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肉价高企,生猪产业转型正当时

   guoping   规模养猪  2019-09-03 17:04:54
【导读】近期猪肉价格较快上涨,引起社会关注。据有关部门最新通报,今年肉类供应总体有保障。碗里有粮,锅里有肉,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启示我们,要把生猪生产提高到更高位置上来看,不仅要关注一时价格的涨跌,更要关注和解决产业面临的...

近期猪肉价格较快上涨,引起社会关注。据有关部门最新通报,今年肉类供应总体有保障。碗里有粮,锅里有肉,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启示我们,要把生猪生产提高到更高位置上来看,不仅要关注一时价格的涨跌,更要关注和解决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谷丰登粮为先,六畜兴旺猪为首,所谓“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产品,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关系“菜篮子”,也是CPI指数最大的权重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钱袋子”。可见,生猪生产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确保猪肉供给,关乎经济,关乎民生,不可等闲。


毋庸讳言,眼下,生猪生产形势面临困境。简单来说,母猪存栏代表生猪的产能,生猪出栏量大致决定猪肉的供给。农业农村部对400个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分之一。国家统计局则公布,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7.0%,CPI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

替代肉类产品发展起来,生猪就不重要了吗?非也。近年来,牛羊肉、禽肉等供应丰富,猪肉占比有所下滑,但仍占六成。很多人喜吃猪肉的饮食习惯在相当长时间不会改变。从常年情况来看,中国人养猪占世界一半,猪肉消费量也占全球的一半,产销基本平衡。

当前,影响生猪生产信心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非洲猪瘟疫情。本轮非洲猪瘟来势凶猛,全世界尚无有效疫苗。尽管我国应对有力,但由于生猪生产存在自然周期,此前的能繁母猪产能不足影响延后至目前;二是部分地区盲目扩大生猪禁养限养区域,导致生猪产能不正常、不必要退出;三是规模养猪场建设成本高,存在批地难、贷款难,影响扩大再生产。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是经济规律的体现。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希望猪价稳定,但市场经济就是要靠价格变化引导资源配置。猪肉属于鲜活农产品,生猪生产本身还有自然周期。合理范围内的猪价波动,有利于产业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当然,要尽量避免“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当生猪产业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在行业内部机制的作用下,不能恢复至供求平衡的状态时,政府有必要加强服务和引导。

美国是生猪生产大国,近年来也经历了4次生猪价格波动,每次4至6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比美国还要剧烈些,原因在于产业素质不够高,供应和需求衔接不够好。一是规模化水平低。全国一半的出栏肥猪由小散户提供,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二是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加工、运销等相互脱节,缺乏利益共享的共生机制。

不过,在现实中,政府的直接干预会面临困难。一是会增加财政负担;二是部分干预手段操作弹性小,如储备冻肉受储备能力和时间的限制;三是如果时机不对也可能会加剧波动。一般来说,价格较高时,政府可以通过投放储备肉,鼓励进口等方式即时地增加市场供给;价格过低时,可采取政府采购,对养殖户给予补贴,以免造成未来供给短缺。实施干预的总体目标是,既让市民买得起、又让农民收入好,既让养猪者得实惠、又让消费者有肉吃。

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当前正逢其时。只有加快建立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推动养殖体系从小弱散向规模化转变,生产方式从影响环境向环境友好转变,流通体系从“运猪”向“调肉”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给质量、减少价格不合理波动。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