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友之家猪病防疫最新消息,本文编号:365769
近年来,慢性型、隐性型、温和型传染病逐年增加,公猪、母猪、种猪、猪幼崽、保育猪和育肥猪等均可感染,母猪一旦感染疾病常出现流产、死产、产下体质较弱的幼崽和仔猪震颤等,猪崽多表现为生长缓慢、僵猪、免疫耐受等,虽然,养猪业制定了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但防治效果不理想,猪病的频发和治疗无效,阻碍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因此,对于猪病治疗无效的原因分析和找到有效防止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猪病治疗无效的原因分析
1.1、药效较差
养猪场发生疾病时,临床表现为饮水较少,采食量下降,通常条件下,管理人员会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剂量拌入饲料或加水投药,这样的治疗方式通常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不能摄取足量有效的药物剂量,如果使用的药物本身还具有臭味或苦味等,那么在猪生病的特殊时期,一定会影响药物的摄取量,导致猪体内的药物剂量达不到治疗浓度,最终治疗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养殖人员对原粉和自己配制饲料的过度依赖,长期食用会对猪的胃黏膜、肝脏和肾脏产生损伤,造成营养摄入不足,自身代谢下降及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此时若在管理和环境任何一个方面遇到问题,以及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会特别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最终治疗无效。
1.2、温和型病例增多
随着养猪规模和环境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典型病例。例如,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与过去差别较大。过去,口蹄疫一般发生在秋季,冬季病情加剧,春季病情好转,夏季基本不发病。然而,现在确是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另外,原来不被重视的传染病发病率逐渐增加,例如,猪水肿病和猪霉形体肺炎较为常见。因此,如果防控疫病只考虑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那么就无法确切诊断,可能治疗无效。
1.3、专家误诊
由于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一些猪病专家在赶到猪场后,大多见到的都是发病猪的中后期表现,很难观察到免疫失败、饮水不足和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专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病原分析,没有调查相关流行病学的发病规律,分析结果过于片面,缺乏真实性,但是,养猪场管理者过分相信专家的权威性,采取不合理的治疗措施,最终治疗必然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