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兽医频道 > 帮助教学 > 正文

重点概念分析

     中国兽医吧   2015-10-10 22:30:00
【导读】 文章详细 (一)马哲部分      1、唯能论:称“能量”是宇宙中终极的实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 为“能量”;物质只是不同的“能量”的空间群;感官...

文章详细

(一)马哲部分

 

   1、唯能论:称“能量”是宇宙中终极的实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

为“能量”;物质只是不同的“能量”的空间群;感官的能量过程引起感觉,意识的能量过程造成了外部世界。唯能论的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走向了唯心主义。

  2、庸俗唯物主义:认为大脑产生思想“正象肝脏制造胆汁一样”,把物质和意识混为一谈,抹煞了意识和物质的区别,取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贬低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错误。

   3、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决定论:承认必然性、因果性;非决定论:否认必然性、因果性;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完全否认偶然性;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的,否定必然性。

那种认为只有必然性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宣称“偶然性是科学敌人”的观点,割裂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

   4、发展的环节与联系的环节

   发展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非连续性;事物的发展只有经过批判、否定才能实现。联系的环节: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继承、连续性和历史联系。夸大发展的环节:否定一切的错误;夸大联系的环节:肯定一切的错误。

   5、斗争哲学与抽象同一论

   斗争哲学:夸大斗争性否认同一性,把矛盾双方看成绝对对立;抽象同一论:夸大同一论,否认斗争性,把矛盾双方看成完全同一。

   6、经验论和唯理论

   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经验主义。

   7、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也就是概念辩证法,是以概念和范畴为基础,通过判断、推理而形成的理论体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8、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社会有机体是包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生产为基础的各种要素有机联系、高度组织起来的自我调节系统。

社会有机体既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包括生产力,同时还包括其他社会要素,主要是人和人群共同体,也包括语言、教育等社会现象。

   社会有机体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的活动之中;第二,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第三,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9、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

  (1)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机器。

  (2)政治法律制度,即国家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

  (3)政治组织,即与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

   10、社会合力论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就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产物。”总结一下: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就是由社会中所有人意志合力的方向来指示的。

 

(二)政经部分:

 

   1.三种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目的是自用;商品经济:目的是交换或增殖;产品经济:目的是按需分配。   

   2.商品特点    

   两种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

   价值的物质实体:抽象劳动。

   3.货币与.纸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出现后,商品与商品的对立就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纸币之所以能代替金属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只能代替金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而不能代替金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金或银,商品价值仍然通过金或银来表现。

   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信用货币一方面作为金银的符号,代表金银为流通服务,另—方面,则作为信用符号,体现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4. 金融资本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大银行已经由普通的中介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了金融资本。

    5.股票价格

    股票是股东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但它

能够给持有者带来股息收入,并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因而具有价格。买卖股票实际上是一种领取股息收入凭证的买卖或转让,是一种权利关系的让渡或转移。

    股票价格和它的票面金额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

动的,它经常是大于或小于票面金额。股票价格不是股票所代表的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一种资本化的股息收入。它同预期股息的多少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即: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利息率

    6.级差地租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是由中等地决定,而

是由劣等地决定的。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由于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可以得到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就以级差地租的形式由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I,是指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产生的级差地租。

    由于资本家经营的土地都是从土地所有者租来的,土地所有者凭借他们对土

地的私有权,向租用这些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索取这部分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就成为级差地租。

    7.绝对地租      

    是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表现为农产品的价值或其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余额)。

    8.固定资本折旧  

    固定资本折旧是指固定资本(机器、设备、厂房等)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

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创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

留出,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这种按固定资本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

    9.紧缩银根

    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减少信贷供给,提高利息率,消除因需求过大而

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的货币紧缩政策。银根紧缩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0.放松银根   

    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阻止经济衰退,通过增加信贷供给,降低利率促使

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松动政策。放松银根是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主要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三)毛概部分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以系统的完整的形态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是以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2.“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又叫“中间路线”。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伪国大,否认伪宪法等以后,国民党当局更加紧了打击民盟。

    “第三条道路”的拥护者迅速发生分化,大部分人接受了我党关于时局的主张,公开发表宣言,声明反蒋、反美、联共、联苏,并同我党一道开展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

    3.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纲领即党的奋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最终目标。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重申党的最高纲领的同时,明确提出党在现今的奋斗目标,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把党的纲领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

    最低纲领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民粹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的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主要特征是农村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相结合,因主张发动农民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而得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道路的思想是从唯物史观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来的,并最终领导人民通过“农民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民粹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5.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阐明了在反动政权的包围中,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建立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了“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6.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王明于1937年返回延安后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右倾投降主义观点。

    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全会认真总结了一年多来党的工作,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样,在党内外一度曾造成广泛影响的王明右倾投降主义,便基本被克服下去了。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全民族的抗日的各阶级联盟。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省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于27日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线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工人、农民、革命知识分子、其他小资产阶级)、中间力量、一部分地方实力派和其他爱国分子和顽固力量(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并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人民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各阶级的相互关系上,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执行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 三三制”政权

    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不同,抗日根据地政权最显著的特点,是从1940年开始实行"三三制",即在参议会和政府组***员中,不仅有工农代表,还有其他阶级阶层的代表,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其实质就是为了反对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实行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加广泛的政权,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三三制"的实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突出的,是使边区各级政权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

    9.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   

    “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机会主义者推行了这一政策。认为第三党的“和平政府”等主张,都是维护国民党统治,他们是最危险的敌人,应用主要力量打击这些反革命派。这一“左”倾冒险主义政策拒绝争取与团结中间力量和利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组织反帝反蒋统一战线,集中力量打击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正确方针,是使共产党陷于孤立的孤家寡人策略。

    10.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次中央全体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毛泽东指出: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11.我国社会的五种经济形式   

    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中有五种经济成份,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是领导成份。在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12.命令主义尾巴主义 

    命令主义:用强迫命令和惩办主义去推动工作的一种领导方式。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

    尾巴主义:落后于客观实际和群众觉悟,放弃领导,迎合或迁就少数群众中错误意见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它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四)邓三部分

 

    1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这里所谈的外资,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台港澳地区及外国人资本的在华投资。使用外资这个概念,主要是与作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各种所有制的投资相区别,而不是仅仅用以区别中国和外国的投资。

    2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3.生产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

    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生产要素使用的效益。因为只有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投入,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使用,从而缓解生产要素的紧张程度,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4.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公债,以贯彻实施其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活动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灵活的工具。例如,为扩大储备,中央银行从公众或别的机构购进政府公债。这样,商业银行使把所拥有的一部分证券转让给了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的付款则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储备。假如债券是从私人手里买来的,卖主的活期存款便会增加,同时银行储备也因此而增加。而向商业银行出售证券则可缩减储备。

    5.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6. “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

    “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月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理事会理事长辜振甫的“汪辜会谈”)中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最新资讯
价格行情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