个背甲,病鳖食欲下降,甚至不食,伏于食台,不怕惊。内脏呈现败血症,肠内无食物。
流行情况:本病主要流行在夏、春、秋季,冬季温室亦可发生。难治疗、死亡率高,特别是稚鳖,死亡率可达90%以上,幼鳖、成鳖均可感染。
防治方法:外用,金水宝、鳃壳净、消毒菌霉净或长效二氧化氯消毒,并用底救星改良底质。
内服,红体白斑溃烂停+菌毒先锋+免疫C-E维生素,也可用原粉头孢拉定、氟氧头孢钠、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连用3-5天。
2、出血病
病原:病毒可能是病原体。同时,亦有细菌的并发。
症状:患出血病的鳖,死前口鼻流血,将躯体拿起时,头颈和四肢软弱下垂。解剖发现,鳃状组织出血糜烂,肠出血,肠粘膜败坏,肝肾均出血。最显著的特点是:腹腔充满极淡的粉红色血水,跳动的心室呈白色,腹甲部出现血斑或出血点,脖子不红肿。
流行情况:目前不仅在日本流行该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也有流行。发病季节是5月~9月。出血病以稚鳖的死亡率最高。
防治方法:外用,金水宝、鳃壳净、消毒菌霉净或长效二氧化氯消毒,并用底救星改良底质。
内服,血立止+菌毒先锋+免疫C-E维生素,也可用原粉头孢拉定、氟氧头孢钠、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连用3-5天。
3、红斑病
病原:红斑病病毒为一种球状病毒。
症状:鳖的背甲和腹甲出现不同程度红斑和糜烂。人工感染病例在接种3天后表现为反映迟钝,翻身困难;4天后其腹部皮肤出现明显充血;6天后腹甲出现红斑,中心开始出现糜烂;7天后症状加重。肝明显肿胀、充血,呈上灰色。超薄片镜检发现肝细胞的细胞核明显肿胀,核孔扩大,内织网断裂,线粒体肿胀。
流行情况:红斑病是鳖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的地方发病率达10%~60%以上。
防治方法:无有特效治疗办法。外用消毒,内服抗菌药+肝胆免疫康。
4、腮腺炎病
病原:病原体应该是病毒,但需进一步作病毒分离研究。
症状:患腮腺炎的鳖,全身呈现浮肿,颈部红肿,有时口鼻出血,腹甲部没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成为纯白色的贫血状态。由患腮腺炎的病鳖解剖所见:腮腺炎病与出血病的症状非常相似,鳃状组织的群毛状小突起的出血和坏死非常严重。由于肠内大出血的缘故,肠管内充满凝固的血,底板出现贫血状态。腮腺炎病与出血病不同的地方是:腮腺炎病鳖鳃状组织相对应的脖子腹面及两侧面红肿,出血部位主要表现在消化道。而出血病则表现为全身广泛性充血,撕开前后肢皮肤,肌肉有发炎、充血现象,口鼻出血较常见,腹水血性,底板可见出血点。腮腺炎与出血病相同之处是:肝、脾、肾均充血、发炎、肿大、变黄和变脆。腮腺炎病与红脖子病相同之处均是脖子红肿,但后者表现为整个脖子均红肿,严重时脖子肿的缩不进体内,显然与前者所介绍的鳃状组织相对应处皮肤红肿是不同的。第二点不同的是底板表现症状不一样,腮腺炎多表现为白板,红脖子病多表现为红板。腮腺炎病与白底板病均表现为白底板,但白底板病的脖子不红;腮腺炎病属急性病,白底板病根据病因不同,急慢不一,并且慢性占多数。
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6~9月。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是一种灾害性疾病。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外用消毒,内服头孢类抗菌药+肝胆免疫康。
5、白底板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或病毒。
症状:患病鳖外观较厚,腹甲呈纯白色,故名白底板病。鳖的其他部位完好无损。解剖,肝肿大呈土黄色或青灰色,胆肿大、色淡,肾贫血,脾脏变黑小或呈淡红色肿大,腹腔往往有积水或淡红色血水,整只鳖是严重贫血、缺血状态。大部分病例,肠后段有柏油样积血。
流行情况:流行面很大,危害严重。一般发生在体重10O克以上的鳖。
防治方法: 外用,金水宝、鳃壳净、消毒菌霉净或长效二氧化氯消毒,并用底救星改良底质。
内服,菌毒先锋+肝胆免疫康+免疫C-E维生素,也可用原粉头孢拉定、氟氧头孢钠、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土霉素等连用3-5天。
6、白点病
病原:温和气单胞菌
症状: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见干酪样物。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8月~10月,温棚全年均可患病;病程为5天~15天。发病水温为25℃~3O℃,死亡率可达到1O0%。稚鳖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第一天,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第二天用头孢拉啶、红霉素利福平3-5g/m3泼洒,第三天用鳃壳净泼洒,同时投喂氟氧头孢钠或利福平。
7、白眼病(红眼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一种副大肠杆菌。
