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生产融合是高质量发展之路

  
  • xiaoz   南方都市报  
  • 2019-01-02 08:04:02
    【导读】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两种诉求如何权衡,很多地方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媒体日前报道了中煤平朔集团公司的做法,该公司下属安太堡煤矿从1987投产之初就对生态恢复做了考量,并制定了相应规划,如今已见成效,2013年至今,已恢复...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两种诉求如何权衡,很多地方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媒体日前报道了中煤平朔集团公司的做法,该公司下属安太堡煤矿从1987投产之初就对生态恢复做了考量,并制定了相应规划,如今已见成效,2013年至今,已恢复林地2600亩,恢复耕地7400亩。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公司按照煤炭、电力、化工、生态等4大产业板块,转型发展,调减产能。长期进行生态复垦带来的成果,成了中煤平朔转型生态产业的基础。

    以往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关系时,经常会遇到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之类问题,两者节奏不一致,最后往往偏废其一,甚至被迫陷入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境地。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尴尬,一种可能是在观念上偏向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只是作为次要因素考量,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种可能是将环保工作单独考量,于是操作成本过高,继而影响了经济发展。应该说,这两种导向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最终通常都或多或少偏离政策预期。

    梳理安太堡煤矿过去的努力不难发现,其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较早考虑环保问题,与生产同时开始进行的,就是关于生态修复的规划。这与公司的资本背景以及煤矿特点有关系,该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露天煤矿,外资方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环保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环保规划。加上煤矿是以露天开采的方式进行煤矿挖掘,开采公司需要砍伐地表的树木,清除土地上的一切东西,便于移走土层。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开采方式对环保的破坏是直接且巨大的,如果不尽早做环保规划,恐怕就得不偿失。外国的技术加上开采的环保成本过高,使其较早考虑环保问题。

    其二,在生产环节统筹考虑环保问题,将土地复垦作为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按照其负责人的说法,“安太堡采用的是‘以水择量’的生产方式,每天有多少水能控制扬尘,就在多大范围内选择生产产量”。这样一个生产场景不是简单地提升环保的地位,而是一种管理新思维的体现,即把复垦成本纳入生产成本———“把复垦工作纳入整个生产工艺,把复垦成本纳入生产成本,而不是单独去做复垦”。

    环保渗透到了生产的具体环节,而不是彼此割裂,相互对立。规划够科学,管理有保障,这是安太堡煤矿环保工作提供的重要经验。根据中煤平朔的资料,截至2017年底,中煤平朔累计生产原煤14.07亿吨,累计投入环保、绿化复垦资金50多亿元,复垦土地4万亩,土地复垦率超过50%,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超过95%。如果这50亿资金是一次性投入,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压力,恐怕少有企业有实力和魄力做出这样的选择。而这笔资金被分散到30多年并纳入生产成本,环保在日常生产中的成本显然就要低很多。

    过去备受诟病的“先污染后治理”做法,通常会面临谁来治理的问题,而且往往也会遇到巨大的成本压力,责任关系理不清加上成本压力,使得环保工作举步维艰。如今这套做法逐渐被抛弃,要兼顾更多诉求,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来处理生产和环保的关系,这不仅仅需要观念思维上的高瞻远瞩,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环节。

    安太堡煤矿过去的操作,可能其他企业难以照搬,但其思路无疑值得参考。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加之持续不断的投入,使得环保工作压力大大降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像安太堡煤矿这样注重环保的企业如今则尝到了甜头。环保之不易,不仅在于它在短期内会影响经济发展,还在于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拱一卒的决心和努力。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不应该二选一,明确了两者的关系之后,必须有方法有决心去实现它。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