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紧急救治与防控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紧急救治与防控措施
宋桂芬 助理兽医师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仔猪的急性疾病。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病理表现胃壁和结肠系膜显著水肿为主要特征。现简单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一、流行特点
仔猪水肿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无季节性,以春、秋季多发。病程短,死亡率高。该病常突然发生,有时一窝都发病,有时仅1-2头发病猝死,同窝其他仔猪病情轻微或无症状。病程短的只有半小时,平均1-2天,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半个月内的生长快、体质健壮、膘情好的仔猪。4月龄以内的育成猪偶有发病。哺乳期内的乳猪很少发病,但偶尔也有发生,笔者曾治愈过2例10日龄以内的典型乳猪水肿病,一例是3日龄的4头乳猪水肿病,另一例是6日龄的乳猪水肿病。虽然哺乳期很少发病,但也不可忽视。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染源为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病原菌从病猪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通过消化道而感染。
三、临床特征
本病常突然发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典型病例出现眼睑、下颌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头部水肿,严重时全身水肿。由于喉头和声带水肿故仔猪叫声嘶哑。后期有轻度腹泻,行动摇摆,肌肉颤抖,步态不稳,不时抽搐,继而倒地不走,四肢做游泳状划动,最后病猪因痉挛和呼吸困难而死亡。
四、病理特征
该病典型病变为胃大弯和肠系膜严重水肿。心包腔、胸、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液与腹水。胃壁及胃粘膜呈弥漫性、高度水肿,特别是胃大弯和贲门部位更突出,肌层间有胶冻样浸润,肠系膜组织水肿。水肿变化轻微的有内脏出血性病变。应注意的是,临床有不出现水肿症状的病例,不可忽视对本病的诊断。
五、紧急救治
本病治疗原则是中和毒素,抗菌消炎,应用激素和对症治疗。中和毒素可尽快解除痉挛,及早缓解病情,早期及时救治是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用水肿抗毒素按0.5ml/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重症者间隔12小时再用药1次。每日1次,连用2天。新生乳猪每头注射0.5ml,2-3月龄断奶仔猪可按体重注射8-10ml。对同窝仔猪也要逐个注射,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抗菌消炎,抑制肠道内病原菌,消除致病菌和预防继发感染。可选用各种敏感药物,如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例:庆大霉素20万单位/5ml一支,新生乳猪用1ml与地塞米松1ml(5mg/5ml/1支)混合肌肉注射。2-3月龄仔猪用庆大霉素5ml与地塞米松5ml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激素类药物,可用地塞米松或可的松,改善糖代谢,抗炎抗过敏,配合抗菌药使用,疗效显著。对症治疗,可配合强心剂、强尔心或樟脑磺酸钠等肌肉注射。严重水肿病例可注射速尿,利尿消肿,有神经症状病例可注射硫酸镁或氯丙嗪。为降低过氧化物对仔猪免疫器官的破坏,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需用0.1%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剂,每5kg体重应用2-3ml肌肉注射,该药只注射1次。
六、防控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应激因素有直接关系。加强对母猪特别是怀孕母猪的全价饲养非常重要。发生本病的原因与母猪的各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抗体效价低有直接关系。母乳中效价低,对新生仔猪的保护率也低。一旦受到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后,该病菌即在仔猪小肠壁上大量增殖,产生毒素,迅速进入血液,如仔猪得不到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在短时间内即发生肠毒症,很快发生水肿病。因此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大肠杆菌抗体效价很关键。
免疫接种。选用仔猪水肿病和副伤寒二联菌苗,母猪在产前20天和仔猪15日龄以上进行免疫接种,在注射疫苗的前后3天禁用抗菌药物。使用水肿病单苗效果更好。还可采用猪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对14-18日龄仔猪肌肉注射1ml。
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哺乳期可从母乳中获取母源抗体,随着断奶后失去了母抗,而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免疫功能不强,抗病力较弱,如有消化不良,易引起肠道受损,增加水肿病的发病几率,所以应及早诱食。通常在仔猪7-10日龄开始补料诱食,给予营养成分高、适口性强、易消化的乳猪料。少喂勤添,逐渐增加,增强仔猪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可由逐渐断奶换成喂料,能减少仔猪的消化不良。适当补加青绿饲料,注意补充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和多种维生素,并防止缺铁性贫血。
加强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清洁卫生,调教仔猪定点排粪尿,确保圈舍清洁。注意减少各种应激,如仔猪免疫接种、阉割手术、转群、换料等多种刺激,需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添加抗应激药物加以防控,避免仔猪水肿等疾病的发生。
仔猪水肿病的紧急救治与防控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紧急救治与防控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紧急救治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