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与“生态文明”
一是应继续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经济增长方式本身的可持续性。为此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降耗和环保的关系,积极推广和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应着力加强对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以提高其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为此必须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积极控制固定资本投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刺激消费发展。
★★★★“生态文明”思想意义重大★★★★
二、“信息化与技术创新”、“宏观调控--收入分配”
★★★★“信息化与技术创新”★★★★
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上述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所谓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
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的信息产品成为人们生活自动化和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同时,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
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世界上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
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力,创新型国家则主要是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科技含量高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信息化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重要引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缩短新知识创造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其次,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
我国的网络用户规模世界第一,但是普及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在全
球的普及率,中国比亚洲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点,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城市和乡村,中部和西部,数字鸿沟还有拉大的趋势。社会信息化意识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需要改革。总的来说我们的信息产业还是大而不强。
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我国信息化将迈向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新阶段。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行发展,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宏观调控--收入分配”★★★★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不直接干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总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分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收入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保证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的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初次分配要体现公平,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用光等着政府救济。
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总是上不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低收入者比例太
大,他们的消费能力不足。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低收入者往往只有自身的劳动力可以作为获取财富的来源,而富有者除了劳动力,还有资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将有助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
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 初次分配的规则和秩序要规范,还要高度重视机会公平,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就是要加大税收等经济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是要加大税收等经济杠杆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
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
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所以,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国民收
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三、“用矛盾原理,结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析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①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概括。当前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工业已经发展壮大的情况下,应该由以农业支持工业转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阶段。
“以工促农”,不是让工业企业直接支持农业,而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总的来说就是六个字:少取、多予、放活。
②以城带乡”的核心,就是推进城镇化。它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其集中表现就是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这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实施以城带乡的战略方针,关键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中心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发展、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推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是要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二是要创造一个农民进得来、留得住的制度环境,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目的是要在城乡互动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平等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体制。
③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搞好土地承包流转中的仲裁服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