症状:病鳖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因炎症而糜烂、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继续发展,病鳖眼睛失明,最后瘦弱而死。
流行情况:四季发病,病程较长,死亡缓慢。
防治方法:第一天,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第二天用头孢拉啶、红霉素、利福平3-5g/m3泼洒,第三天用鳃壳净泼洒,同时投喂氟氧头孢钠或利福平。
8、鳖红肿病(水肿病)
病原:豚鼠气单胞菌。
症状:患病鳖的腹甲、四肢基部、尾部、颈部有或多或少的点状或斑状出血,体表多无明显破损,绝大多数病鳖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肿胀严重者,后肢因肿胀而难于活动,部分雄鳖的生殖器脱出,有少数病鳖颈基部两侧流出淡绿色液体。剖检发现体腔内具血性液体,肝肿大、黄白色、偶见小点出血。脾肾肿大,胃肠无明显病变。少数病鳖的胃肠粘膜有点状出血,但肠内无积血。
流行情况:该病发病季节为6月~9月,发病鳖多为幼鳖和成鳖。
防治方法:第一天,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第二天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3-5g/m3泼洒,第三天用鳃壳净泼洒,同时投喂氟氧头孢钠或利福平+肝胆免疫康+黄芪金维他。
9、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心包相对应的腹甲部有明显的充血现象,充血的色泽可是鲜红、大红、暗红至黑红色,相当容易诊断。心包处充血的同时,颈基部、四肢基部、趾端有鲜红色的血泡。肝脾肾肿大,肝呈花斑状,有坏死病灶。
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6月~9月,适宜水温25℃~32℃,该病传染性强,流行
迅速,潜伏期短,发病快。
防治方法:第一天,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第二天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3-5g/m3泼洒,第三天用鳃壳净泼洒,同时投喂氟苯尼考或利福平+肝胆免疫康+黄芪金维他。
10、出血性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外形完好,鳃状组织充血发炎糜烂;肠道充血发炎,胃和十二指肠的充血特别明显,肝、肾、脾均受损,有些病例卵巢、精巢均充血。
流行情况:烈性传染病,流行季节在5~10月,温度为 25℃-30℃,10O克以上的鳖易发病。
防治方法: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消毒,内服鳃肠好利安+新三黄散。
11、穿孔病
病原:产碱杆菌和气单胞菌。
症状:除具一般传染病的病态外,其特殊症状为:颈部、背甲、裙边、四肢基部和腹部初期出现点状突起,以后突起逐渐增大,向外突出,四周红肿。溃烂后,表皮破裂,内容物呈脓汁状,并伴有腥恶臭气味。随着病情的发展,内容物变为干酪样(豆腐渣样),疮周浸血,略高于周围皮肤。最后,病灶扩大,漏出骨骼,烂透骨骼,出现穿孔。与穿孔相对应的脏器表面,表现为炎性浸润,中心深红略黑,红色向周边渐渐变淡,衰竭死亡。体腔内积有体液;肺充血,呈紫红色;肝脏肿大,充血,呈紫褐色,边缘出血严重;胆囊肿大,肠道内无食物,肠红肿充血。
流行情况:流行病,流行时间一般在5月-11月;
防治方法: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消毒,内服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肝胆免疫康。
12、肺脓疡
病原: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症状:双目失明,常在岸上休息,呼吸困难(呼吸时张大嘴,头向上仰),眼球充血、水肿、下陷,并有豆腐渣样的块状坏死组织覆盖于眼球上。肺部呈暗紫色,有硬结节及囊状病灶。
流行情况:稚幼鳖易患。成鳖少见,池水污浊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用金水宝、消毒菌霉净泼洒消毒,同时用底救星或氧粒得改底增氧,内服盐酸多西环素、氟氧头孢钠。
13、腐皮病
病因: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
症状:四肢、颈部、尾部及甲壳边缘部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部不久坏死,产生溃疡;进一步发展时,颈部的肌肉及骨骼和四肢的骨骼外露,爪脱落。皮肤腐烂达到颈部骨骼露出时多数死亡。
流行情况:因患腐皮病而死亡的鳖并不太多,多数仍能长期生存,患部也会自然痊愈。此病我国有发生,有时与疖疮病并发, 50克左右的鳖更易患腐皮病。
防治方法:用金水宝、鳃壳净、消毒菌霉净泼洒消毒,连用3-5天。内服红体白斑溃烂停+菌毒先锋。
