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top
footer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网友笑熬浆糊收集整理


        目前已确定的水溶性维生素共有十种,另有几种没有完全确定,常称为类维生素或假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②除含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硫或者钴。③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以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共同的缺乏症状。④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在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维生素B12的吸收较特殊,需要胃分泌的一种内因子帮助。⑤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⑥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
        所有水溶性维生素都为代谢所必需。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够动物所需的B族维生素,一般不需饲粮提供,但瘤胃功能不健全的幼年反刍动物除外。猪肠道微生物也能合成,但难于吸收。家禽肠道短,微生物合成有限,吸收利用的可能性更小,一般需饲粮供给。工厂化饲养,食粪机会少,单胃动物对饲粮提供的需要量增加。
    大多数动物能在体内合成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人、猴和豚鼠,因肝脏中缺少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故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在高温、运输、疾病等逆境情况下,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测来描述:①血液和尿中维生素的浓度;②维生素的功能酶的代谢产物含量;③以维生素为辅酶的特异性酶的活性。
        相对于脂溶性维生素而言,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无毒性。


        一、硫胺素(维生素B1)


        硫胺素由一分子嘧啶和一分子噻唑通过一个甲基桥结合而成,含有硫和氨基,故称硫胺素。能溶于70%的乙醇和水,受热、遇碱迅速被破坏。
        硫胺素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在肝脏经ATP作用被磷酸化而转变成活性辅酶焦磷酸硫胺素(羧辅酶)。过量摄入可使血液硫胺素水平上升,但只能在体内贮存少量,多余的迅速从尿中排出。猪贮备硫胺素的能力比其它动物强,贮备的量可维持两个月。
    硫胺素在细胞中的功能是作为辅酶(羧辅酶),参与α─酮酸的脱羧而进入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当硫胺素缺乏时,由于血液和组织中丙酸和乳酸的积累而表现出缺乏症状。硫胺素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需要量也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有关。
    硫胺素也可能是神经介质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脂肪酸、胆固醇和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影响神经节细胞膜中钠离子的转移,降低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活性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
        猪硫胺素缺乏表现为食欲和体重下降、呕吐、脉搏慢、体温偏低、神经症状、心肌水肿
    和心脏扩大。
        鸡和火鸡缺乏硫胺素表现为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及外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如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强直和频繁的痉挛,补充硫胺素能使之迅速恢复。
        马主要表现为运动不协调,以及补饲硫胺素可消失的神经症状。
        硫胺素缺乏也可引起两性繁殖力的丧失或降低。
        鱼缺乏硫胺素表现为与猪、禽类似的症状,如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地运动、扭曲、痉挛、常碰撞池壁、体表和鳍褪色、肝苍白。
        硫胺素的缺乏症,除人的脚气病、禽类的多发性神经炎和狐狸的查斯特克麻痹症(chastek paralysis)外,都不是硫胺素缺乏的特异症状。例如猪的神经症状还可来自维生素B6和泛酸的缺乏。B族维生素缺乏的影响首先是在生化方面,然后才是组织的病变和缺乏症状的表现。因此,寻求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仍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酵母是硫胺素最丰富的来源。谷物含量也较多,胚芽和种皮是硫胺素主要存在的部位。瘦肉、肝、肾和蛋等动物产品也是硫胺素的丰富来源。成熟的干草含量低,加工处理后比新鲜时少。带叶片的多少、绿色状况以及蛋白质含量多少都影响硫胺素的含量。优质绿色干草含量丰富。饲料在干燥气候下加工贮存损失较少,湿热条件(烹饪)将大量损失。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合成是反刍动物硫胺素的另一重要来源。但猪和家禽对肠道合成的硫胺素不能很好地利用。
        猪一般不需要补充硫胺素,谷类饲料含有足够猪需要的量,家禽需要补充。
        畜禽对硫胺素的需要受饲粮成分、遗传因素、代谢特点以及疾病的影响。饲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对硫胺素的需要也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有节约硫胺素的作用。小型鸡较大型鸡需要较多的硫胺素。产蛋、产奶和妊娠期需要量增加。一些饲料含有抗硫胺素因子,如许多鱼类产品中含有硫胺素酶,棉籽和咖啡酸中的3,5─二甲基水杨酸以及羊齿草中的抗硫胺素因子,另外,饲料受念珠状镰刀菌侵袭、动物受疾病感染等情况下,对硫胺素的需要都将增加。
        猪、禽及某些鱼类对硫胺素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粮1-2mg。对于大多数动物,硫胺素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二、核黄素 (维生素B2)


