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陇南特产一种果子,可这种果子在当地却很少有人认识,吃起来更让人难以下咽。蒲建新原本是名房地产商人,2009年,他从这种果子上发现了商机。并且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果子?小小钢板下面隐藏着什么秘密?蒲建新将如何靠这种果子,一年创造2800万元财富的呢?
2016年11月14日,记者到甘肃省陇南市采访蒲建新,一见面,他就带着我们去参观一个隐藏在工厂下面的大秘密。
蒲建新:这里面就有一个最神秘的地方,就在这下面,特别大的一个秘密,我估计光这下面就有2个亿左右。
就在这块不足一平方米大小的钢板下面,蒲建新竟然声称将存放着两个亿的财富。
蒲建新:“来,大家来帮个忙,把这个打开一下,慢点啊,对,你看一下,就在这下边。”
记者赵心悦:“这么深,能下去吗?”
蒲建新:“能,走下去看一下。”
钢板下面有4米多深,很难看清洞底情况,记者决定跟随蒲建新下去一探究竟。
让记者意外的是,仅仅不到一平米的洞口下面,竟然别有洞天,一个足足两百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隐蔽于此。
记者赵心悦:“在这里面说话回音好大。”
蒲建新:“他主要是密封比较严,都是用304不锈钢板做出来的,厚度大概1.5厘米。”
这个地下室,即将等待2亿元财富的到来,这财富都源于蒲建新正在收购的这种果子,这果子在我国的种植量很少,陇南占到了全国的80%。
这种果子很娇嫩,稍有不慎就容易烂掉。
蒲建新:“像这样的果子就比较鲜,一看就是刚采的,把子绿绿的,你看把它打开,白白的。”你看这个,它区别是很大的。”
蒲建新要求不能混进一粒坏果子, 收购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亲力亲为。
种植户:“好着呢,刚摘下来就往你这里来了。”
蒲建新:“慢着 慢着。”
种植户:“果子没问题。”
蒲建新:“还是有烂的,你把烂的要挑出去。”(006126)
种植户:“车子拉过来,怎么可能一颗烂的都没有。”
这种果子被蒲建新看的很重,陇南又是中国产量最大的地区,但是蒲建新却告诉记者,这样果子,直到现在很多当地人也不认识,为了证实蒲建新的话,记者带着果子来到了陇南的一个菜市场。
记者赵心悦:“请问您知道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陇南市市民:“不认识。”
陇南市市民:“不认识。应该是黑枣吧。”
陇南市市民:“我猜好像是乌梅。”
陇南市市民:“看不出来,我看是枣子。”
陇南市市民:“蓝莓,”
陇南市市民:“这像提子吧,不是提子吧,不晓得是什么东西。”
记者赵心悦:“你卖过这样的水果吗?”
陇南市市民:“我没有卖过,没有见过,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谁都确认不了蒲建新的这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干脆尝尝味道如何?
陇南市市民:“这是吃的东西吗?”
陇南市市民:“好苦啊,苦,啥呀?”
陇南市市民:“不好吃。”
陇南市市民:“口感不怎么样啊。又苦又涩,色相挺好,但是味道不敢恭维。”
陇南市市民:“不好吃,苦的,有点苦,不是的,不好吃,难吃死了。”
陇南市市民:“这叫什么味,好苦,这个味道像我们小时候吃的刺梨,里那个味道还重的感觉,涩、苦,刺喉咙感觉。”
就是这么一个很多人叫不出名字,甚至难吃到会吐掉的果子,经过蒲建新加工之后,再存放45天后,一斤售价就能达到一百块钱以上,蒲建新究竟做了什么呢?
其实,蒲建新第一次见到这种果子时也很意外,他之前做的是房地产生意,率先在陇南市建起了这座当时的第一高楼,在圈中的实力很不一般。一次偶然,蒲建新被这种果子吸引了。
蒲建新的公司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的农民,每到收获季节就会返回家乡摘果子。2009年11月,收获季刚过,就有一些工人跟蒲建新抱怨。
蒲建新:“蒲总,咋们今年这里那么好的橄榄果,全部没有人收,加工量太少,加工企业太少了,设备又小,突然果子这么多,收不完,我们就把我们的果子全部倒到地里,河里面了。”
陇南特色种植的这样东西,名叫油橄榄,原本只生长在地中海一带,我国一直不曾有大面积种植的记录,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把橄榄树引进中国,陇南适宜生长,成为了我国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油橄榄主要用作冷榨橄榄油,因此当地很少有人认识。
橄榄油营养丰富,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而且,橄榄树寿命很长,能活几百甚至几千年。蒲建新觉得这是个好项目,还能帮助家乡百姓解决收购困难,而且恰恰当时蒲建新有一片闲置的地皮可以建厂房,大家都说蒲建新办橄榄油厂能成功。
蒲建新:“我说那咱就办一个这厂子。怕啥,当时我就头脑一发热,2010年就开始筹划这件事。当时我想这不向办服装厂、酒厂,这些全国有多少万家,你想出人头地肯定不行。”
蒲建新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会因此深陷财富困境。
2010年,蒲建新停到掉房地产生意,陆续低价抛售陇南繁华地段的房产,回笼资金兴建橄榄油厂。2013年,橄榄油厂在收获季到来前竣工,蒲建新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因此成了农户口中的大骗子。
2013年11月的一天,蒲建新的工厂突然来了二百多人,而且个个来势汹汹。
蒲建新的员工:“情绪很激动,嘴里胡言乱语的骂着,就说我们老板是骗子,骗人什么的。”
大家不仅骂蒲建新是个大骗子,而且抄起棍棒,对着生产车间的大门就是一阵乱砸。
蒲建新的员工:“他们就用棍子使劲砸、使劲砸,这么粗的木棍,就使劲使劲的砸。”
见到这样的架势,员工们知道来者不善,纷纷上前阻拦。
蒲建新的员工:“人挺多的,反正就围在一起,圈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然后就开始起肢体冲突,然后就开始打架之类。”
工厂6亩大的空地上,人头攒动,乱作一团。而前来闹事的恰恰是蒲建新想要带着致富的油橄榄种植户。为了这个目标,蒲建新低价抛售房产,投入了八千多万元资金,为什么却惹来这么大不满呢?
