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养猪业发展中,为了实现养猪高效益化,首先推进了规模化发展,利用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其次以州为单位,在1个州的范围内,养猪场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形成了种猪场、商品猪场和自繁自养场不同的结构层次,确保了每一养猪场的专业化生产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推动养猪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养猪生产管理上,利用现代设施和技术,实现了饲喂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计算机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和生产性能对猪进行定时、定量喂养;粪污清理是机械化和自动化,保持了猪舍内小环境的稳定。这些先进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了猪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生产性能的稳定,养猪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1个5000头育肥猪场,只需要1个劳动力就可完成饲养管理工作。
健全的育种和繁育体系
德国养猪业主要的饲养品种有长白、大白、杜洛克和皮特兰,都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品种,但其仍十分重视猪种的选育和改良。
商品猪场饲养的母猪几乎全部是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来配种,配种的精液全部由种猪饲养中心统一提供,提供精液的种公猪全都是通过性能测定的,不参加性能测定的种公猪不能供应精液。由于饲养品种优良和饲养方法科学,德国育肥猪的产肉性能良好,育肥猪日增重平均可达900g,饲料报酬达2.5,胴体瘦肉率在60%以上,160日龄可以达到110kg,母猪繁殖性能良好,平均每头能繁母猪年可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25头以上。
完善的服务体系
技术服务是由德国的农业研究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来完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综合研究猪的饲料与营养、配合饲料的配方,并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在养猪场实现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对饲料原料、配合饲料等营养成分和组分的检测分析,为养猪场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养猪场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
经营性服务由合作社和协会来完成。养猪合作社主要是开展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从而使生猪产业供种、饲料、养殖、加工、营销各环节主体,互相渗透,互为股东,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养猪协会代表养猪行业与相关政府部门对话,最大限度地保障养猪者、生猪屠宰加工者和猪肉消费者的利益。
德国养猪业整体防控任务由政府兽医部门来完成,构建起了德国动物疫病的控制系统。目前,德国基本消灭了危害猪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泡病、伪狂犬病、乙脑等。
注重环境保护
在德国,一般根据农场的土地面积来确定猪的饲养头数,而每667亩农场土地的生猪承载量以不超过3个猪单位为标准。这样可以使养猪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被农场的土地所吸纳,防止了面源污染,同时利用种养结合实现了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另外,德国通过改进饲料配方降低粪便中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量和蒸发量,减少母猪饲料中磷含量,促进钙和磷的消化吸收,将各种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了防止猪粪便中氮的流失和对地下水资源可能的污染,德国对猪粪肥施入农田有数量和处理要求,猪的粪便需经过发酵处理后,1年2次在春季和秋级施入田间。
关注动物福利
德国对福利化养猪很重视:一是对欧盟动物福利标准的支持和示范,二是开展了福利化养猪的实践。由于从2013年1月1日起,欧盟将全面实施动物福利执行标准,动物福利涉及到动物饲养、动物宰杀、畜禽投入品使用等各个环节,德国是率先示范的国家之一。德国福利化养猪实践主要体现在,一是减少了母猪限位栏使用,新建养猪场大都使用单独母猪栏。二是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从宰前准备、宰杀车间的设计和宰后的加工,都按照动物福利标准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