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网友笑熬浆糊收集整理
按照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制定生长动物的营养需要时,一般按阶段考虑。我国及世界很多国家的饲养标准对生长肥育畜禽的营养需要量都是按阶段给出的。但目前,营养需要或饲养标准正向动态模型(标准)发展,即分别估计任意时期(体重)及不同生长速度(日增重及瘦肉沉积量)的营养需要。NRC猪(1998)的营养需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确定需要量的方法有综合法和析因法。综合法只考虑总的需要,而不需分别考虑生长、维持等各部分的需要,析因法则相反。二者相比,析因法更有利于预测动物的需要和建立动态模型。
一、能量需要
生长肥育动物所需能量是用于维持生命、组织器官的生长及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能量需要主要通过生长实验、平衡实验及屠宰实验,按综合法或析因法的原理确定。各种动物及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量不同,但确定的方法和原理并无差异。
(一)综合法
主要通过生长实验,也常与屠宰实验相结合确定动物对能量的需要。一般采用不同能量水平的饲粮,以最大日增重、最佳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时的能量水平作为需要量。后备公母畜的生长前期与肥育动物差异不大,后期一般限食,防止脂肪沉积过多。能量的需要也常与蛋白质的需要结合研究,使之能取得一个适宜的能量蛋白质比例。为保证胴体品质,生长实验也与屠宰实验结合。能量需要可表示为每千克饲料含DE、ME或NE多少,也可是每头每日需要量。根据日采食量,两种表示法可相互换算。需限食的后备种畜,一般给出每日的需要量。我国猪禽和牛的饲养标准, 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方法总结的。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也可建立回归公式估计其需要量。
(二)析因法
综合法主要根据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来估计总的需要,析因法则从维持和剖析增重的内容出发,研究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规律以及沉积单位重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所需的能量,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回归公式以估计某种动物在一定体重和日增重情况下的脂肪和蛋白质日沉积量。再根据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量推算出增重净能,加上维持净能,即为所需的总的净能。根据各种动物的消化能、代谢能和净能相互转化的效率(转化系数),可将净能需要换算成DE或ME。析因法估计能量需要的公式表示如下:
NEf NEp
ME = MEm + ─── + ───
Kf Kp
式中MEm是维持所需代谢能, NEf和NEp分别为脂肪沉积和蛋白质沉积所需净能,Kf和Kp为ME转化为NEf和NEp的效率(系数)。不同的动物,各种能量间的转化效率不同。对于各种生长动物原则上都可用析因法估计能量的需要。
(三)生长、肥育猪的能量需要
把总的需要剖分为几个部分,测定难度较大;我国一般是采用综合法。在欧美发达国家综合法和析因法都有采用,但目前已倾向于析因法。下面以NRC(1998)猪的营养需要为例,介绍能量需要的析因法估计。
NRC(1998)猪的营养需要采用代谢能(ME)计算,其生长猪总的ME需要为:
ME=MEm+MEpr+MEf+MEHc
式中MEm、MEpr、MEf及MEHc分别代表维持、蛋白质沉积、脂肪沉积和温度变化(超过最适温度下限)的ME需要。可进一步分项估计如下:
MEm(kJ/头/日)=2510×Pt0.648 (Pt为机体所含蛋白质重量,kg)
或者为:444kJ ME/kgW0.75 (W为体重Kg)
MEpr可按每沉积1g蛋白质平均需44.35kJ ME计
MEf可按每沉积1g脂肪平均需52.3kJ ME计
MEHc(kJ)=[(0.313×W+22.71)×(Tc-T)]×4.184(TC为最适温度下限,对于20Kg以上的生长育肥猪为18-200C;T为环境温度。)
对于MEpr和MEf的需要也有按不同体重及不同日增重的蛋白质沉积量和脂肪沉积量,用动态模型(预测公式)来估计。这样可计算任一阶段(或一天)沉积蛋白质和脂肪所需的ME以及NE0如:
NEpr Pr×22.6
MEpr(kJ/头/日)= =
Kpr 0.56
Pr=5.73W0.75-0.1513W1.5+0.1100△W
