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在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中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从2019年起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并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厕所基本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底线要求。
此前,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厕所还存在卫生不达标、安全有隐患、蹲位数不足、隐私难保障等突出问题。通知介绍,近期,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解决好中小学改厕问题。中小学开文明之先,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既是基础教育“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更是“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避免中小学校成为“厕所革命”盲区。
通知还要求,全面完成中小学改厕工作目标。具体来说,从2019年起,以中西部地区县域内农村学校为重点,以地方投入为主,统筹使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厕所基本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底线要求。
根据通知披露的工作任务,各地将全面开展辖区内中小学厕所情况的摸排,系统梳理需要改造厕所的数量、面积、分布以及涉及学校和学生人数和具体问题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分校制定改厕方案,宜水则水、宜旱则旱、一校一策。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显示,坚决避免搞成不实用、不耐用、不可用的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
原则上,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均应设置水冲式厕所。对有一定供排水管网配套条件的地区,可将旱厕改进为沟槽式或三格式等资源化水冲式厕所。对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排水和冬季供暖管网配套条件差,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保留旱厕并进行安全卫生改造,如安装干封式粪尿分集蹲便器,改建“堆肥式”厕所等。同时,也要合理设计蹲位数量,基本满足学生早晚和课间高峰期如厕需求。设置蹲位隔断或厕门,注重保护学生隐私。
按照要求,各地进行中小学改厕,要坚持落实安全、卫生、环保底线要求。具体来看: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并设置有效的通风设施;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御寒措施,贮粪池(无害化处理设施)应建在冰冻线以下;厕所蹲位不得建于贮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不超过18厘米。
在运营保障方面,也要建立中小学厕所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洁制度,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清扫消毒。厕所贮粪池的粪便应及时清掏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针对项目实施范围,通知也披露,中小学改厕工作是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底线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通过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重大专项,支持中西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含享受中、西部政策的东部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中继续统筹加强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用于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改厕工作。
同时,从2020年起,在教育现代化推进等工程(含“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教育领域重大工程)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引导性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旱厕数量多、占比较高、自身条件薄弱、安全卫生隐患大的部分中西部省区开展中小学改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