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料频道 > 大豆价格 > 正文

2019年费县夏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费县农业农村  2019-06-17 19:30:47
【导读】今年夏大豆生产总的指导思想: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重点抓好选用适销对路品种、提高播种质量、科学调控肥水、绿色防控病虫、适时收获等五个关键环节的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有效提升全县夏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并充分考虑绿色...

今年夏大豆生产总的指导思想: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重点抓好选用适销对路品种、提高播种质量、科学调控肥水、绿色防控病虫、适时收获等五个关键环节的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有效提升全县夏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并充分考虑绿色生产和机械化生产要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确保大豆生产增产增收。

一、选用优质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一)合理选用品种。要选用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满足热量需求。我县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可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优质食用、高产稳产的品种,如临豆10号、华豆10号、齐黄34、齐黄35、菏豆19、丰豆5号、中黄13、菏豆12等。齐黄34属蛋白脂肪双高品种,高产、高蛋白、适合加工豆制品、豆腐产出率高、抗病性好、耐涝性强,强抗倒且适合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收获,是我省重点推广的优质大豆品种。

(二)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要精选种子,确保种子饱满、均匀、活力强,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针对常见的大豆根腐病、蛴螬、孢囊线虫等病虫害,可选用26%多克福种衣剂1:60或15%福克种衣剂1:60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预防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微肥拌种和种子包衣同时应用时,应先微肥拌种,阴干后再进行种子包衣。根瘤菌应避免与酸性农药同时应用。

二、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播种是夏大豆生产的基础环节,要着力抓好抢时早播、足墒播种、增施肥料、机械精播等播种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打好苗齐、苗匀、苗壮基础。

(一)抢时早播,足墒播种。小麦收后要抢时播种,越早越好,最晚6月25日前结束播种。墒情不足,要先浇水后播种,或播后微喷或滴灌,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采取播后喷灌时,要浅播种,少喷水,不积水,以免土壤板结,造成出苗困难。

(二)增施肥料,机械精播。大豆苗期根瘤不能固氮,还需从土壤和植物体中吸收养分,播种时适量增施肥料,有利于壮苗和根瘤生长,结合播种可每亩施大豆专用复合肥10公斤。采取精量播种,机械匀播,播种深度2~4厘米。一般中上等地力采用40厘米或50厘米等行距,或50×33厘米宽窄行,亩播大豆种子4~6公斤,亩留苗12000株左右。中下等地力亩留苗15000株以上,上等地力亩留苗10000株左右。

(三)及时查苗,足墒补种。大豆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对断垄30厘米以内的可在两端留双株,断垄30厘米以上的要及时补种,或芽苗带土移栽,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三、科学调控肥水,充分改善大豆营养状况

要科学进行肥水管理,浇好关键水,施好关键肥;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水省肥的基础上,充分改善大豆营养状况,确保大豆增产增收。

(一)浇好关键水。主要包括出苗、开花结荚和鼓粒等三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一是浇好出苗水。夏大豆播种时由于土壤墒情不足,会采取浇水造墒播种,但易造成播种推迟,影响产量。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后喷灌或滴灌浇水,可在播种后当天喷灌一次,出苗前(播种后第4天)再喷灌一次,确保大豆正常出苗。二是浇好开花结荚水。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干旱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三是浇好鼓粒水。鼓粒期(播种后70~105天)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干旱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大豆比较耐涝,但遇有涝灾或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并适量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补充养分。

(二)施好关键肥。一是培肥地力。土壤肥力不足可于播种前每亩施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培肥地力,保障养分的持续供应。二是鼓粒初期追肥。鼓粒初期(播种后70天左右)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以上,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三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鼓粒中后期(播种后80~105天)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对旺长田块,可在初花前开展化控防倒,每亩用15%多效唑50-75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用药量可以增加20%进行第2次喷洒,要严格控制烯效唑、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的施用量和使用时机。

(三)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节水省肥、满足大豆水肥需求的有效措施。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大豆生产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标。

四、绿色防控病虫,改善生态环境

大豆病虫害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采用物理控虫技术、低毒农药防治病害技术,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一)病害防治。采用轮作、换茬等农业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选用抗病品种,以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胞囊线虫病、紫斑病、褐斑病等主要大豆病害。及时防治蚜虫可以减少大豆花叶病毒传播。喷施生物杀菌剂,防治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喷施化学杀菌剂、病毒抑制剂,防治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病害。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农药残留。

(二)虫害防控。采用冬耕、清除田边杂草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豆天蛾、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等害虫。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对金龟甲、棉铃虫、地老虎等常发性害虫诱杀效果显著。大豆出苗后10~20天,使用内吸性药剂防治豆秆黑潜蝇。苗期选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红蜘蛛、蚜虫、烟粉虱、叶蝉等刺吸式害虫,中后期选用菊酯类及高甲维盐、阿维菌素防治大豆造桥虫、卷叶螟、豆天蛾、蝗虫、斜纹夜蛾、豆荚螟、食心虫等。早晨或傍晚害虫活动较迟钝,此时用药效果较好。

(三)科学使用除草剂。大豆对许多化学除草剂非常敏感,应科学选用除草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避免当季造成药害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播种后出苗前采用化学除草剂封闭土壤防治杂草,一般每亩用50毫升50%乙草胺乳油或150毫升72%都尔乳油,混加3~5克20%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地面喷洒。对于田间秸秆量比较大的地块,仅封闭性除草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防除效果,可以在出苗后根据土壤情况、杂草种类、草龄大小来选择除草剂进行苗后除草,要根据田间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种类比例来确定除草剂种类与施用量,防治单子叶杂草主要有精喹禾灵、盖草能、精稳杀得等,防治双子叶杂草主要有克阔乐、氟磺胺草醚等。在大豆第3片复叶期,每亩用24%克阔乐30毫升加12.5%盖草能乳油30-35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施,可同时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

五、适时收获,提高收获质量

大豆的收获方式包括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两种。适宜的人工收获时期在大豆黄熟末期或手摇动植株有响声的时期,机械收获时间可适当推迟3~5天。机收时应避开露水,清除杂草,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大豆人工收获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时收割,割倒后要轻放,尽量避免籽粒散失。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