NEf f×39.0
MEf(kJ/头/日)= =
Kf 0.74
f=-141.42+2.6454W+0.2921△W
式中:W,体重(kg);△W,日增重(g);Pr,日沉积蛋白质量(g);f,日沉积脂肪量(g);NEpr,日沉积蛋白质所需净能(kJ);NEf,日沉积脂肪净能(kJ);Kpr,ME用于蛋白质沉积转化为NE的效率;Kf,ME用于脂肪沉积转化为NE的效率。表17-4是按此方法估计的不同体重、不同日增重时的维持加生长的总的ME需要。
表 17-4 生长肥育猪不同体重、日增重的维持及总的ME需要(MJ/头/日)
活重(kg)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维持需要
总的需要(
日增重(g)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
6.74
13.4
15.4
17.3
19.3
|
8.08
16.3
18.3
20.2
22.2
24.2 |
9.30
20.9
22.9
24.9
26.9
28.9 |
10.43
23.4
25.4
27.4
29.4
31.3 |
11.56
27.7
29.7
31.7
33.7
35.7 |
12.50
29.9
31.9
33.9
35.9
37.9 |
13.47
32.0
34.0
36.6
38.0
39.9 |
14.39
36.6
38.0
39.9
|
引自Kirchgessner,M.(1987)p.250.
对于5-25Kg的仔猪,每千克代谢体重(kgBW0.75)的维持需要比生长肥育猪高,MEm的估计公式与生长肥育猪不同。
MEm=(754-5.9W+0.025W2)?W0.75
按此式估计的5-20kg仔猪每KgBW0.75的维持对ME的需要为725-645KJ。每克脂肪沉积需ME为42-52kJ,转化为NE的效率(Kf)为0.95-0.75;每克蛋白质沉积需ME为45kJ,转化效率(Kp为0.5左右)。因此,每千克增重的增长大约需ME是22-25MJ,ME转化为NE的平均效率是0.7。表17-5是按上述参数推算的仔猪能量(ME)需要。
表17-5 仔猪不同体重和日增重的ME需要(MJ/头/日)
日增重(g/日) |
体 重(kg)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
2.6
4.3
6.0
─
─
─ |
─
5.2
7.1
8.9
─
─ |
─
6.0
8.0
10.0
12.0
─ |
─
─
9.0
11.2
13.3
15.5 |
我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能量需要与NRC标准接近,但每千克饲料DE或ME的含量均较NRC低1MJ左右。这是考虑到我国粗饲料用得较多,饲料有效能含量较低的原因。但此标准制订已有十多年,有待修订、完善。
后备公母猪在育成期的能量需要不同于生长肥育猪,一般在60kg体重以后要限制采食,减少日增重,以免沉积脂肪过多,影响以后的繁殖成绩。母猪过肥,易发生难产、死胎.
表17-6 后备母猪的适宜日增重(g/日)
体重(Kg) |
中国小型 |
中国大型 |
德 国 |
10-20 |
320 |
|
|
20-35 |
380 |
400 |
|
35-60* |
360 |
480 |
600 |
60-90 |
|
440 |
700 |
90-120 |
|
|
500 |
*德国是30-60kg
乳房炎及缩短繁殖寿命。各国对不同的猪种,从何时开始限食,限制程度如何,并不完全一致。我国本地猪(小型)及杂交猪(大型),因易肥,母猪从20Kg体重以后就开始限制增重。公猪因不易过肥,一般不限。NRC(1998)在120Kg体重前是基本不限,但公母分开,母猪日采食量比公猪低13%,比生长肥育猪低6.5%。而德国标准却从30Kg体重逐渐限食,90Kg体重后加大限制程度,详见表17-6。
(四)生长、肥育牛能量需要
生长、肥育牛能量需要的确定一般按析因法,即维持加增重的方法确定。增重能值的估计是直接测定增重NE。牛的品种间体型差异大,根据某种牛的实验数据建立的回归公式一般不能通用。例如,德国将生长肥育牛分为160Kg以下和以上两个部分。60-160Kg体重小牛的能量需要的析因公式为:
NEg(MJ)
ME(MJ)=0.46(MJ)?W0.75+ ─────
0.68
式中0.46为每千克代谢体重(kgW0.75)的维持需要,NEg为增重净能,0.68为ME转化为NEg的效率。
对于160Kg以上的牛虽然也可按上式估计,但每KgBW0.75的维持需要为0.45-0.50MJ ME。ME转化为NEg的效率,随饲粮的性质不同,一般变化在0.4-0.5之间。
后备母牛从130Kg体重开始适宜限制增重。从130Kg开始日增重比肥育牛低10%左右,然后逐渐下降到600Kg时比肥育牛低50%左右。后备公牛生长期日增重保持中等水平,体重160-600Kg小型牛平均日增重控制在1100g,大型牛为1300g,均为各原水平的70%左右。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1980)估计生长母牛增重的净能需要不是根据脂肪和蛋白质沉积量,而是用体增重、体重与沉积净能的回归公式估计。
