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liyanli5025   田间地头网络科技    2019-06-11 09:03:41
【导读】“在寿光,没有你买不到的菜,更没有你卖不了的菜。”这并非寿光人的自吹自擂。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寿光,的确担得起这份夸耀。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

“在寿光,没有你买不到的菜,更没有你卖不了的菜。”

这并非寿光人的自吹自擂。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寿光,的确担得起这份夸耀。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该技术从这里推向全国,自此改变了“北方冬天无鲜菜”的历史。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蔬菜价格的晴雨表,每天,至少数万吨南北果蔬从这里进出,发往全国乃至全世界。

这里是乡村振兴的良田沃土,曾叫响全国的寿光模式,以蔬菜产业化为引领,带动工业、服务业齐头并进,引来观摩者无数。

寿光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寿光又有何新作为?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寿光,一探究竟。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乡亲们富起来”

6000万元!当统计数据一传开,着实把整个寿光震了一震。

1990年,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也没想到,寿光推广蔬菜大棚的头一年,就给全县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一切,都源于一年前王伯祥做出的一个注定载入寿光史册的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

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两上关东,在辽宁大连的瓦房店,学到一门冬天不点煤炉就能长出新鲜黄瓜的独门技术。在自己村里试验成功后,迅速为村民带来不菲收入。当年冒着风险,在王乐义苦口婆心劝说下一共种了17个棚;种棚的人家,那年冬天都成了双万元户——一个棚纯收入2.7万元。

寿光自古便有重视发展农作技术的传统,“智如禹汤,不如常耕”,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便生于斯、长于斯。然而在蔬菜大棚推广之前,寿光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三元朱村更是被称为“要饭村”。

“王乐义能种棚,你们咋会不行?!”当年王伯祥常常这么鼓励犹豫不决的百姓。如今,他退休多年了,还常回忆那段岁月,“我就是寿光穷苦人家的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乡亲们富起来。”

1990年,寿光全县推广扩建了5130个大棚,1991年建起了1.3万个。在寿光的方言里,称种大棚为“玩棚”。这既透着寿光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折射着他们以苦为甜的奋斗精神。

2019年,寿光已经拥有十余万个蔬菜大棚,占地约60万亩。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27元。以三元朱村的17个大棚为火种,如今冬暖式蔬菜大棚早已成燎原之势,迅速传遍全国。北到黑龙江省五常市红旗乡的“冬季温室大棚”,南到南沙永暑礁的蔬菜繁育基地,西到贵州省遵义市的“枫香速度”,寿光蔬菜产业化经验传向全国,带富八方百姓。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寿光成为全国蔬菜产业的‘风向标’”

4月的一天凌晨3点,正是夜深人静、大多数人都在酣睡的时候,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人声鼎沸,迎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在一个以花菜交易为主的大厅里,车辆排成长龙,往来菜贩比肩继踵,放眼望去,一片人山菜海。

仅这个物流园区,蔬菜交易品种就达300余种,年交易量30多亿公斤。在这里,寿光百姓自己种的菜更是不愁卖,开着自家的农用车,往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一拉,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数着钱回家。

然而,30年前,王伯祥得为蔬菜销路发愁。发展蔬菜产业,光种菜不行,必须把市场建起来,把流通环节搞活。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前身——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就是那时候建的,面积从最初的30亩很快发展到600亩。

作为寿光蔬菜市场发展的受益者,菜商纪振南19岁就只身来到寿光打拼,如今已颇有积蓄。走南闯北的他觉得,寿光能走到今天,秘诀就在3个字:不赊账。

无论是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这样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还是遍地开花的村头市场,大都坚持现钱现结,既不拖欠菜商资金,更不拖欠菜农的钱。

不赊账的背后,是寿光历届党委政府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时任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工商所所长的孙玉祥说,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欺行霸市、缺斤少两等现象时有发生,“那时候,我们一天要处理100多起纠纷。”

市场环境好了,有了好的口碑,外地菜商纷至沓来。寿光不再只是一个蔬菜产地,更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

不过,真正让寿光扬名海内外的是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从2000年开始,寿光菜博会迄今已走过20个年头。“一场博览会,让寿光成为全国蔬菜产业的‘风向标’!”北京博收种业在寿光设有研发基地,负责人张晓升认为,寿光已经成为农业公司技术实力是否达标的试金石,寿光菜博会将生产、销售和技术研发等农业产业的全链条连接到了一起。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寿光农民致富的关键--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

“富了自己,还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齐炳林,放弃赴澳大利亚攻读博士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在他看来,寿光的蔬菜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业链,但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齐炳林认为,近10年,是寿光蔬菜追求产量的10年。“以西红柿为例,我们寿光主产区种植的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硬果型高产量番茄品种,因为保质期长,耐储存,很受商贩和农户喜欢,但其口感差、果汁少,顾客却不怎么喜欢。”

如何从产业化迈向品牌化,是寿光未来发展必须攻克的难题。齐炳林认为,西红柿的品牌化,口感就是市场的爆点。因此,他悉心培育了名为“戴安娜”的西红柿种子,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供不应求,成品在超市能卖到每斤30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像齐炳林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寿光投身农业,不断为寿光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潍坊科技学院教授张友祥认为,寿光模式的一大特色,就是以蔬菜产业化引领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民富裕、城乡融合、农村城镇化”。在位于田柳镇的寿光金投集团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两个4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和106个高标准温室大棚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这里采取了“平台公司+运营商+农户租赁”的发展模式,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蔬菜品质,让菜农的收入稳步提高。

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说:“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寿光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地方因地制宜搞好一个产业,富了自己,还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信息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多有关 ߲˴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