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7万余字,35处提及“生态”,8处提及“环保”,直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多达2300字。
18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介绍,2018年广东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大气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连续四年达标,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各项指标与上年同比全面改善,全省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其中,深圳PM2.5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优。2018年,广东还按期完成了925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任务。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要“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巨大发展优势”“让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品质”。
《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建设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纲要》明确,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群智能管理,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水资源安全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规划纲要》确定,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节水优先,大力推进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备用水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保障珠三角以及港澳供水安全。加强粤港澳水科技、水资源合作交流。
《规划纲要》还提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第一财经记者在珠三角地区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城市已经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际,布局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最后一块可以连片开发的土地——广东省肇庆市,市长范中杰介绍,“肇庆已经搭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始发列车,将是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希望的城市。肇庆正在谋划高起点、高规格的新一轮绿色发展路径,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肇庆全力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
范中杰说,目前,广东环保产业处于大需求、大投入、大提升的快速发展时期,环保产业在肇庆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肇庆市正构建“广深港澳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创新链,引进国内先进环保科研机构设立分研究院或科研中心,促进环保科研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和环保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育,吸引更多高新环保技术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以及关键环保科研项目。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介绍,今年将深化粤港澳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沿海经济带发展临港工业、上大项目时,要采用最高的技术标准、实施最严的环保要求、做好最周全的防控措施,守护好沿海美丽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