增重(kg)×[1.5+0.0045×体重(kg)]
增重的净能沉积(MJ)= ×4.184(MJ) 1-0.30×增重(kg)
维持净能(MJ)=0.53W0.67×110%
生长公牛因能量的利用率比母牛高,增重加维持的需要量按母牛需要的90%估计。
(五)生长鸡的能量需要
肉用生长鸡生长快,需要高能量与高蛋白质的饲粮。我国生长鸡的能量需要是用综合法确定,国外常用析因法。各国肉用生长鸡的能量需要不尽相同。例如,我国肉鸡的饲粮能量浓度比NRC低10%左右,而蛋用生长鸡差异不大;蛋用生长鸡比肉用生长鸡饲粮能量浓度也低10%。我国饲养标准中,0-5周龄的两种鸡能量浓度基本无差异(详见表17-7)。一般种用家禽在生长期(4周龄后)都限食,只给予正常营养的75%左右;或者视体况而定,任食两天或三天,禁食一天,以保证日后的产蛋量及繁殖性能。
表17-7 肉用和蛋用生长鸡能量需要
|
中 国(1987) |
NRC(1994) |
肉用生长鸡
生长阶段(周)
代谢能(ME)(MJ/Kg) |
0-5 >5
12.13 12.55 |
0-3 3-6 6-8
13.39 13.39 13.39 |
蛋用生长鸡
生长阶段(周)
代谢能(ME)(MJ/Kg) |
0-6 6-14 15-20
11.92 11.72 11.30 |
0-6 6-14 14-20
12.13 12.13 12.13 |
二、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粗蛋白质的需要只是一定饲粮条件下为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可随饲粮氨基酸可利用性(可消化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营养学的发展,猪禽已开始采用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反刍动物则多为瘤胃降解与未降解蛋白质体系,因此,确定动物维持加生长(或产奶、产蛋)的净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以及氨基酸模式比确定粗蛋白质需要更重要。
蛋白质的需要可采用综合法,通过生长实验确定;也可用析因法测定维持和生长(蛋白质沉积)蛋白质的需要。动物年龄愈小,肌肉组织相对发育愈早,瘦肉率越高,所需粗蛋白质与氨基酸比例越高。
析因法估计蛋白质的需要表示如下:
CPm+CPg
CP(克/日) = ─────
NPU
CP,总的粗蛋白质需要;CPm和CPg分别是维持和生长(沉积)所需粗蛋白质;NPU为净蛋白质利用率。根据各种动物一定体重和日增重的净蛋白质(或氮)沉积量和维持所需,可估计粗蛋白质需要。
氨基酸的需要同样用析因法先确定维持和沉积的单个氨基酸的需要。一般是先求得赖氨酸的需要,然后根据维持和沉积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推算出各个氨基酸的需要(相当于真可消化氨基酸),维持加上沉积即为氨基酸的总需要量。一般表示为每日需要量,根据每日采食饲料的量和DE或ME可折算成每千克饲料的百分含量。
(一)生长肥育猪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NRC(1998)是先确定维持及生长(蛋白质沉积)的氨基酸模式,然后分别测得其可消化赖氨酸的需要,再根据各自的氨基酸模式可推算出其它氨基酸的需要量(真可消化氨基酸),维持加生长即为总的真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例如每日维持需要真可消化赖氨酸:
0.036×W0.75(体重kg)(g/日)
每日沉积蛋白质(Pr)
Pr(g/日)=(0.47666+0.02147W-0.00023758W2+0.000000713W3)×Mf(g/日)(无脂胴体日沉积瘦肉)/2.55
PA需真可消化赖氨酸:
0.12×Pr(日沉积蛋白质)(g/日) 维持加生长即为总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然后根据第四章中表4-4的维持和蛋白质沉积氨基酸模式就可分别推算出其它氨基酸的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相加即为总的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NRC(1998)标准也推荐有玉米-豆饼饲粮真可消化氨基酸、表观可消化氨基酸及总氨基酸需要量(饲粮的百分数)相互转化的公式。表17-8是我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和NRC猪营养需要标准的生长肥育猪几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对于体重在20kg以下的,NRC(1998)推荐的总赖氨酸需要(占饲粮的%)的估计公式为:
