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袋鼠”环保达人宣讲团成立啦!11月起5场活动进校园、进社区!

  
  • xiaoz   海峡导报  
  • 2018-11-01 03:47:49
    【导读】倡导文明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当前“文明小袋鼠”4.0版“我是小袋鼠 文明我先行”的核心理念。2014年夏天,“文明小袋鼠”从海沧诞生以来,活动环保内涵不断提升,从1.0版“我是小袋鼠 垃圾不落地”,到2.0版“我是小袋鼠垃圾...

    倡导文明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当前“文明小袋鼠”4.0版“我是小袋鼠 文明我先行”的核心理念。

    2014年夏天,“文明小袋鼠”从海沧诞生以来,活动环保内涵不断提升,从1.0版“我是小袋鼠 垃圾不落地”,到2.0版“我是小袋鼠垃圾要分类”,再到3.0版“我是小袋鼠 垃圾变宝贝”,已至目前的4.0版“我是小袋鼠 文明我先行”,作为厦门环保引领者,小袋鼠始终在不断升级,并形成了独特的小袋鼠环保文化,成为海沧文明创建的品牌。

    为将这个理念切实地沉入学校、家庭、社区,今年6月起,本报携手海沧区委文明办在厦门地区寻找环保达人,经过近4个月的报名、筛选,最终组成一支9人的志愿“文明小袋鼠环保达人宣讲团”。

    上周日早上,来自各行各业的环保达人集聚一堂,就日常的环保习惯、垃圾分类、文明行为等展开了两个多小时的畅聊。达人们满腔热情,金点子频出,希望能将所掌握的先进的环保知识、有效的环保行为等推广开来,形***人环保、人人文明的社会氛围,为厦门的文明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1月17日起,连续5周的周末,这9位环保达人将与本报以及海沧区委文明办一起,走入厦门岛内外校园、社区,开展一场大型的环保活动,若想参与其中,具体详情请关注近期报道。

    “文明小袋鼠”环保达人宣讲团

    ?

    延奎小学校长 易增加

    延奎小学副校长 刘惠清

    东亚电力副总经 理步军

    东孚西坂菜地农场主 苏久涓

    台胞社区主任助理 林倩如

    台胞社区主任助理 张德暐在厦台商 赖明珠

    海翔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 傅红梅

    家庭主妇 徐晓娟

    海沧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

    创建“文明袋鼠评价体系”

    文明小袋鼠诞生于海沧,而它的logo形象,出自于海沧延奎小学陈梦羽同学笔下,确切来说,小袋鼠是以延奎小学为起点。

    自小袋鼠诞生以来,校长易增加带领全校师生,以小袋鼠倡导的“垃圾不落地”倡导环保生活,并于2016年就开始在校内实行垃圾分类。为将小袋鼠理念深入学生心中,易增加大开“脑洞”,创建了“文明袋鼠评价体系”,通过袋鼠币、袋鼠卡奖励学生环保好习惯,以此积累到一定的量,可以关联至文明袋鼠班级、年段、家庭的评选。

    整套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小手拉大手”“1+2+4>7”的行动,即一双小手带动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以及周边人,将垃圾分类带入家庭、社区,通过“传帮带”,以实现垃圾分类的“家校社”联动。

    多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政府机构、外地学校来延奎小学观摩学习文明小袋鼠模式,易增加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进行讲解,希望能将文明小袋鼠的理念推广至全国。其中,天津一所学校就照搬文明小袋鼠模式,推广“文明考拉”,倡导大家爱护环境,减少雾霾。

    海沧延奎小学副校长刘惠清

    脚踏实地推动“家校社”联动

    “教育是未来的事,垃圾分类工作任重而道远。”同样看着小袋鼠从学生陈梦羽笔下诞生,一路成长,不断升级,不仅深入校内师生心中,也带动了学生的家庭,家庭所在的社区一起践行环保理念,刘惠清当下想的是,接下来,如何让文明小袋鼠的环保理念影响更多人。

    今年4月,文明小袋鼠和社区合作,评价体系正式进入社区,这是文明小袋鼠理念从学校、家庭,落实到社区的关键一步。“脚踏实地,从点到面,实实在在推广环保、推广文明。”“这些年,在文明小袋鼠内涵不断升级,上了央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学习,这是成绩,但是在和先进地区的学校交流时,我们发现还有不足,可以做到更好。”刘惠清说,正是在和台湾的学校交流中,延奎小学学会了“鱼菜共生”系统,她和其他老师们正在思考,如何结合研学模式,让学生们走出去,互相学习,将好的理念互换,增加价值。

    海翔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傅红梅

    以礼待人 宣传垃圾分类

    去年11月,傅红梅合格通过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培训,成了海翔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她工作的地点是金茂花园。

