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养鸭好,养鸭好,就是污染受不了!”很多地方,养鸭业发展正处在这样的冏途上。为解决这一难题,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经过大胆实践,探索出了全智能笼养、标准化生态立体肉鸭养殖模式,使养鸭业走出了冏途。
陷冏——
由喜到忧
苏村镇是一个养鸭大镇,仅肉鸭加工企业就有十余家,养殖肉鸭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以前,养殖户养一只鸭子能赚几元钱,养1万只鸭子,一年就能赚几万元。农民靠养鸭走上了致富路。
然而,随着肉鸭养殖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据有关部门测定,一只鸭子平均每天排出粪便100克,每万只鸭每天产粪达1吨。按肉鸭饲养周期50天计算,就要产出50吨。一个年出栏100万只的鸭场,每年就要产粪5000吨。
养鸭造成的污染,达到惊人的程度:一只鸭子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鸭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鸭粪和冲刷鸭舍的脏水,到处流淌,污染了水质,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遭殃的不仅是河里的鱼虾,就连附近的居民和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整天喝臭水、闻臭气,成为农民心头的一大忧患。
施策——
由关到创
拒绝一刀切
面对养鸭造成的污染,很多地方只好对农民的养鸭场进行关闭。而苏村镇着眼发展大局、着眼产业生存、着眼群众所需,不是简单地“一关了之,一拆了之”,而是坚持在规模化环保养鸭模式上探索新路子,全力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环保养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肉鸭养殖的新旧动能转换。
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苏村镇结合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从全镇十余家肉鸭加工企业中认真遴选,确定了经营状况良好、社会信用度高、支持扶贫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的临沂超润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扶贫产业项目的投资经营主体,成立了沂南超润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建设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其中临沂超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苏村镇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5万元、自筹19万元,建设占地1.5万平方米的养殖棚9个。
养殖棚采用先进的纯净化净化技术和空气能采暖技术,肉鸭生活在4层笼内,伸嘴即可吃食喝水,排出的粪便则落在自动化传送带上,输送至棚外的吸粪车。管理人员在办公室通过视频显示屏,可多角度地实时监控鸭棚内的情况。先进的技术有效降低了肉料比和防疫用药量,提升了肉鸭及其附属产品质量,实现了绿色低碳环保养殖。
目前,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年可出栏肉鸭600万只,实现产值7200万元。苏村镇以租金的方式每年收益57万元,全部发放给无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脱冏——
由废到宝
鸭粪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本来是宝,可处理不好就是害。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积极运用新技术,对鸭粪进行处理,使之变废为宝。
他们采取园林化设计,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养殖生产、粪便收集、干湿分离、污水处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形成了集环保型养殖、智能化控制、封闭式管理于一体的环保型养殖基地。通过机械操作,将收集的鸭粪进行干湿分离后,全部运至生物肥生产企业,变废为宝。而冲洗鸭棚的废水,则经过固液分离、厌氧处理后,实现了达标排放。
走进鸭棚,没有臭气熏天,也不见鸭粪遍地。超润生态循环产业园负责人徐仰松说:“传输带上的鸭粪都比较干燥。这得益于我们采用的新型养殖工艺,有效降低了鸭粪的含水量,更加便于机械收集。同时,也减少了冲洗鸭棚的用水量。”
临沂: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2018年,临沂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坚持保障供给和保护环境并重,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打好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并不是简单的禁养与关停,应该向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前进。这样才能将畜禽粪污合理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与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