1.793-(0.0873×W)+(0.00429×W2)-(0.000089×W3)
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可用下式从总赖氨酸推算:(总赖氨酸需要-0.0365)/1.0973
各国饲养标准对动物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的规定不尽相同,原因是各国用于研究蛋白质、氨基酸需要的典型饲粮的不同以及实验条件和氨基酸分析测定的差异。由表17-8可见,我国标准推荐的粗蛋白质需要量一般比NRC(1988)标准高5%左右,而赖氨酸却低20%左右;与NRC(1998)标准相比,粗蛋白质需要低10%,赖氨酸低30%左右。其原因是NRC基于较优良的猪种,较理想的饲养条件和蛋白质质量较好的玉米-豆粕型饲粮。基于猪遗传特性的改良和高瘦肉率,NRC 1998年标准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比1988年标准相应提高了一个档次,即1998年标准每个生长阶段的推荐量相当于1988年标准的前一个阶段。
NRC(1998)后备公母猪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每kg饲粮含量),体重在20kg前基本与生长肥育猪相同;20Kg后小母猪比生长肥育猪高7%左右,公猪约低7%左右,但日摄入量公母相同。我国只在肉脂型标准中列出了小型(本地猪)和大型(杂交猪)母猪蛋白质、氨基酸需要,而且均较国外瘦肉型母猪低,主要原因是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比国外瘦肉型猪低。后备公母猪与生长肥育猪最大不同是到一定时期要限制采食和增重,保证机体健壮而肥度适当。
表17-8 生长肥育猪粗蛋白质(CP)和氨基酸的需要(%)
生长阶段(kg) |
中国(1987) |
NRC(1998) |
NRC(1988) |
10-20 |
20-60 |
60-90 |
5-10 |
10-20 |
20-50 |
50-80 |
80-120 |
10-20 |
20-50 |
50-110 |
粗蛋白质
赖氨酸)
蛋氨酸
苏氨酸
异亮氨酸
色氨酸
|
19
0.78
0.51
0.51
0.55
- |
16
0.75
0.38
0.45
0.41
- |
14
0.63
0.32
0.38
0.34
- |
23.7
1.35
(1.19)
0.76
(0.68)
0.86
(0.74)
0.73
(0.65)
0.24
(0.22) |
20.9
115
(1.01)
0.65
(0.58)
0.74
(0.63)
0.63
(0.55)
0.21
(0.18) |
18.0
1.02
(0.83)
0.54
(0.47)
0.61
(0.52)
0.51
(0.45)
0.17
(0.15) |
15.5
0.80
(0.66)
0.44
(0.39)
0.51
(0.43)
0.42
(0.37)
0.14
(0.12) |
13.2
0.60
(0.52)
0.35
(0.31)
0.41
(0.34)
0.33
(0.29)
0.11
(0.10) |
18
0.96
0.48
0.56
0.53
0.14
|
15
0.75
0.41
0.48
0.46
0.12
|
13
0.60
0.34
0.40
0.38
0.10 |
*括号内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中国标准饲料含干物质88%,NRC为90%。
在我国,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一些饲料蛋白质质量也较差,宜及早采用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在生产实践中,添加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时,粗蛋白质水平可降低2-3%。补充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提高饲料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采用可消化氨基酸,使合成氨基酸的添加也将更准确。目前能用于生产中添加的合成氨基酸有赖、蛋、色、苏四种氨基酸,但苏氨酸和色氨酸添加成本还较高,生产中一般少用。有鉴于此,一些国家的营养需要或饲养标准中,只列出了饲粮中最易缺乏的赖氨酸、蛋氨酸(加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家禽的需要量)。