    从一开始的入户,到每天早晚两个时段站岗在小区的垃圾桶旁督导,这份工作并不简单。“同一件事,你得反反复复跟大家说。”傅红梅说,因为垃圾袋上有二维码,谁家没分好,她就要上门劝导。“有些住户会时不时偷懒不分类就投放垃圾,被我发现了,我老远就和他们打招呼,也许是知道自己没分类心虚了,我还没开口,对方就认错了。”认真又好脾气的傅红梅,相信以礼待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有特殊的时候。有一户人家,无论傅红梅怎么劝,态度仍然十分强硬,就是不做垃圾分类,甚至还要将傅红梅的手机扣下,傅红梅当时心里压力很大。最后,她请来了物业、垃圾分类减量办的工作人员帮忙劝导,解决了问题。

    在垃圾分类前线的岗位上近一年,傅红梅深知当下垃圾分类的困境和推广宣传的着力点在哪,“从孩子教育起,落实到家庭、社区,脚踏实地让每一户都养成习惯。”傅红梅说。

    家庭主妇徐晓娟

    厨余垃圾变酵素望实现全社区覆盖

    吉林人徐晓娟,2002年来到厦门,住进了海沧金龙商城,16年间,看着海沧从岛外小渔村不断蜕变成具有国际一流海湾城区颜值的岛外排头兵,她特别爱护海沧这个家,并且也用实际行动美化着海沧家园。

    徐晓娟擅长利用厨余垃圾,将它们变废为宝,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新鲜的果皮菜叶经过发酵可制作成家居清洁剂,剩菜剩饭经过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发酵成肥料,滋养花草。

    刚开始,徐晓娟只是自己在家制作酵素使用,后来她常常将酵素分享给邻居、同事,带动了身边一群人一起做酵素,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时常进校园教学,或者参与政府、事业单位组织的环保主题活动。

    坚持了好几年,徐晓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将“巧用厨余,就地解决厨余垃圾”这个理念在社区里推广开来。目前,她所在的小区里有3个容量350斤的大桶,供小区居民投放果皮菜叶,她和志愿者负责照料,制成的酵素由小区居民共同使用。“动手变废为宝,可以节约资源,也可以给垃圾分类做减量。”徐晓娟说,希望借助小袋鼠环保达人团的影响力,能将这个模式推广到厦门的各个社区里。

    在厦台商赖明珠

    利用科技推进垃圾分类

    赖明珠是一位台商,因为在厦从事餐饮业的关系,让她对垃圾分类、厨余改造、社区环保等议题十分关注。

    今年,赖明珠成立了厦门市思明区新世纪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地点位于百家村清洁楼,这是一个专门供两岸环保人士交流的平台,未来,这里将会进行垃圾分类等相关议题的演讲、教学和推广。“之所以会对环保议题感兴趣,是因为台湾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垃圾不落地等,也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她很希望能把台湾一些经验引进到厦门来。”赖明珠说,例如,像现在台湾在推广的“垃圾房”,干净整洁,无异味,24小时灯光明亮,还可以用声控与值班人员对话,垃圾房里有洗手池、洗手液。”赖明珠说,这样的环境,让很多家长都放心将垃圾分类、丢垃圾的任务交给孩子完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但这垃圾房无异味的关键在于,有一台可以利用温控对厨余垃圾进行保存和运送的设备,就像把厨余垃圾放入冰箱一样。在赖明珠看来,利用科技,改善垃圾分类环节中的环境,是现代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手段。“在台湾,很多人会觉得费用会不会很贵,其实并不会,而且这种垃圾房既减少了清洁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厨余垃圾也不会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像这样一些台湾关于环保新科技的研发,她希望能够介绍到厦门来。

    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步军

    没有非常必要 几乎不开车

    出门必关灯,充完电立刻拔掉插头,打印纸要用双面……在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里,步军要求员工们,必须从工作小事上践行环保理念。

    在生活中,步军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用果蔬皮制作环保酵素来洗碗、拖地,出门必带塑料袋,垃圾必定分类回收,没有非常必要,几乎不开车,以步行或自行车出门……对于步军来说,这些都已经变成了生活习惯,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人以及同事也慢慢养成了绿色习惯。

    对于环保,步军心心念念的是:环保要从青少年抓起。正好,她也负责东亚电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一直以来,都将“环保宣传”和“教育文化”放在重要位置。

    近几年,步军带领东亚电力志愿者为青少年量身定制了“我是小小发电家”环保宣教课程,制作新颖有趣的课件,购置DIY发电模型,并走进中小学校,利用电厂人员的专业知识向青少年介绍发电原理、清洁能源、环保常识等,中小学生们反响非常热烈。同时,在步军的努力组织下,“东亚电力杯”中小学生环保绘画大赛,已在翔安区连续开展了两届,以此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环保,从小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我们通过环保宣传来提升民众乃至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为了让环保理念进一步深入民心,步军组织环保宣教走进社区,亲自开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为电厂周边的村民讲解环保的紧迫性、村企共建环保项目以及如何养成环保习惯。而今,电厂所在地——澳头村已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基建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保护原生态,被誉为“闽南最美海港侨村”。

