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加猪友之家微信:qq800070767,本文编号:448801。
自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划定禁养区。这场被称为生猪行业的“大地震”,今年是最为关键的过渡年,也是最后期限的“通牒”,至此,生猪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生猪行业悲喜参半
在当前的环保高压态势下,养猪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对散户来说。各地陆续划定的禁养区相当于给散户下了一道“封杀令”。
姬光欣在接受本报记者说,由于规模猪场所需建设用地较多,在偏远地区比例远高于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尤其是南方水网地区,散户居多,后期随着禁养区猪场关停的逐渐推进,散养户退出比例将远远高于规模猪场。只会剩一部分小型养殖户,和公司签订单,养殖卫生达标的那种。
据了解,目前已有10个省份已经启动生猪禁养区的划定,或者正准备启动。禁养区内的生猪规模场拆除搬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10个省影响了2000多万头的生猪出栏量。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削减的生猪存栏为3600万头,2017年是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的最后期限,各地政府将加大治污、拆猪场力度,清退范围也将扩大,将继续影响生猪供给。
“2017年是生猪产业转型的关键过渡年,随着环保排查的逐渐深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户被清退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龙头则加速扩张,明年整个格局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规模型养殖场将占主导地位。”姬光欣说。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养殖优势不断扩大。东北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区的价差逐步趋于合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低,由原来的“资源劣势+物流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物流劣势”,产业转移的动力逐步增强。东北振兴和南方加大环保的大背景下,“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事实上,早在环保法颁布之前,我国生猪规模养殖重点区域已经出现西进、北移的趋势,而温氏、正邦、中粮等大型企业也相继在上述地区重金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适养区新建养殖场将越来越少,随着养殖污染升温,追责问责制度将成为审批人的紧箍咒,不批没事,批了就要负责,未来新场很难获得审批。这就意味着,规模化养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一边拆一边建,一面是被动出局的散养户,一面是转型之际不惜高成本扩张的规模企业,养殖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悲喜交加,痛并快乐,这将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