(二)生长、肥育牛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目前一些国家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需要采用新的蛋白质体系,如英国的“瘤胃可降解蛋白质RDP和未降解饲粮蛋白质UDP”体系。此体系把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分为RDP和UDP两个部分。现以小公牛对RDP和UDP需要量的估计为例介绍如下:
一头体重200Kg的小公牛,日增重750g,每千克增重含蛋白质160g,维持所需蛋白质为每2.19g/KgW0.75,皮屑损失为0.1125g/KgW0.75,日需代谢能(ME)43MJ,现计算RDP和UDP的需要。
该体系规定,食入每兆焦耳ME的饲粮,瘤胃微生物可合成8.34gRDP,所以: RDP= 8.34×43=358.6g
TP-(RDP×0.8×0.8×0.85) UDP=───────────── 0.8×0.85
式中TP为动物日需蛋白质的量(真蛋白质);分子中的0.8、0.8和0.85分别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中的真蛋白质含量、生物学价值和消化率;分母中的0.8和0.85为饲料蛋白质转化为体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消化率(参见表4-13)。TP可由下式估计:
TP=维持所需蛋白质+皮屑损失蛋白质+增长蛋白质
=2.19×2000.75+0.1125×2000.75+0.75×160
=242.5(克)
242.5-(358.6×0.8×0.8×0.85)
UDP=───────────────
0.8×0.85
=69.7(克)
即每日需由瘤胃微生物提供的蛋白质是358.6克(RDP),未降解的过瘤胃真蛋白质是69.7克(UDP)。
NRC采用的“吸收蛋白质”体系(Absorbed Protein System),要测定降解食入蛋白质DIP和未降解食入蛋白质UIP的需要量。其估计的原理与RDP和UDP类似,只是估计的方法和采用的系数有所差异(参见表4-13)。在此体系中,将进食饲料的粗蛋白质分为DIP、UIP和不可消化的食入蛋白质 (Indigestible Intake Protein,缩写IIP)。前两者是动物和瘤胃微生物可消化利用的。IIP主要来自饲料中的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
(三)生长鸡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肉鸡和生长期蛋鸡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可用综合法,也可用析因法估计。我国一般采用综合法,国外已趋向用析因法。肉鸡生长快,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较生长期蛋鸡多。对于生长期的种用鸡在四周龄后限制采食,目的是控制能量摄入,减少脂肪沉积。对于家禽,一般是蛋氨酸较赖氨酸更易缺乏,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使用机榨菜籽饼时需注意可利用赖氨酸可能不足。表17-9是我国和NRC生长鸡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表17-9 中国(1986)和NRC(1994,1984)标准的生长鸡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
中 国(1986) |
NRC(1984) |
NRC(1994) |
肉用生长鸡
生长阶段(周)
粗蛋白质
蛋氨酸(%)
氨氨酸+胱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蛋用生长鸡*
生长阶段(周)
粗蛋白质
蛋氨酸(
蛋氨酸+胱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
0-4 5 周以上
21 19
0.45 0.36
0.84 0.68
1.09 0.49
0.21 0.17
0-6 7-14 15-20
18 16 12
0.3 0.27 0.20
0.60 0.53 0.40
0.85 0.64 0.45
0.17 0.15 0.14 |
0-3 3-6 6-8
23 20 18
0.50 0.38 0.32
0.90 0.72 0.60
1.10 1.00 0.85
0.23 0.18 0.17
0-6 6-12 12-18 18-开产
18 16 15 17
0.30 0.25 0.20 0.22
0.62 0.52 0.42 0.47
0.85 0.60 0.45 0.52
0.17 0.14 0.11 0.11 |
0-3 3-6 6-8
23 20 18
0.50 0.38 0.32
0.90 0.72 0.60
1.10 1.00 0.85
0.20 0.18 0.16