    步军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作为企业或者我个人,都会一直坚持和致力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工作。”她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厦门的蓝天更蓝。

    西坂菜地农场主苏久涓

    把垃圾当黄金 滋养土地

    作为具有经营性质的“农家乐”,东孚西坂菜地不卖任何饮料,也不卖可以喂食农场动物的“小食”。

    农场主主人苏久涓快人快语地说:“每一个人只要踏入西坂菜地,不用我刻意介绍,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都能看到环保理念的菜地,一切都很自然地遵循大自然循环系统。”

    这个100多亩的菜园,种满水果蔬菜,肥料是苏久涓做的酵素,养的兔子、羊、鸡、鸭、鹅,吃的是园内工作人员的剩菜剩饭,以及满园的绿草。

    “几年前我从别人手中接过这个菜地,很荒芜,我从老家运来废木头,买了可二次使用的材料,在不破坏土地的情况下,给动物搭了棚。”苏久涓指着木桩下的“石头垫”说。

    用酵素堆肥,要有很大的酵素量。刚开始,久涓把果皮菜叶收集起来,有时候她也上街捡,大家还不理解她要干嘛。后来,大家知道她用瓜果皮做的酵素滋养土地,卖水果的摊贩有“废料”都自动往她家里送。

    “其实在农村里推广垃圾分类并不难,凭我一己之力要带动全村人善于利用废物,变为宝贝这也许很困难,但有了文明小袋鼠环保达人宣讲团这个平台,我相信我们这个村子的人,都能学会如何减少垃圾,把垃圾当黄金。”苏久涓很期待,环保宣讲活动能进入村居。

    天竺社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林倩如

    环保就像“呼吸”主动少产生垃圾

    “环保就应该像呼吸一样,做得很自然,深入人心,到了这一步,垃圾分类也会是很平常的事。”天竺社区台胞主任助理林倩如说着,从包包里拿出了水杯、简易餐具、购物袋,这是她早已养成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在丢每一件垃圾时,她都会认真处理:比如,孩子喝完牛奶,她会要求孩子将利乐包用水洗一洗,再折叠好丢进可回收垃圾袋。

    去年11月,台南人林倩如被聘为海沧东孚街道天竺社区主任助理,她也在社区里推广起清洁酵素制作课程,目的是教会社区人民如何减少垃圾,将垃圾变废为宝。

    让林倩如印象深刻的是,当她入户分发垃圾袋时,一些老阿嬷直摆手:“我们很节省的,买菜时的垃圾袋已经足够用做生活垃圾袋了。”这个小细节,让林倩如注意到,其实村居里的安置户们在以往的农耕生活中,自然就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这不禁让林倩如回归到当下环保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以前,大家出门买菜用的是竹编篓,买鱼用一条草绳就提回家了,蒸一只鸡,包的是荷叶……”林倩如说,细细想来,农耕文化中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环保理念,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多动脑筋,减少垃圾的产生。“接下来的垃圾宣讲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关于哪个家庭产生最少垃圾的评选活动。”林倩如的建议得到了其他环保达人的赞同。

    凤山社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张德暐

    推进垃圾分类进村居

    去年11月,台中人张德暐被聘为海沧东孚街道凤山社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凤山是海沧较为偏僻的一个自然村,刚就职时,张德暐就注意到,垃圾分类理念还未进入凤山人的生活,他想把在台湾养成的习惯,带进凤山,美化凤山的环境,培养村民的环保习惯。“在自然村里,要一步走到垃圾分类这不现实,我先从垃圾不落地开始。”张德暐说,经过一系列入户宣传,同时延长垃圾车的回收时间,三个月后,凤山的路面变得干净整洁,村民们都有了垃圾不落地的意识。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是张德暐正要在凤山推进的事。张德暐表示,台湾的垃圾分类也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垃圾不落地在凤山推行的效果,让他对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更有信心。

    张德暐期待,接下来,文明小袋鼠环保达人宣讲团也能进入凤山,让村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变废为宝的价值,凤山的孩子也能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结对子,共同参与环保活动。

    文字:余健平 杨思萍

    图片:柳瑞鸿

    微信编辑:燕巨巨

    海峡导报对外交流中心出品

    本文内容为作者原创

    征稿启事:如果你一直以匠心坚持自己的梦想,请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我们团队有文案好手、直播主播、影像达人,还能张罗各种脑洞大开的展会活动,欢迎洽谈合作。

    投稿邮箱:546245934@qq.com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