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 猪场防疫应确立的几个新观点
我国的养猪业,在环保、食品安全、互联网、集约化程度提升等因素影响下,猪场疫病控制的方法正朝着通过健康监测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方向发展,只有理念升级,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猪场防疫工作。
1、建立群防群治的观点。行业发展到今天,规模化猪场防疫要重视群体的预防和治疗。所采取的措施要从群体出发,要有益于群体。当然也要对个体猪只的情况予以重视,因为庞大的猪群中,个体猪只虽然价值较低,但通过个体检查有助于疫情监测和预警。因此应根据本场实际,制订免疫计划。对一些主要细菌性疫病,应在疫病发生之前给药物预防,而不是发病一头治疗一头。
2、树立群体保健的观点。为了维护猪群健康,必须对健康情况进行经常性监测,即使监测结果并未超出正常范围,猪只也未表明明显症状,但可以通过调整日粮环境及管理方法等,达到减少患病危险,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目的。对一些动物流行病除了从猪群中消灭和根除病原或用无特殊病原(SPF)动物建立猪群加以处理外,还要做好群体中个体猪只的免疫,并要测定疫苗接种效果。疫苗接种后不仅要注意平均滴度,而且对滴度分布也要加以注意。因此应根据本场实际制订猪群健康标准及经济效益指标,掌握猪群生产状态,经常巡视猪群的体状、毛色、粪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本场的设备和条件,开展免疫监测、消毒药剂的选择及消毒效果监测、疫病净化水平监测等工作。
新形势下 猪场防疫应确立的几个新观点
3、坚持预防为主的观点。猪场改见招拆招的被动防疫转为主动防疫,从产前、产中、产后着手,切实做好隔离饲养、全进全出、消毒、免疫接种等各项工作,在人、猪、饲料、环境等方面,采取可行措施,逐步控制、消灭场内已有疫源,防止新的疫病传入。
4、确立多病因论的观点。疫病的发生往往涉及多种因素,比如相同来源的种猪,有的猪场会出现严重的临床型萎缩性鼻炎,而在另一些猪场症状轻微或不发生,这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等因素有关。随着猪场设备的老化,因素病对猪场经济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诊治疫病,不仅应查明致病的原发性及续发性病原,还应考虑外界环境、管理条件、应激因素、营养水平、免疫状态等与疫病发生有关联的各种因素,用环境、生态及流行病学的观点分析研究,从设施、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由于疾病病因学认识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治疗方法的改变。今后,随着研究人员的逐渐专门化,加之对疾病病因学的认识,一种疾病往往要有微生物学、病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来解释。
5、树立健康监测的观点,促进猪场的饲养方法及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发生变化。健康监测将使研究方法发生改变,即不再孤立地考虑某种单一因素,而是更加重视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由于涉及的学科增加,因而研究人员需要增多,费用支出也要加大。健康监测的重点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些生殖病和多病因性疾病。健康监测还将通过调整投入和管理方式,使畜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使经济效益发生改观。
新形势下 猪场防疫应确立的几个新观点
6、树立长远规划的观点。规模化猪场兽医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有计划地分期完成各项防疫措施,使兽医防疫体系不断完善。猪场的场长、主管兽医及技术骨干应相对稳定,以保证兽医防疫工作的连续性。
7、树立多学科共同协作的观点。兽医、畜牧、生态、机械设备等学科应密切配合,从场址选择、猪舍建筑、种猪引进、种源净化等方法,均应考虑兽医防疫问题。另一方面,作为兽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有关兽医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饲养学、营养学、生态学、遗传学、环境卫生学、经营管理学等有关知识,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兽医防疫体系,以保证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8、建立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撬动猪场疫病防控进入“移动健康管理”时代。今后,一个猪场的疫病防控如果不能有效连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其效果是让人担忧的。目前,阿里、京东高调推出智慧养猪,将有助于移动健康管理模式的形成。
除了上述新理念以外,猪场还要尊重常识,比如不用泔水喂猪,做好人、车的消毒,猪场的选址要符合防疫要求,否则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就存在隐患,非洲猪瘟这样的疫情一来,很容易被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