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吕春荣 当前,在环保督查的高压态势下,许多“牛奶溪”“牛奶河”已被成功消灭。但日前,南都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统筹强化监督工作组赴河南问诊当地水安全时,仍有村民反映当地土地被“牛奶溪”所污染。
为了查明情况是否属实,工作组一行驱车数十公里,跟随村民进山探水源、进入厂区查问题,在工作组调查过程中,工作组一行经历了诸多“怪事”,比如,才被认定“水质达标”的小河沟,几个月竟成了“牛奶溪”;贮存不明白色液体的蓄水池,竟是雨水收集池;污水处理厂项目久拖不验,在线监测数据无迹可查……
工作组在现场勘查。
已认定“水质达标”,几个月后成“牛奶溪”
18日,工作组接获群众举报线索反映,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区西李村乡附近的小西沟被周边的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所污染,一度变身成“牛奶溪”,不仅污染了村里部分土地,还毒死了树、鸭子和牛,连森林的野鹿都被毒死六头。
为查清问题真伪,当日中午12时左右,记者跟随工作组来到位于陕州区产业集聚区下游的西李村乡,经向当地村民咨询了解有关情况后,在村民的带领下,工作组来到王彦村附近的春雷沟河段(该河段当地人称之为“小西沟”),该河段散发着轻微异味,周围植被生长情况存在差异,其中,临近河边,有数十株杨树横七竖八的枯死倒地,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不过,当日看到的小西沟并非是村民口中所描述的“牛奶溪”。对此,村民们解释,这些不明白色液体一般在夜间或节假日偷偷排放,在附近务农的村民偶尔会撞见。
说完,村民翻出手机,向工作组展示了他拍的几组图片以及一段摄于2月24日的视频。视频显示,小西沟成了“牛奶溪”,“不明白色液体”正向下游流去。据村民介绍,下游是龙脖水库。
值得一提的是,变身“牛奶溪”的数月前,小西沟曾做过一次“体检”。在去年上半年,村民也曾向上级部门反映过同一污染问题,这一问题当时也引起重视,并被列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的交办案件之一。
去年7月2日,这一案件的办理结果进行了公示。根据公示结果显示:经查看,小西沟王彦村八组河段长3公里,沿岸各类树木长势良好,枝叶茂盛,有个别树木枯死现象。
经当地林业技术人员查看,枯死树木属于自然死亡,全河段有122棵杨树、灌木等死亡。
调查时,河沟水流很小,清澈见底,没有发现河内有鱼虾死亡现象。2018年6月27日,对小西沟河沟内采样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河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
不过,对于公示结果,村民并不认可。有村民告诉南都记者,龙脖水库北小库中的鱼类曾出现大量死亡,去年7月3日,有关部门从该水库取水样检测。
该检测报告表明:根据现场勘察及水样检测数值分析,水库来水方向受到外源污染,外源物质的长期进入,导致水体内水质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使水中水生生物受到威胁进而造成大量死亡和二次污染。
村民2月24日拍摄的小西沟
村民们获赔10多万,缘由竟成“不能说的秘密”
在拿到检测报告后,村民们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维权,为此,他们再度找了当地乡政府、陕州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以及相关企业。
最终,历经两个多月的“协商”,村民们共获赔10多万元。村民向工作组介绍,这些钱主要赔偿给土地被污染、作物“受灾”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拿到了钱,不过,“这钱并非是企业直接给我们的,而是管委会把钱给了乡政府,乡政府再给到村民小组的。”
村民坦言,关于赔偿问题,当时赔付的时候只是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并且要求他们不能将获赔名义理解成“水体、土壤被污染”。
“在拿到钱后,没想到他们依然继续排放污水,现在土地真的没法种了,只想他们能把被污染的土地都买走。”村民说。
贮存不明白色液体的蓄水池,竟是雨水收集池
为了进一步查明小西沟的水质情况,在村民指引下,工作组一行来到上游地区陕州区产业集聚区,并在附近公路下找到了一个长方体形状的蓄水池,水池有两处闸门,连接着两条混凝土砌成的排水沟,一条向上,与公路相邻,一条向下,近邻山体。
