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猪场常见免疫抑制性疾病及防控措施

  
  • xiaoz   网络  
  • 2019-06-12 15:00:00
    【导读】  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B细胞和T细胞)、组织和器官,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以及分布在全身体液和组织中的其它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及系统保证了机体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如果某一环节出现缺...

      免疫系统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B细胞和T细胞)、组织和器官,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以及分布在全身体液和组织中的其它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及系统保证了机体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如果某一环节出现缺陷都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丧失抵抗感染能力或造成免疫性疾病。

      

      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不产生免疫反应或免疫反应减弱的状态。免疫抑制可使各生长阶段猪群经常发生异常的疾病而变得精神萎靡、身体消瘦,严重时可导致动物死亡。研究证明,引起猪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致使各种疾病变得更加复杂。现介绍以下几种常见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体。
     

      

      1.引起免疫抑制疾病的常见病因

      

      目前已证实有免疫抑制性的病原体有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猪弓形体等。

      

      1.1猪圆环2型病毒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它可使B细胞和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猪感染圆环病毒后,机体分泌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并诱发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根据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组及致病性的差异,PRRSV可分为2个型,即欧洲型(LV株为代表株)和美洲型(ATCC-VR2332株为代表株),两种毒株间氨基酸的同源性为78%~81%。该病毒使肺泡巨噬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减弱,T细胞亚群发生改变,对B细胞功能和体内细胞因子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继发其它病原菌感染,如猪链球菌、副猪猪嗜性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及沙门氏菌,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3伪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PRV)属疱诊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暂定水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椭圆或圆形,无囊膜粒子直径为110-150nm;有囊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80nm。囊膜表面有呈放射排列的纤突,长8-10nm,DNA分子量为87×l06。它首先在鼻咽上皮和扁桃体内复制,并随淋巴液扩散至附近淋巴结,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并损害吞噬功能,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

      

      1.4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RNA为单股正链。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38~44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氯化铯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该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内复制,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复制,最终经血液分布到脾脏、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样组织中大量繁殖,破坏机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它白细胞,引起白细胞减少,从而降低机体免疫力。

      

      1.5肺炎支原体

      

      猪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革兰氏阴性菌,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咽喉、气管、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中,具有多形性,其中常见的有球状、环状、椭圆形。姬姆萨染色或瑞氏染色,常呈两端浓染。它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对其他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为其它病原体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

      

      1.6猪沙门氏菌

      

      猪沙门氏菌病,又名仔副猪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脑炎、脑膜炎、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该细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并选择性的一些蛋白结合,使其成为兼性细胞内菌,导致猪中心粒细胞变性,从而失去免疫功能。

      

      1.7猪大肠杆菌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常引起严重腹泻、脑水肿、生长缓慢和死亡。由于病原菌的类型不同以及猪的日龄、个体差异、发病率和症状不同该病主要分为三种:即仔猪黄痢、白痢和猪水肿病。该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破坏黏膜免疫系统,使免疫应答减弱,使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

      

      1.8猪弓形体

      

      猪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它在宿主体内繁殖的过程中,损害了大量的免疫细胞,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抑制疾病的防控措施

      

      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原体很多,各种病原体引起免疫抑制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尽量避免免疫抑制病原体对动物的侵害。

      

      2.1切实做好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猪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等都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病的常见病原。因此,必须先根据猪场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选择有效稳定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当疫病混合感染猪场时,应做好猪瘟疫苗,否则会造成较高猪群的死亡率。

      

      2.2制订适合本猪场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结合地方疫病流行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制定适合自身猪场的免疫程序。首先,了解猪群的种类和生产情况,其次,注意结合免疫抗体和母源抗体等检测结果而定。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当前国外疫苗种类繁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疫苗免疫的效力还需进行实时检测,确保动物机体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抵御病原。

      

      2.3选用品种优良的猪

      

      猪的免疫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选用培育抗病性强的品种,是动物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避免近亲交配繁殖,提高猪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同时从根本上减少免疫抑制的发生。

      

      2.4定期对猪群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正确了解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场的活动情况。通常一季度可以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对常见免疫抑制疾病进行抗体检测, 如果全年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可以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时间段抗体阳性率变化明显,说明猪场的疫病防控没有做到位,需要加强管理。

      

      2.5合理营养,改善猪群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引起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并且病原体影响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非常复杂。有些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为了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生产损失,必须高度重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单一的防疫措施效果不够理想,所以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全面了解猪群的健康状态,需用高效稳定的疫苗,完善免疫程序,定期检测猪群的防疫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猪病的发生,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促进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有关 免疫抑制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