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动督察整改进展快慢,解决环境问题力度大小,很大程度上要看党政“一把手”重视不重视。
在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不少省份都被指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党委、政府对生态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不够。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这一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9月28日,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7省(市)对外公布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从公布的情况来看,7省(市)党政“一把手”调研、督导、批示生态环保工作的频率以及召开相关会议的次数相比以往明显增加,虽然不能全面反映整改工作进展,但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央环保督察之后,各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督察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
“一把手”调研、批示、督导次数远超以往
2017年8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中指出,天津抓环境保护工作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
根据天津公布的最新整改情况,督察整改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先后90余次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点位调研督查,321次作出批示,128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
作为资源大省,山西省在中央环保督察中被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位不够,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2017年整改以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和省长楼阳生就整改工作共作出批示67次,现场检查调研8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等相关会议20次。
此外,督察整改以来,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15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34次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问题整改。省委书记、省长先后15次深入一线暗访调研督导,34次对整改工作作出批示。
贵州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39次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等各类会议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督察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督察整改工作作出批示30次。
截至2018年8月底,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有关督察整改的文件作出批示135次,省委、省政府召开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会议149次,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督导调研94次。
由于管网问题和周围的违建较多,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茶园河的黑臭水体一直难以根治。福州在边督边改中将从拆违开始,进行彻底整治。中国环境报记者张蕊摄
1年开的会超过过去4年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指出,2013年至督察组进驻前,安徽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142次,研究议题587个,其中环境保护议题仅10个。安徽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107次,研究议题521个,其中环境保护议题23个。
根据公布的最新情况,督察整改以来,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生态环保类议题2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生态环保类议题41次。
芜湖二水厂取水口上游不足150 米就是中石化的一个输油码头。为了搬迁码头,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右二)多次现场办公。2017年4月25日,码头终于被贴上封条。安徽芜湖市委书记说:“如果没有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和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的压力,二水厂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得这么快。”
一年左右时间里省委、省政府研究生态环保类议题的次数是过去4年时间里的2倍。
与之情况相似的还有辽宁省。督察反馈指出,2013年、2014年,辽宁省委常委会连续两年没有研究环境保护工作议题。
而此次公布的最新情况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辽宁省委召开10次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21次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在地市一级,中央环保督察组曾指出,山西省太原市2015年7月提出的“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市政府常务会每两个月分别听取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汇报”成为一纸空谈。
针对这一问题,整改以来,太原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环保工作1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环保工作12次,并坚持每周五召开工作调度会议。
此外,整改以来,湖南省各市州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都在6次以上,各市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保工作均在10次以上,各市州领导现场调研督导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均在20次以上。
从7省(市)公布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有力推动下,通过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完善,各地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推进整改工作,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