在现场,工作组工作人员发现,该蓄水池贮存着不明白色液体,且散发刺激气味。此外,近邻山体的那条排水沟的混凝土已出现腐蚀痕迹,钢筋都露出,同时还存在排放迹象。而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工作组当场要求园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到场说明情况。
蓄水池
不过,该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并未露面,到场的是蓄水池的管理方——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一名刘姓负责人。
见到该负责人后,工作组第一时间向其询问了该蓄水池的投入、使用情况。据他介绍,这是个建于2017年的雨水收集池,由于园区所处位置地势低洼,周边地表径流容易汇集于此,当前,其主要用于对园区地表径流、公路雨水的回收。
“雨水收集池”的说法,很快引发工作组质疑,一连发问“雨水为何泛白”“为何味道刺鼻”,对此,这位负责人急忙解释,该区域为化工集聚区,路面难免存在跑冒滴漏的现象;此外,由于雨水贮存一定时间后,变得浑浊不清。
至于具体如何处理这些“雨水”,这位负责人回答得有些支支吾吾,称污水处理厂会定期将水上提进行回收,但近阶段具体的处理情况,他以去年刚上任为由,表示不太清楚。
污水处理厂项目久拖不验,在线监测数据无迹可查
这位负责人的“含糊”回复,也让工作组觉察到古怪,当即决定到污水厂内来个突击检查。
这位负责人显然有些慌,急忙打了多通电话,又不断解释: “(你们不能进),园区要求封闭管理”“你们没有执法证”。
这种消极抵抗的态度,让工作组更下定决心要“一探究竟”。
一番搜索后,工作组找到了名为“三门峡市晓清水务工程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厂,并迅速进入厂区,展开全方位“体检”:小到进水、出水指标,大到厂区管理问题,逐一查看。
突击检查中,多项问题暴露出来。包括项目及在线监测系统久拖不验、在线监测站房管理不合规、进出水量数据模糊等,更为关键的是,关于污水厂的近一年度的在线监测数据,对方只能提供当月的数据,此前数据已被删除。
据了解,该厂在线监测系统因站房未达到验收标准而长期未验收,导致平台历史数据被视为无效数据,每月定期进行覆盖删除;而据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污水厂日处理水量约三千吨,运行负荷未能达到验收标准。
督查人员通过查阅该厂数据资料发现,该厂2018年排水量约9万吨,日均排水量不足300吨,出水水量不足进水水量10%,远超环评批复中,出水60%回用于集聚区绿化及消防用水的要求。工作组更是从该负责人口中了解到,目前污水厂并未开展污水回收利用工作。
此外,雨水收集池的使用也存问题,一般而言,收集池的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检测,要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方能排放,但厂方未能提供相关检测数据。
政府支付300万管理费,出问题只能“政府罚政府钱”
据随后到场的陕州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一名高姓副队长介绍,该污水处理厂原本由北京晓清公司和陕州区政府合办,后由于北京晓清公司去年股票出现问题,无法继续运营,区政府回购股份,陕州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陕州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委托江苏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服务运营,目前,该污水厂主要负责处理该园区23家化工企业中的4家涉水企业排污。
据高副队长介绍,接管这家污水厂的江苏绿境每年收300万元的管理费,主要任务在于让污水排放达标。
但显然,这家第三方公司的污水处理能力并不甚理想,在今年1月,曾被三门峡市陕州区环境保护局处罚四十万元。
根据当时公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经调查,该污水厂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总排口污水水质为淡黄色,有轻微气味,查看2018年12月17日在线监控平台各污染因子监测数据,显示氨氮监测值超过排放标准。相关行为已构成违法。
尽管如此,但这家第三方管理公司却很难被追责问责。
高副队长表示,北京晓清公司与区政府的相关股份还未完全理清,当前,责任主体在区政府,因此出现排污问题导致相关考核断面超标,就会罚区政府,“光去年就罚了区政府500多万元生态补偿金,还有多人因此被处理”,他说。
记者关注到,在今年1月当地环保局开具的罚单上,处罚单位并未写明是“江苏绿境”,依旧写着“三门峡市晓清水务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