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适时组群。18周龄左右时应对种公鸡和种母鸡进行严格选择后,及时组群。对公母混群自然交配采用平面饲养的鸡群,按公母正常比例提前4天-5天将公鸡转入产蛋鸡舍,其目的是使公鸡先适应新环境,便于群序等级的建立,以防组群后相互啄斗而影响配种。然后再转入母鸡,20周龄时应组群结束。
增加育成期光照。为了控制种鸡的性成熟,多采取限制光照的措施,但从18周龄左右开始要进行增光刺激,以便鸡群及时开产。实施增光刺激要注意与成熟体重一致起来,且如果鸡群出现体成熟推迟或性成熟提前时,应推迟1周-2周进行增光刺激;如果鸡群性成熟和体成熟同步提前,则应提前增加光照刺激。
更换饲料。进入预产期后,要将育成鸡料换成预产鸡料,预产鸡料要根据预产期种鸡的生理特点和以后的生产要求进行配制。其营养水平比育成鸡料要高得多,与产蛋鸡料接近(钙的含量略低),这样能改善种母鸡的营养状况,增加必要的营养储备。在鸡的体重保持在建议范围的条件下,逐渐增加给料量,并改隔日喂料为五、二式喂料或每日喂料,但仍应控制进食量,以防体重增加过快。
公母同栏分饲。种用期公鸡和母鸡在营养需要和采食量上有一定的差别,体重增加速度也不一致。公母鸡混群后,鸡的采食速度加快,公鸡很容易比母鸡多吃饲料,导致体重超标,影响繁殖体况。因此,2 0周龄组群后即应实行公母同栏分饲。方法是母鸡用料槽喂料,料槽上装有宽4.2厘米-4.5厘米的栅格,使公鸡的头伸不进去,而母鸡的头则能伸进采食;公鸡使用料桶,并将料桶吊起41厘米-46厘米,以不让母鸡够着采食,公鸡立起脚能够采食为原则。
产蛋期合理饲喂
肉种鸡饲养至24周龄-26周龄将陆续产蛋,即进入产蛋阶段。产蛋期内要按照种鸡产蛋率和体重变化进行合理饲喂,以便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饲喂方法上注意喂料时料槽中饲料应分布均匀,料槽要经常清扫,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和夏天,料槽中湿或脏的陈料喂料时必须去除,料槽中不得有霉变现象,更不能喂霉变饲料。饲料在料槽中不能加得太满,否则会被鸡撒落而浪费饲料。饮水必须是清洁、新鲜的,饮水器或水槽要每天清洗,乳头式饮水器要经常逐个检查,否则会因有饮水器不出水等原因使鸡饮不到水而影响产蛋,甚至造成鸡死亡。喂料量应根据产蛋量的变化灵活掌握。
产蛋上升期饲料量的增加。肉用种鸡的产蛋上升期是指从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前这一段时期。随着鸡群产蛋率逐渐上升,加上体重持续增长,对营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按照产蛋率的变化调整鸡群的饲料供给量,是 这一时期饲养工作的主要措施。一般从24周龄至27周龄种母鸡每周递增饲料量10克-11克,种公鸡递增8克-9克。增加料量要早于产蛋率的增长。正常情况下,料量增加合适,产蛋率会以每天3%-5%的速度上升。
产蛋期的日常管理
环境控制。为产蛋鸡提供最适宜的产蛋环境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鸡舍。鸡舍必须使产蛋鸡免受日常气温变化的影响。因为温度偏离最适温度范围时,产蛋将会受到影响,产蛋阶段的最佳温度为15℃-20℃,应避免一日内温度波动太大。鸡舍内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70%。通风使鸡舍的空气环境良好,一般都通过排风扇通风,在炎热的季节鸡舍内安装通风湿帘降温系统,可提高产蛋量和降低鸡的死亡率。
观察鸡群。在清晨鸡舍内开灯后,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若发现病弱鸡和异常鸡,应及时挑出隔离或淘汰;夜间闭灯后倾听鸡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如发现有呼噜、咳嗽等,要及时隔离、淘汰,防止扩大蔓延;观察舍温的变化幅度,夏季要经常看温度并作好记录,还要查看通风饮水系统及光照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喂料给水时,要观察料水槽是否适应鸡的采食和饮水;观察有无啄癖鸡,若发现应及时挑出,用紫药水将血色涂掉或及时淘汰。
做好生产记录。要管理好鸡群,就必须做好鸡群的生产记录,因为生产记录反映了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况,通过它可及时了解生产、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