        核黄素是由一个二甲基异咯嗪和一个核醇结合而成,为橙黄色的结晶,微溶于水,耐热,但蓝色光或紫外光以及其它可见光可使之迅速破坏。巴氏灭菌和曝露于太阳光可使牛奶中的核黄素损失10-20%,饲料暴露于太阳的直射光线下数天,核黄素可损失50-70%。
        合成的核黄素类似物D─半乳糖黄素是核黄素的拮抗物,可以引起核黄素的缺乏症。另外D─阿拉伯糖黄素、二氢核黄素、异核黄素以及二乙基核黄素都属于核黄素的拮抗物。
        饲料中的核黄素大多以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肠道随同蛋白质的消化被释放出来,经磷酸酶水解成游离的核黄素,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后再次被磷酸化,生成FMN。在门脉系统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在肝脏转化为FAD或黄素蛋白质。当机体缺乏核黄素时,肠道对核黄素的吸收能力提高。动物缺乏贮备核黄素的能力。在体内,FMN和FAD以辅基的形式与特定的酶蛋白结合形成多种黄素蛋白酶。这些酶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密切相关。
        鸡核黄素缺乏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足爪向内弯曲,用跗关节行走、腿麻痹、腹泻、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
        猪缺乏常表现为腿的弯曲、僵硬、皮厚、皮疹、背和侧面的皮肤上有渗出物、晶状体浑浊和白内障。
        鱼(虹鳟)缺乏核黄素,表皮呈浅黄绿色,鳍损伤,肌肉乏力,组织中核黄素水平下降,肝中D-氨基酸氧化酶活性降低。
    核黄素的缺乏症常通过补充核黄素后,症状能否减轻来确诊。   
    核黄素能由植物、酵母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合成,但动物本身不能合成。动物对肠道微生物合成的核黄素的利用情况与硫胺素类似。核黄素在瘤胃内的合成受饲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比例的影响,合成量随饲粮营养浓度和蛋白质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进食量的增加而减少;蛋白质水平过高,核黄素的合成也减少。绿色的叶子,尤其是苜蓿,核黄素的含量较丰富,鱼粉和饼粕类次之。酵母、乳清和酿酒残液以及动物的肝脏含核黄素很多。谷物及其副产物中核黄素含量少。玉米─豆饼型饲粮易产生核黄素缺乏症。
        猪和家禽对核黄素的需要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少,环境温度相差25℃,需要量可相差一倍。种用产蛋鸡和妊娠泌乳母猪的需要量比一般的猪、鸡高一倍左右。小猪由于生长快,相对需要量比大猪多。
    畜禽对核黄素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粮2-4mg,鱼类为4-9mg。核黄素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三、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


        尼克酸是吡啶的衍生物,它很容易转变成尼克酰胺。尼克酸和尼克酰胺都是白色、无味的针状结晶,溶于水,耐热。3-乙酰吡啶、吡啶3-磺酸和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雷米封)是尼克酸的拮抗物。   
    无论是饲料中的尼克酸和尼克酰胺,还是合成物都能以扩散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被吸收。吸收的部位是在胃及小肠上段。尼克酸在小肠粘膜中可转变成尼克酰胺,然后在组织中与蛋白质结合,变成辅酶NAD(烟 酰 胺 腺 嘌 呤二核苷酸)或NADP(烟 酰 胺 腺 嘌 呤二核苷酸磷酸)。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出。
    尼克酸主要通过NAD和NADP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尤其在体内供能代谢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NAD和NADP也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
    尼克酸缺乏,猪表现为失重、腹泻、呕吐、皮炎和正常红细胞贫血。鸡生长缓慢,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羽毛不丰满、偶尔也见鳞状皮炎。雏火鸡可发生跗关节扩张。
        牛、羊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尼克酸。小牛饲喂低色氨酸的饲粮可产生尼克酸缺乏症。
        尼克酸广泛分布于饲料中,但谷物中的尼克酸利用率低。动物性产品、酒糟、发酵液以及油饼类含量丰富。谷物类的副产物、绿色的叶子,特别是青草中的含量较多。饲粮中的色氨酸在多余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尼克酸。对于猪,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尼克酸,但猫和貂以及大多数鱼类缺乏这种能力。除成年反刍动物外,都需饲粮提供尼克酸。但高产奶牛和饲喂高营养浓度饲粮的肉牛,饲粮中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过量、色氨酸不足、能量浓度高以及含有腐败的脂肪等,都将增加反刍动物对尼克酸的需要。
    畜禽及鱼类对尼克酸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粮10-50mg。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的尼克酸超过350mg可能引起中毒。


