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猪是贵州省关岭县优良的地方猪种,主要生长在在高原低山峡谷地带,其中以花江一带为主要产区。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关岭猪的中心产区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77—1978年经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调查,关岭猪还广泛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治州和贵阳市,是贵州省中南部山区分布较广的地方猪种。紫云县的宗地、惠水县摆金、平塘县牙舟、麻江县柿花、贞丰县牛场、织金县五花、六枝县岩脚、贵阳市花溪区高坡和开阳县的平寨等乡镇均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关岭猪产区位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贵州高原,海拔一般800~1500m,最低370m、最高1850m,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变化小,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16.9℃,最低气温15.4℃;无霜期长达311天。雨量充沛,雨季明显,年降水量1348mm,相对湿度70%以上。日照少,年平均日照时数1346h,属于全国低日照区。产区内河流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 土壤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有黄棕壤、黄壤、棕黄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高粱、豌豆、蚕豆、大豆等,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牧草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为关岭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来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关岭猪饲养历史悠久,产区布依、苗、汉、水、瑶、仡佬各族劳动人民,世代都有养猪的传统习惯。历史上该地区交通闭塞、经济贫困,当地群众素以饲养母猪、繁殖仔猪出售为主要副业。大量猪源、猪种通过产区内的八大牲畜集散市场相互交流。由于分布地域连片,血缘关系密切,产地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相近,形成了体型外貌、性能较一致的关岭猪。
20世纪80年代前,关岭猪仅满足当地群众自宰自食,农户一年的食油与肉食主要靠杀年猪和加工成腊肉等肉制品来解决。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5年贵州省畜牧局调查,产区有关岭猪约10万头。20世纪50年代后,贵州省引入苏白猪、长白猪等外来良种猪开展经济杂交,导致地方猪种数量锐减,关岭猪中心产区也受到严重冲击。1990年调查,中心产区关岭县花嘎乡仅有纯种关岭猪231头,六枝特区的安乐、归宗乡仅有14头。之后开始重视保种工作,至1995年关岭猪产区存栏数为5.39万头。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78年猪种资源调查时,产区存栏关岭猪约200万头,繁殖母猪在7万头以上。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形外貌特征
1
1.外貌特征 关岭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头略粗重,嘴长适中,额部有菱形皱纹、额心有旋毛,耳中等大、下垂。体躯较宽深,背腰较宽,腹大下垂,肋骨7对。母猪背腰微凹,乳头5~6对,经产母猪腹部触地。臀部较丰满、略倾斜。四肢粗短,多卧系。被毛以黑色为主,鬃毛为黑色,肤色为紫黑色;额心、腹部、四肢下部及尾尖为白色,即有“六白”特征。
2.体重和体尺 2006年贵州省普查,安顺市畜牧局、关岭县畜牧局等对关岭猪30头成年公猪和50头母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据贵州六枝特区种猪场1997年报道和1978年贵州省普查,在农村饲养条件下,公猪多在2~3月龄时配种,由于初配年龄早、利用过度,加之饲养管理较差,普遍生长发育不良、体质瘦弱、体躯短小。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农村一些猪场加强了对公猪的饲养管理,初配年龄控制在5~6月龄以后,生长发育状况有所好转,体重和体尺有所增大。
(二)生产性能
1
1.繁殖性能 关岭猪性成熟早,公猪40日龄左右开始有爬跨行为,2月龄有配种能力。农村习惯用2~3月龄的小公猪配种,一般配种后即将其阉割育肥,少数公猪利用至0.5岁后阉割育肥。母猪发情征兆明显,一次配种受胎率90%以上。
2008年燕志宏在宗地县对关岭猪调查,母猪平均95日龄初次发情,179日龄初配,239日龄初产。发情周期19.2天,发情持续期3.1天,妊娠期113.8天。《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报告》记载,在农村饲养条件下,母猪窝产仔数头胎(1163窝)5.4头,二胎(851窝)7.0头,三胎及三胎以上(1865窝)7.81头。关岭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 关岭猪育肥性能好,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适应性强,沉积脂肪力强,肉质好。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农村多用“吊架子”方式育肥,仔猪2月龄断奶阉割,2~4月龄为小猪阶段,5~8月龄为吊架子阶段,以青粗饲料为主,然后以精料催肥2~4个月,一般周岁体重达70~90kg。国营农牧场多采用一贯育肥法,7~9月龄体重达70~80kg。
2009—2010年燕志宏等在清镇对关岭猪进了育肥试验,1978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普查队调查,关岭猪育肥性能见表3。
2006年贵州省猪种资源普查时,燕志宏、楚胜捷和宋汝谋等在关岭县对关岭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2010年5月燕志宏等在贵州大学对关岭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1978年《贵州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报告》记载的数据比较,屠宰率提高(表4)。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1
采用保种场保护。1990年关岭猪已濒临灭绝,后得到各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1993年在贵州六枝特区建立了种畜场,组建了30头母猪、5头公猪的核心群。至1997年向周边地区14个县提供种母猪2152头。关岭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996年贵州六枝特区种畜场对关岭猪进行二元杂交育肥试验。其育肥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均取得较好的杂交效果。1992年贵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用苏白猪与关岭猪进行杂交育肥试验,其平均日增重623.73g,杂种优势率达19.98%。
五、品种评价
关岭猪是优秀的地方猪种,在贵州分布面广、饲养量大,其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沉积脂肪能力强,肉品质好,杂种优质显著等优点。但其生长速度较慢,产仔数偏低,不同类群的关岭猪,个体间差异大,有较大的选育潜力,今后应在保种的基础上,以本品种选育为主,明确选育方向,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
(猪友之家整理)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