0-6 6-12 12-18 18-开产
17 15 14 16
0.28 0.23 0.19 0.21
0.59 0.49 0.39 0.44
0.80 0.58 0.42 0.49
0.16 0.13 0.10 0.11 |
*:NRC(1994)的蛋用生长鸡为褐壳蛋鸡。
关于禽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公认的标准。但可采用如下方法将总氨基酸换算成可消化氨基酸:以NRC(1994)的总氨基酸需要为基础,用玉米、豆粕配合饲粮,分别以满足每个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时玉米、豆粕各自所提供的此氨基酸量(百分数),再分别乘以各自的可利用率,相加即得总的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也可暂时借用某个国家或公司推荐的可利用氨基酸需要标准。最好是先求得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和确定可利用赖氨酸的需要,然后再求得其它可利用氨基酸的需要,这与猪的类似。
用析因法估计生长肉鸡蛋白质需要可用下式:
CP(g/日)=[BW×0.0016+△W×0.21+△W×0.04×0.82]÷0.6
式中CP为每日所需的粗蛋白质(g),BW为体重(g),△W是日增重(g),0.0016是每克体重的维持需要粗蛋白质的百分比,0.21是每克增重所含粗蛋白质的百分比(1-7周龄由17%上升到25%),0.04是每克增重羽毛占的百分比(1-3周龄平均为0.04,4-7周龄平均为0.07),0.82是羽毛含粗蛋白质的比例,0.60为维持和生长平均的NPU。对于生长鸡,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保持适宜的比例是很重要的。
三、矿物质元素的需要
对于生长动物,必需的矿物元素都不能缺少。但从缺乏程度、添加量以及饲粮平衡等因素考虑,钙、磷相对于其它矿物元素更为重要。生长动物在肌肉和脂肪增长的同时,骨骼也迅速生长发育。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和磷约占机体矿物质元素总量的70%。生长动物对钙和磷的需要量较大,骨骼的钙化情况表明骨发育的正常与否。对于生长肥育动物,只要求骨骼的发育与最大生长速度相适应,而对于种用和乳用的生长动物,有适宜的钙化速度是必要的。一般认为,能保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饲粮钙、磷水平,可作为动物对钙、磷的需要量。
生长动物钙、磷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动物的体重和生长速度。可用平衡实验测定钙、磷的需要。由于骨骼钙、磷的不断更新,而且速度很快,内源损失量较大,因此,净需要量应为机体沉留钙、磷加上内源损失的钙、磷。可用下式估计:
沉留量+内源损失 净的需要
总的需要 = ───────── = ─────
利用率 利用率
内源损失的测定需要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率决定于饲粮钙、磷的形式和溶解性。肠道的酸性环境、饲粮适宜的脂肪含量、钙磷比例适当以及有足够的维生素D均有助于钙、磷的吸收和利用。饲粮中钙磷的利用率差异很大,从无机物和动物产品来源的钙、磷一般较植物来源的高。谷物及其副产物和油饼类含有60-75%的植酸磷,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15%-50%。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需添加无机钙、磷。钙、磷的比例对其吸收利用也很重要,一般为1.5-2:1。表17-10表明了不同钙、磷比例对猪骨成分的影响,无论是股骨或肱骨,其灰分中钙、磷含量都随饲料钙、磷水平的提高以及钙、磷比例的适宜而明显增加。
由于确定钙、磷需要量的标志不统一,钙、磷体内周转代谢复杂,内源损失测定困难以及饲料钙、磷利用率的不一致,准确测定动物的钙、磷需要量较困难。各国饲养标准中所给出的钙、磷需要量都说明了估计值的利用率。特别是磷,一般都给出了有效磷的需要量。表17-11是按平衡实验测定的仔猪、生长肥育猪对钙、磷的需要量。除钙、磷外,常量矿物元素常需考虑的还有镁和钠。表17-12是牛、绵羊、猪及鸡对钙、磷、镁、钠的维持(等于内源损失)、沉积的净需要及利用率。其总的需要(mg/日)按维持加上沉积除以利用率估计。
表17-10 饲粮磷水平对猪骨成分的影响
组 成 % |
1 2 3 |
|
饲粮钙
饲粮磷
股骨和肱骨灰分
股骨和肱骨含钙
股骨和肱骨含磷 |
0.77
0.18
48.18
18.35
8.69 |
0.78
0.33
57.35
21.93
10.58 |
0.77
0.59
59.64
22.70
10.82 |
引自 Maynard ,L.A.(1979)p.451.