        四、维生素B6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吡啶衍生物。维生素B6的各种形式对热、酸和碱稳定;遇光,尤其是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强氧化剂很容易使吡哆醛变成无生物学活性的4─吡哆酸。合成的吡哆醇是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维生素B6的拮抗物有羟基嘧啶,脱氧吡哆醇和异烟肼。
        维生素B6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代谢的酶系统相联系,也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涉及体内50多种酶。维生素B6对肉用动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维生素B6缺乏,猪表现为食欲差、生长缓慢、小红细胞异常的血红蛋白过少性贫血,类似癫痫的阵发性抽搐或痉挛,神经退化,尸检可见有规律性的黑黄色色素沉着,肝发生脂肪浸润,腹泻和被毛粗糙。
        鸡缺乏表现为异常的兴奋、癫狂、无目的运动和倒退、痉挛。
    鱼缺乏表现为食欲差、痉挛和高度兴奋。
    维生素B6广泛分布于饲料中,酵母、肝、肌肉、乳清、谷物及其副产物和蔬菜都是维生素B6的丰富来源。由于来源广而丰富,生产中没有明显的缺乏症。杂交鸡对维生素B6的需要较纯种鸡多。高温增加大鼠对维生素B6的需要。例如,在33℃气温时的需要是19℃的二倍。人和动物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色氨酸、蛋氨酸或其它氨基酸过多也将增加维生素B6的需要。
        畜禽对维生素B6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粮1-3mg,鱼类为3-6mg。狗和大鼠维生素B6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1000倍以上。


        五、泛酸(遍多酸)


        泛酸是由β-丙氨酸借肽键与α,γ-二羟-β,β-二甲基丁酸缩合而成的一种酸性物质。
        游离的泛酸是一种粘性的油状物,不稳定,易吸湿,也易被酸碱和热破坏。泛酸钙是该维生素的纯品形式,为白色针状物。有右旋(d-)和消旋(dl)两种形式,消旋形式泛酸的生物学活性为右旋的二分之一。
        饲料中的泛酸大多是以辅酶A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游离的。只有游离形式的泛酸以及它的盐和酸能在小肠吸收,不同动物对泛酸的吸收率差异较大(40-94%)。泛酸主要以游离形式经尿排出。
    泛酸是两个重要辅酶,即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质(ACP)的组成成分。辅酶A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中许多乙酰化反应的重要辅酶,在细胞内的许多反应中起重要作用。ACP在脂肪酸碳链的合成中有相当于辅酶A的作用。并已证明,ACP与辅酶A有类似的酰基结合部位。
    猪缺乏泛酸,皮肤皮屑增多,毛细,眼周围有棕色的分泌物,胃肠道疾病,生长缓慢并表现为典型的鹅步症。尸检可发现神经退化和实质性器官的病变。
        鸡缺乏泛酸,首先是生长受阻,羽毛生长不良,进一步表现为皮炎,眼睑出现颗粒状的细小结痂并粘连在一起,嘴周围也有痂状的损伤,胫骨短粗,严重缺乏时可引起死亡。
        泛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中,苜蓿干草、花生饼、糖蜜、酵母、米糠和小麦麸含量丰富;谷物的种子及其副产物和其它饲料中含量也较多。常用饲粮一般不会发生泛酸的缺乏。饲粮能量浓度增加,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增加。饲粮脂肪含量高可促使猪出现泛酸缺乏症。抗生素能节约鸡和猪对泛酸的需要。高纤维饲粮可使瘤胃微生物的泛酸合成减少,而高水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可促进泛酸的合成。维生素B12能节约家禽对泛酸的需要。高蛋白质也可节约大鼠对泛酸的需要。不同品种的生长猪对泛酸的需要也存在差异,相差可达40%。
        畜禽对泛酸的需要量一般为每千克饲料7-12mg,鱼类为10-30mg。泛酸中毒只在饲予超过需要量100倍剂量的大鼠中发现。


