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民营企业列传
12年前,因工业污水直排黄河,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国家环保部挂牌督办,各种压力袭来,一度濒临倒闭。12年后,成功攻克废水治理难关,还实现了“变废为宝”,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发泡剂生产厂家。在刚刚翻过的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新一任分管科技和工业的政府副主席吴秀章,专程深入这家企业调研,想将它的“逆袭”经验在全区树立典范。回望来路,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盛公司”)副总经理徐健感慨万千:“是技术创新让我们浴火重生!”
遭遇技术瓶颈,触碰环保红线
宁夏最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的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区第二家国家级开发区。日盛公司坐落于此。
这是一家专业生产ADC发泡剂、水合肼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本土企业,创建于1994年,是自治区确定的30家非公有制重点企业之一。
发泡剂是一种添加剂,在橡胶、塑料、保温材料里用量较大,加进去会产生膨松的效果,拖鞋、壁纸、天花板中都离不开它。水合肼绝大部分用来制发泡剂,剩下的做医药中间体。这是日盛公司的两大主要产品,传统生产工艺用的是尿素法。
“老制法首先产生废渣,固体污染很厉害。”徐健说,由于水合肼制造过程中会产生纯碱,将其分离出来就是杂质,随意堆放后被风一吹,白色粉末飘得到处都是。
接下来的缩合反应,会形成一种高浓度、高氨氮、多种盐类混合的母液,污染更为严重。如与其他化工产品混合稀释,液体也能达标排放,然而对于日盛公司这种单一生产型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死扣。
2007年,它因将污水直排黄河被《焦点访谈》曝光,继而被环保部挂牌督办,并责令停产整顿。
聚焦废水治理,解决世界难题
“这个难题不解决,我们必死无疑。”徐健说,日盛下狠心对废水治理技术进行攻关。
然而最初的几年,“求医问药”过程并不顺利。公司多方咨询,尝试通过加药剂、加设备等途径处理废水,但都没见效,上千万元也打了水漂。
老路走不通,那就换方向!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赵现莹带着团队一头钻进了实验室,决定重新审视“标”和“本”的关系从源头做起,将攻关重点转到工艺改良领域,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始一点点地摸索。
3年后,团队终于成功突破了传统尿素法生产中大量耗水和氨氮污染物的问题,实现了ADC发泡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回收制取氯化铵、水合肼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渣回收制取氯化钠、废渣+水碳酸钠回收制取纯碱3项专利技术,并摘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们将环境污染源变为了盈利增长点,每年仅回收价值就达六七个亿。”赵现莹自豪地说,公司目前发泡剂、水合肼产能产量居全国第一,大量出口并具有定价权。
对标循环经济,创新引领发展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2015年,日盛公司毅然关停年产值近10亿元的数条生产线,投入55.8亿元开始建设以资源环保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徐健称,新项目可实现原料、动力、中间体、成品的完整循环,达到了清洁生产的目标,目前成效初现,公司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绿色环保工艺最完善的龙头企业。
“作为民营企业中的传统产业,我们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徐健说。
今年10月全部竣工后,日盛公司将拥有年产20万吨ADC发泡剂、12万吨水合肼、60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纯碱、20万吨氯化铵和3×30兆瓦背压热电生产线。
按照他的说法,公司目前的ADC发泡剂是大众型产品,另外氯气还有多余,氢气也没有完全利用,水合肼在医药应用方面亦是空白。如何让产业链更完善、附加值更高、整体效益更好,这是他们谋划的方向。
“借力技术革新,我相信打造‘百年日盛’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徐健壮志满怀。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