表17-11 仔猪及生长肥育猪每日钙、磷的沉积、内源损失、利用率及需要量
体重阶段(Kg) |
钙 |
磷 |
沉积 (克) |
内 源损失(克) |
净需要(克) |
利用率(%) |
总需要(克) |
沉积 (克) |
内 源损失(克) |
净需要(克) |
利用率(%) |
总需要(克) |
1.3 |
1.3 |
0.04 |
1.34 |
85a |
1.5a |
1 |
0.02 |
1.02 |
85a |
1.2a |
5 |
3 |
0.2 |
3.2 |
80b |
4b |
1.9 |
0.1 |
2 |
80b |
2.5b |
10 |
4.5 |
0.3 |
4.8 |
80c |
6c |
2.8 |
0.2 |
3 |
75c |
4c |
20 |
6 |
0.6 |
6.6 |
65c |
10c |
3.6 |
0.4 |
4 |
55c |
7c |
50 |
7 |
1.6 |
8.6 |
60c |
15c |
4.2 |
1.0 |
5 |
50c |
10c |
100 |
7 |
3.2 |
10.0 |
55c |
18c |
4.2 |
2.0 |
6 |
50c |
12c |
a. 母猪奶; b.母猪奶加补饲料; c.以谷物、豆饼和无机磷组成的饲粮. 引自English,P.R. et al (1988).
表17-12 生长肥育动物钙、磷、镁、钠的净需要及利用率(mg/kg.W.D,%)
|
Ca |
利用率 |
P |
利用率 |
Mg |
利用率 |
Na |
利用率 |
牛: |
|
|
|
|
|
|
|
|
维持需要① |
16 |
50 |
24 |
70 |
4 |
20 |
11 |
80 |
100kg② |
150 |
90 |
90 |
85 |
3.0 |
40 |
14 |
80 |
225kg② |
60 |
50 |
33 |
70 |
1.8 |
20 |
6 |
80 |
350kg② |
30 |
50 |
17 |
70 |
1.1 |
20 |
4 |
80 |
750kg② |
20 |
50 |
10 |
70 |
0.3 |
20 |
2.8 |
80 |
绵羊: |
|
|
|
|
|
|
|
|
维持需要① |
16 |
50 |
14 |
70 |
4.0 |
20 |
25 |
80 |
20kg③ |
135 |
50 |
75 |
70 |
5.3 |
30 |
21 |
80 |
马: |
|
|
|
|
|
|
|
|
维持需要① |
30 |
60 |
12 |
40 |
7.0 |
35 |
1.8 |
90 |
150kg(1000g) |
120 |
70 |
60 |
50 |
2.7 |
50 |
10 |
90 |
300kg(800g) |
45 |
60 |
21 |
40 |
0.8 |
35 |
4.3 |
90 |
430kg(300g) |
10 |
60 |
5.3 |
40 |
0.2 |
35 |
1.1 |
90 |
猪: |
|
|
|
|
|
|
|
|
维持需要① |
32 |
50-70 |
20 |
50 |
2 |
40 |
11 |
80 |
35kg④ |
190 |
70 |
140 |
70 |
9.6 |
70 |
32 |
80 |
70kg④ |
80 |
50 |
54 |
40 |
4.3 |
40 |
10.7 |
80 |
引自Meyer,H. et al (1993)p.116-117.;表中括号内的数字为日增重
①按内源损失评定的量;②日增重为1000g的沉积需要;③日增重为300g的沉积需要.
④日增重为750g的沉积需要.