        六、生物素


        生物素具有尿素和噻酚相结合的骈环,噻唑环的α位带有戊酸侧链。它有多种异构体,但只有d─生物素才有活性。合成的生物素是白色针状结晶,在常规条件下很稳定,酸败的脂和胆碱能使它失去活性,紫外线照射可使之缓慢破坏。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素,有游离的和结合的两种形式。结合形式的生物素常与赖氨酸或蛋白质结合。被结合的生物素不能被一些动物所利用。对于家禽,用微生物法测得的利用率低于饲料含量的50%。
        在动物体内生物素以辅酶的形式广泛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例如丙酮酸的羧化、氨基酸的脱氨基、嘌呤和必需脂肪酸的合成等。
        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和β-甲基丁烯酰CoA羧化酶的合成都需要生物素,三者都是哺乳动物体内含生物素的酶。
        许多动物的生物素缺乏症都可通过饲喂生蛋清、无生物素的饲粮或加磺胺药(抑制肠道微生物的合成)引起。缺乏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生长不良,皮炎以及被毛脱落。
        猪表现为后腿痉挛、足裂缝和干燥及以粗糙和棕色渗出物为特征的皮炎。
        家禽的脚、喙以及眼周围发生皮炎,类似泛酸缺乏症。胫骨粗短症是家禽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
        生物素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食物和饲料中一般不缺乏。但在下列情况下可导致缺乏症,特别是亚临床或临界缺乏。例如,舍饲或食粪机会的减少,饲料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对生物素的破坏,肠道和呼吸道的感染及服用抗菌药(磺胺类),含生物素低的饲料的使用,妊娠母猪的限制采食以及其它疾病感染引起进食的减少,饲粮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增加,维生素B6、B12、B1、B2、叶酸、维生素C和肌醇水平的偏低,以及大量使用生物素利用率低的饲料(小麦、大麦、高梁、棉籽饼)都可引起缺乏症。
       畜禽对生物素的需要量一般在每千克风干料50-300μg之间,某些鱼类为150-1000μg。在相当于需要量4-10倍的剂量范围内,生物素对于猪和家禽都是安全的。


        七、叶酸


        叶酸由一个蝶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缩合而成,也叫蝶酰谷氨酸。它是橙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叶酸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
        叶酸在一碳单位的转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一碳单位的转移而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叶酸缺乏可使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受阻,核酸形成不足,使红细胞的生长停留在巨红细胞阶段,最后导致巨红细胞贫血;同时也影响血液中白细胞的形成,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叶酸对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也是必需的。对于鸡,叶酸有节约胆碱的功效。维生素C可以缓解大鼠叶酸的缺乏。铁供应不足容易诱发叶酸的缺乏。
        叶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产品中。绿色的叶片和肉质器官、谷物、大豆以及其它豆类和多种动物产品中叶酸的含量都很丰富,但奶中的含量不多。瘤胃微生物可合成足够动物所需的叶酸。单胃动物肠道微生物也能合成,并可满足部分需要,特别是有食粪机会的动物。唯一需要饲粮提供叶酸的是家禽,因肠道合成有限,同时,利用率也低。在完全封闭,没有饲喂青绿饲料和饲喂长期贮存或热加工的商品饲料情况下,对妊娠期母畜、瘤胃功能不全的幼年反刍动物和生长快的小动物应考虑适当补充叶酸。
    畜禽对叶酸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料0.3-0.55mg。近年的研究表明,对于繁殖母猪,叶酸的需要量已从0.3mg提高到了1.3mg。鱼对叶酸的需要可达5mg(鳟鱼和鲑鱼)。叶酸可认为是一种无毒性的维生素。


        八、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是一个结构最复杂的,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故又称钴胺素(Cobalamin)。它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呈暗红色结晶,易吸湿,可被氧化剂、还原剂、醛类、抗坏血酸、二价铁盐等破坏。
        饲料中的维生素B12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在胃的酸性环境中经胃蛋白酶作用释放。在肠道微碱性环境中,维生素B12以氰钴胺的形式与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质内源因子结合形成二聚复合物,在回肠粘膜的刷状缘,B12又从二聚复合物中游离出来被吸收。
        维生素B12在体内主要以二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如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甲基的转移、某些氨基酸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与缺乏症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功能是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完整。反刍动物缺乏维生素B12时,瘤胃发酵的主要产物丙酸的代谢发生障碍。这是反刍动物维生素B12缺乏所产生的基本代谢损害。
    维生素B12缺乏,猪、鸡、大鼠及其它动物最明显的症状是生长受阻,继后表现为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猪的繁殖也可受影响。鸡孵化率低,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perosis)。小牛表现为生长停止,食欲差,有时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只有人缺乏维生素B12发生恶性贫血。其它动物有时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
    在自然界,维生素B12只在动物产品和微生物中发现,植物性饲料基本不含此维生素。反刍动物瘤胃及所有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合成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但必须由饲粮提供合成维生素B12所需的钴。因此,单胃动物饲喂植物性饲料、含钴不足的饲粮、胃肠道疾患以及由于先天缺陷而不能产生内源因子等情况下,需补给维生素B12。鲤鱼、罗非鱼不需要饲粮提供维生素B12,其它鱼类还未确定。
    猪、禽对维生素B12的需要为每千克饲料3-20μg。维生素B12的中毒剂量至少是数百倍于需要量。


