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响水 | 危急时刻,与生态环保铁军并肩战斗的还有他们!

  
  • xiaoz   中国环境新闻  
  • 2019-04-05 12:05:11
    【导读】装满核心区废水的响水县裕廊化工污水处理厂。邓佳摄虽然因设备检修和升级,设备已经停运了一年时间,但这个距离爆炸核心区距离约三公里的企业却成为了此次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场”。按照方案,封堵在核心区爆炸产生的废水...

    点击上方“中国环境新闻”可以订阅哦!

    响水“3·21”爆炸事故发生后,生态环境系统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面对复杂艰巨的任务,他们沉着应对、科学施策,应急处置有序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生态环保铁军”的努力付出,还有一批有担当、肯奉献的企业,他们尽己所能,全力以赴地配合着事故处置工作。

    能用的尽管用,尽量用

    “感谢你们,危急时刻不计得失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在响水县裕廊化工污水处理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对企业负责人陶晓东说。

    装满核心区废水的响水县裕廊化工污水处理厂。邓佳摄

    虽然因设备检修和升级,设备已经停运了一年时间,但这个距离爆炸核心区距离约三公里的企业却成为了此次环境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场”。按照方案,封堵在核心区爆炸产生的废水以及受污染最重的新丰河的废水,将通过管线抽送到这里进行暂存。

    “爆炸发生后,24号集团公司在宜兴开会强调安全生产问题。我是在会上接到工作组的通知要借用我们的池容。”25日晚,陶晓东第一次与工作组专家见面,他当即在现场表态:“能用的尽管用,尽量用。”

    在爆炸中,企业包括照明设施在内的很多基础设施已经损毁,水电也已经中断。企业一边向场区增派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抢修,一边自费购买发电机现场发电用于工作。

    截至目前,厂区已经暂存大坑内强酸废水1.7万方左右,其应急池作为处理新丰河污水的缓冲池,也开始接纳废水。

    我们都是亲密的战友

    “之前与裕廊虽然有联系,但并不多。这次应急处置,我们和裕廊包括工作组成了真正的‘战友’。” 与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一墙之隔,是北控水务陈家港水处理有限公司。

    北控水务集团东部区苏皖业务区分管运行的副总邱宜新介绍,接到应急处置任务后,公司第一时间从盐城市等周边调配了骨干技术人员,进行恢复生产,为废水处理做足准备。

    在此次事故中,公司有3名工作人员受伤,两人不幸遇难。“悲痛过后,最主要的是帮助政府做好后面的工作。”邱宜新说。

    此前,裕廊化工污水处理厂与陈家港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了管线的连通。按照专家组的建议,陈家港污水处理厂改进了工艺流程。3月29日晚,暂存在裕廊化工污水处理厂的新丰河污水已经开始向陈家港污水处理厂输送,待处理达标后外排。

    企业虽然受损,

    但特殊时期更要为政府分忧

    和陈家港污水处理厂一样,联化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在此次事故中也有损失,公司分管环保和安全的副总陶国利本人也头部受伤。

    “企业虽然受损,但特殊时期更要为政府分忧。”25日,陶国利在厂区陪同工作组查看应急储存条件时当即表示,监测出的特征污染物因子企业有处理的经验和能力,会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处置工作。

    “虽然方案调整后,我们成了备选企业,但也随时做好了应急处置的准备。”在之后的采访中,陶国利表示。

    陶国利所说的方案调整之一,就是工作组在3月28日决定,将原本不承担应急处置工作的江苏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二期)的应急池和雨水池作为核心区爆炸大坑废水的另一个暂存点。

    江苏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二期)的应急池和雨水池作为核心区爆炸大坑废水的另一个暂存点。邓佳摄

    因为一直在停产检修状态,加之爆炸影响,厂区内之前只有3人值班。“接到任务,我们马上调配了6个人过来,买了发电机把雨水池中的水抽干,给污水腾出池容。”公司负责人孙苗兴介绍,3月29日一早,公司厂区内所有雨水都已排干,并顺利开始接收核心区爆炸大坑的污水。

    “没有困难,有困难我们自己克服,尽量不给你们添麻烦。”在现场,孙苗兴对工作组说。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宋杨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新闻微信、中国环境新闻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10-67172392

    侵权举报联系电话:010-67112822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zghjxw001@163.com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