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家乐成牧民的金口袋,五一光销售骆驼奶和抓饭、烤肉每天挣千元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多拉特乡加玛特村是闻名周边的“牛羊养殖基地”。全村382户1385人,大多以放牧为主,拥有草场55.13万亩,饲草料地1.63万亩,有着得天独厚的畜牧业发展基础。2017年,托里县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多次与村“两委”研究协商,有效依托该村新建牧民定居点、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和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等三大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寄养养殖+专业合作社+牧家乐”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多彩银行”,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业化养殖 打造“绿色银行”
加玛特村牧业一直以散放散养为主,规模小、效益低,养殖卫生管理难度大,易造成疫病传播,奶制产品浪费。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工作队和村“两委”一方面积极宣传引导牧民加牲畜寄养和打造绿色品牌专养模式,努力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一方面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统一规划选址,投资总额逾千万元,建成总面积约25亩的农牧民养殖小区,实现由“家庭作坊式”养殖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方向转变。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实现经济增收。
村民别木提 吾木尔哈吉夫妇对工作队提出的专业化养殖非常支持,主动把家里的100多只羊委托寄养,自己专心养殖6头奶牛,每天定点送奶,销售自家做的奶制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别木提 吾木尔哈吉说:“多亏了工作队这个金点子,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创业,现在每天200斤的牛奶,就是我家会下蛋的 银行 ,一年纯收入5万元应该没问题。”
如今,在加玛特村,有想法、有胆识的牧民早就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生产方式,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多种经营发家致富的路子。目前,已有20余户牧民向村委会申请了牲畜寄养,专门从事奶食品制作、风干肉专售等特色经营,从而开辟了一条多元化的增收之路。
手工业特色 打造“红色银行”
“发展民族刺绣手工业,不仅仅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创收,也帮助她们进一步坚定脱贫信念,认识到只要勤劳肯干,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工作队长贾贺华说。
工作队利用惠民生项目,成立少数民族特色手工刺绣合作社,投资4万元购买了10台刺绣机,聘请刺绣专业人才,对村里的妇女进行刺绣培训。目前,已有50多名哈萨克族妇女熟练掌握了花毡、挂毯、枕套等手工艺制作,其中16名已加入合作社。她们亲手绣制的第一批300余件壁毯、花毯、挂毯、枕套等家居绣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汽车装饰品已运往周边县市商铺销售,可盈利5万余元。预订的第二批绣品,工作队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全面进行集中培训、集中加工、集中管理和技术指导,努力形成产业化带动。小规模化生产格局,在解决全村家庭妇女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每个合作社成员每年增收1万元的目标。
在刺绣合作社里,古丽努尔 赛力克、达凯西 阿德力汗和沙依拉 波拉提三位大姐一边忙碌一边感慨,她们在近十天时间里,平均每人能收入600多元,这样下来,年底每人都有1万多元的“分红”。
服务业餐饮 打造“金色银行”
工作队紧抓牧民定居契机,全力改善农村面貌,积极发展“牧家乐”休闲餐饮,走出了一条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阿德力哈孜 吾拉斯作为该村发展“牧家乐”的“第一人”,对工作队特别感激。他说:“开办的 牧家乐 从装修开业到客源都是工作队帮我一手操办,生意很红火。”
今年以来,工作队进一步拓宽牧民增收渠道,结合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优势,鼓励有条件的10户牧民开设“牧家乐”。为提升牧民综合服务接待能力,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积极谋划“烹饪培训班”项目,通过开设烹饪技能培训班,聘请具有高级资质、教学经验丰富的烹饪老师授课,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相结合,使参训村民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同时,根据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特点,工作队给牧户建议,在接待游客的同时增设了销售风干肉、奶制品等多个增收渠道,确保“牧家乐”经营稳、收入多。今年开业以来, 10户牧家乐平均每天接待十几批客人,特别是“五一”高峰期的时候一天能接待近200余名游客,“牧家乐”每天的毛收入已达2万余元。
牧民加海高兴地说:“ 牧家乐 真是我们的 金口袋 , 五一 期间,光销售骆驼奶和抓饭、烤肉每天都可以挣上千元。”
更多有关
哈萨克斯坦将对华出口骆驼乳粉,?一眼商机让“土骆驼”变“金骆驼”
骆驼股份―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现在养猪行业利润非常高,建议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多养点猪。”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脱贫调查
LOGO是一只骆驼的品牌叫什么 Camel骆驼这个牌子怎么样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