其它矿物元素的需要量都较少。其需要一般通过生长和屠宰实验,根据生长效应、组织中的含量及其功能酶的活性进行综合评定。由于微量元素添加量少,价格便宜,中毒剂量一般又超过需要量若干倍,在生产实际中,除饲料中个别含量已超过需要量的元素,一般将饲料中的含量忽略不计。
我国猪的饲养标准中,钙、磷、铜、锌、硒等矿物质元素的推荐量是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参考了NRC、ARC等国外标准。其它元素是参照NRC标准按饲粮每兆卡消化能或代谢能中的含量折算的。表17-13是我国猪、鸡、牛饲养标准中几种矿物元素的需要。
表17-13 生长动物矿物质元素的需要量(%或mg/kg风干饲料)
|
钙(%) |
总磷(%) |
铁(mg) |
铜(mg) |
锌(mg) |
锰(mg) |
硒(mg) |
碘(mg) |
生长鸡:
蛋用
肉用
生长肥育猪:
瘦肉型
生长牛:
奶用 |
0.6-0.8
0.9-1.0
0.5-1.0
0.4-0.8 |
0.5-0.7
0.40-0.45
0.4-0.8
0.360.48 |
60-80
80
50-165
50-100 |
6-8
8
3.8-6.5
5-8 |
35-40
40
90-110
20-30 |
30-60
60
2.5-4.5
14-40 |
0.10-0.15
0.15
0.15-0.30
0.1 |
0.35
0.35
0.14-0.15
- |
四、维生素的需要
对于生长动物,维生素的需要主要通过生长实验评定(参见第三章和第十二章)。对于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脂溶性维生素都必须由饲粮提供,尤其是消化道功能尚未建全的幼龄动物。在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情况下,不需饲粮提供即可保证维生素D的需要。成年家畜肠道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K。成年反刍动物能合成足够需要的全部水溶性维生素。工厂化养鸡和养猪应特别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在有青绿饲料喂养情况下,维生素的添加量可适当降低。表17-14
表17-14 生长动物维生素需要的推荐量范围
|
小牛 |
羔羊 |
猪 |
马 |
家禽 |
狗 |
猫 |
鱼类 |
|
脂溶性维生素(每天每公斤体重) |
|
A IU
D IU
E mg |
60-160
5-10
0.1 |
60-150
5
0.1 |
130-2200b
150-220b
11-16b |
50-150
10-20
? |
4000b
200-300b
10-20b |
100-200
10-20
2 |
600b
15-352
1-2b |
1000-4000b
500-2400b
50-100b |
|
水溶性维生素(每公斤饲料风干物质含量) |
|
B1mg
B2mg
B6mg
B12ug
尼克酸mg
泛酸 mg
叶酸 mg
生物素mg
胆硷 g |
2.5
4
4
18
25
12
|
2.0
4
4
18
25
12
0.3
0.05-0.08
0.3-1 |
1-1.5
2-4
1-2
5-20
7-20
7-12
|
4
5
1.6
1.6
15
6
0.5-1
(0.1)
0.08 |
1.8-2.0
3-5
3-4.5
3-15
25-60
9-10
0.2
0.1-0.25
0.8-1.6 |
1
2-5
1.25
25
10
10
1.0
0.1
1.2 |
5
5
4
20
45
10
1-2
0.05
2.0 |
0.5-1
4-9
3-6
0.01c
10-28
10-30
0.15-1
400-1000 |
a 幼小动物取上限 ; b 每公斤饲料含量; c 估计值。
是从有关资料总结的一些生长动物维生素需要的推荐量。对于所有的动物,每公斤饲粮所需的维生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种鱼类,维生素的需要量差异较大,不同于其它种类动物。
由于确定维生素需要的标准不同、维生素源效价的不同、饲料加工贮存中的损失以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差异,各国标准公布的维生素需要量差异较大。为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延长保质时间,增强动物抗应激和免疫的能力,防止饲料的氧化以及考虑到在加工贮存中的损失,商业产品的推荐量一般都大于甚至远远超过需要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与微量元素一样,一般没考虑饲料中原有的维生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