        九、胆碱


        胆碱是β-羟乙基三甲胺羟化物,常温下为液体、无色,有粘滞性和较强的碱性,易吸潮,也易溶于水。
        饲料中的胆碱主要以卵磷脂的形式存在,较少以神经磷脂或游离胆碱形式出现。在胃肠道中经消化酶的作用,胆碱从卵磷脂和神经磷脂中释放出来,在空肠和回肠经钠泵的作用被吸收。但只是1/3的胆碱以完整的形式吸收,约2/3的胆碱以三甲基胺的形式吸收。
        胆碱参与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形成;卵磷脂是动物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肝脏脂肪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能防止脂肪肝的形成;胆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个不固定的甲基供给者。
        所有动物缺乏胆碱都可表现为生长迟缓。猪使用纯合饲粮可引起胆碱缺乏症,表现为生长慢、运动不协调,尸检可发现肝脏脂肪渗入。鸡缺乏胆碱比较典型的症状是骨粗短。
        自然界存在的脂肪都含有胆碱。因此,凡是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胆碱。多数动物能由甲基合成足够量的胆碱,合成的量和速度与饲粮含硫氨基酸、甜菜碱、叶酸、维生素B12及脂肪的水平有关。通常小鸡和产蛋鸡饲粮需补充胆碱。给饲喂玉米—豆饼型饲粮的母猪补充胆碱可提高产活仔数。
        动物对胆碱的需要一般为每千克饲料400-1300mg,鱼可达4g。在水溶性维生素中,胆碱相对其需要量较易过量中毒。鸡对胆碱的耐受量为需要量的2倍,猪的耐受力比鸡强。胆碱中毒表现为流涎、颤抖、痉挛、发绀和呼吸麻痹。


        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C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因能防治坏血病而又称为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无色的结晶粉末,加热很容易被破坏。结晶的抗坏血酸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但金属离子可加速其破坏。
    由于维生素C具有可逆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所以它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已被阐明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胶原蛋白质合成。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在细胞内电子转移的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②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反应;③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④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⑤能刺激白细胞中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⑥促进抗体的形成;⑦是致癌物质─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⑧参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抗坏血酸缺乏可引起非特异的精子凝集,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利用不力而导致贫血。
    鱼类缺乏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脊柱弯曲、表皮及鳍出血等症状。
        柑橘类水果、蕃茄、绿色蔬菜、马铃薯和以及大多数的水果都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牛奶中含维生素C也较多,但加热消毒易大量损失。
        除人、灵长类、豚鼠、鱼、食果子的蝙蝠、昆虫和某些鸟类外,畜禽一般都能合成维生素C。在妊娠、泌乳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情况下,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加。在高温、寒冷、运输等逆境和应激状态下,以及饲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E、硒和铁等不足时,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则大大增加。
        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一般没有规定。1980年RDA对人的推荐量是每日35~100mg。NRC(1994)对鱼的需要量定为每千克饲料50mg左右。维生素C的毒性很低,动物一般可耐受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剂量。   

     
        十一、类维生素物质


        除前面所讨论的14种维生素外,还有一些物质,从目前的研究材料还不能完全证明它们属于维生素,但不同程度上具有维生素的属性。一类物质是已被证明在某些方面具有维生素的生物学作用,少数动物必须由饲粮提供,但没有证明大多数动物都必须由饲粮提供。属于这一类的类维生素物质有肌醇、肉毒碱、硫辛酸、辅酶Q和多酚。还有一类物质,有促进动物机体代谢的作用或某方面的效益,但还没有被证明对哪种动物是必须由饲粮提供的。这一类物质包括“维生素B13(乳清酸)”、“维生素B15(Pangamic acid)”“维生素B17(苦杏仁苷)”、“维生素H3(Gerovital)”“维生素U”以及“葡萄糖耐受因子”,由于后一类还不能确定是动物所必需的,又称为假维生素。关于这些物质是否属于维生素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也涉及维生素概念及定义的进一步阐明。

    CopyRight2011-2013 猪友之家 PIG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