14、红脖子病(大脖子病)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症状:病鳖浮在水面或岸边,不肯下水,在"晒台"上也呈昏睡状态。若属早春,当水温在18℃以上时,鳖仍喜欢钻入泥沙中休息。体外检查,鳖脖子发炎充血、肿胀,以至不能正常伸缩;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失明,舌尖、口鼻出血。大多数在上午上岸晒背时死亡。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有的肝表面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脓汁;脾肿大。其中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出血最为常见,胃肠粘膜出血也较多见。
流行情况:死亡率高。各种规格的鳖都有危害,尤其以成鳖为甚。
防治方法:用长效二氧化氯消毒,两天一次。内服氟苯尼考+新三黄散+免疫V-E维生素
15、红底板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该病底板红肿溃烂是最显著特征。解剖检查:口、鼻呈红色,舌红,咽部红肿,肝呈黑紫色,肾肿大变质,肠充血,肠内无食物。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 4~6月,经发病,就蔓延不止。
4.防治方法:用金水宝、鳃壳净、消毒菌霉净泼洒消毒,连用3-5天。内服红体白斑溃烂停+菌毒先锋。
16、疖疮病
病原:病原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发病初期,病鳖的颈部、背腹裙边、四肢基部、腹板上有一个至数个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其后疖疮逐渐增大,向外突出。此时用手挤压,可挤出像粉刺样易压碎,并拌有腥臭气味的浅黄色颗粒或脓汁状的内容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疖疮溃烂,炎症向四周扩展,背甲部柔软的革质皮肤、四肢、颈部、尾部肿状溃烂呈腐皮状,大部分鳖未到此时就已经死亡。
病鳖皮下、口腔、喉头、气管内有黄色粘液,肺、肾、肠道充血,体腔亦多粘液。
流行情况:水温15℃以上的季节,即可出现此病,呈现慢性死亡。。
防治方法:该病要内外结合治疗,单纯外用药治疗时有明显的效果,但易复发。外用药:用鳃壳净与消毒菌霉净交替消毒。同时内服土霉素+黄芪金维他
17、溃烂病
病原: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
症状:病鳖出现烂颈、烂肢、甲壳溃烂,烂头、烂眼、腐皮、溃疡有时颈部呈灰色环状斑。
流行情况:流行地区广,各种规格均可患此病。。
防治方法:用利福平或氟氧头孢钠3-5g/m3泼洒,同时内服土霉素与红体白斑溃烂停。
18、白斑病(又称毛霉病)
病原:毛霉菌。
症状:这种霉菌寄生于鳖的皮肤上,鳖甲、四肢、颈部以及尾部等身体各部位的皮肤上都有寄生,患病后,鳖甲上均产生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坏死、变白、逐渐脱落。病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爱在晒台上停留。
流行情况:危害稚鳖,死亡率极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用消毒菌霉净泼洒或浸泡,每天一次,连用3-5天。
19、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
病原:水霉菌(Saprolegnia spp.)和绵霉菌(Achlya spp.)等多种真菌.
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到病鳖有什么异样。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鳖体伤口侵入,向内外生长。受伤较深时,霉菌可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细胞间隙,浸入的菌丝极度分枝。向体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故俗称"白毛病"。
流行情况:肤霉病全年都可发生,梅雨季节为常见。
防治方法:用消毒菌霉净或鳃壳净泼洒或浸泡,每天一次,连用3-5天。
20、氨与亚硝酸盐中毒
病因:氨与亚硝酸盐
症状:四肢腹甲部出血、溃疡、浆泡,随着病情的发展,甲壳边缘长满疙瘩,并逐渐溃烂。特别是在稚、幼鳖阶段,以致引起腹甲柔软发红、身体萎瘪,肋骨外凸,背甲边缘逐渐往上卷缩。稚、幼鳖一旦患此病较难恢复,陆续死亡。
流行情况:在控温养殖池常有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亚硝快克或亚硝氨净3-5g/m3泼洒。
21、肝胆病
病因:源于饵料性疾病,原因是投喂变质的生鱼或营养不良及细菌感染。
症状:病鳖整身脱皮,很瘦,甲壳表面及缘部皱起,没有张力和光泽,潜伏于产卵场沙中不活动。解剖观察可见:一般不染此病的鳖的脂肪为具透明感的白色或黄色,染病后则成土黄色或黄褐色,脂肪组织变硬并发臭,有时肝胆肾肿大,出血、变色。
流行情况:常年发生,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改投配合饲料或鲜活饲料。并内服肝胆免疫康+黄芪金维他或护肝灵+ 免疫C-E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