种植户:“骂他们老板骗子,当时把他们的门都要砸了。”
种植户:“当时老板要是出来,我们打的心都有,我估计就是老板不敢出来,要赶我的脾气,直接就上去挖。”
当时,蒲建新就在这座办公楼里,躲在这扇窗户后面,将楼下的混乱场面,看得清清楚楚,农户的骂声,也听着真真切切,他别提有多委屈。但却不敢下楼。
原来,2013橄榄油厂计划投产,蒲建新早早和种植户达成了收购意向。可拖到采收季都要结束了,从意大利采购的橄榄油生产设备迟迟没有运到。
蒲建新:“实际上就是我们把人家骗了,安装设备的说两三天能装好,我们就说等两三天,我们也天天催,天天催,但就是装不好,我们也没有办法。咱天天给老百姓拖、拖、拖,结果激怒人家老百姓了。”
当时,蒲建新公司的管理团队都是搞建筑和房地产出身,没有搞过农业,转型做橄榄油后,才发现做农业和卖房子有很大的不同,这橄榄果熟了是一天都不等人。蒲建新感到很愧疚,他向受损失的种植户承诺,第二年以每斤高于市场1元的价格优先收购。
从那以后,尝到做农业艰辛的蒲建新,一到收获的季节,就常常出现在油橄榄果收购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蒲建新:“我们的设备榨一次就需要5吨的果子,一旦有坏果子出现,就把好果子影响了,榨出来的油品全部受影响。”
2014年,蒲建新收购橄榄果的第一年,他要求不能混进一颗坏果子,为此,种植户们当天采摘当天就送来收购,可蒲建新还是能挑出不少坏果子。种植户们开始对蒲建新不满,觉得是在成心刁难。而蒲建新也很纳闷,认为农户没说实话。
蒲建新:“我说刚采的果子不可能烂,我刚开始我也觉得他们是把摘了几天的果子拉过来忽悠我们的。”
当时,收油橄榄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不愉快,直到有一天,蒲建新在这种编织袋上找到了原因。
蒲建新:“每次他们是用编织袋把果子拉过来,几袋子压在一起,用拖拉机、农用车拉过来,通过路上的颠簸,就把果子挤压烂了,挤压腐烂,给人的感觉就像几天的果子了。”
之后蒲建新花费二十多万元,购买了这种塑料筐,免费发放给农户。
蒲建新:“筐的好处,通风,不怕压。”
为了严把质量关,蒲建新要求送过来的油橄榄必须像这样倒一遍筐,逐个筛查,不放过一粒烂果子,并且指派了专人负责。
2014年,橄榄油厂投产。这是蒲建新花一千多万从意大利购买,目前世界顶尖的橄榄油生产设备,直接将新鲜油橄榄果冷榨,经过油水分离获得的就是橄榄油。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现在常吃的,菜籽油,亚麻油,包括玉米油,大豆油,都是从植物种子里榨取的油脂,我们称为种子油。橄榄油是目前咱们食用油里,唯一从果肉里面做出来的,橄榄油的油脂是在的果肉里,相当于橄榄的果汁做出来的油。
陇南的油橄榄在十一月前后成熟,采摘期一个月,只有这段时间才能生产橄榄油,一百斤鲜果大约出油15斤左右。相当于鲜榨果汁,因此是可以直接喝的油。
蒲建新:“一个格子就是一吨油。我把油放出来给你看一下,让你品尝一下
你看。”
记者赵心悦:“这样可以直接喝吗?”
蒲建新:“你可以喝,不信你品尝一下,慢慢品尝,别喝太多了,这个东西贵的很。”
记者赵心悦:“有植物的清香,还有一点辣。”
蒲建新:“橄榄油本身就带点辣味,没有辣味就不叫橄榄油了。”
刚榨出来的橄榄油是浑浊的,需存放45天以上,才会慢慢变得清澈透明。避光、15度左右恒温为最佳储存条件,因此蒲建新把油库建在了地下。
蒲建新对这样生产出来的橄榄油很有信心,他把销售市场定在了北京,在4个有名的高档繁华商圈开设专卖店,在蒲建新看来,他的橄榄油肯定会在一炮而红。
蒲建新:“本来说开够20个店,在北京,我想最终在北京就像人家开连锁店一样,然后慢慢计划,开四十个,五十个,最终达到一百个店。”
然而,蒲建新失算了,一年时间,北京4家店加起来的销售额不足100万元,运营成本却高达一千多万,蒲建新的仓库积压严重。最终北京的专卖店全部关门,蒲建新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蒲建新的员工:“一直往里面投钱不见效益,榨出来油,这个油是有期限的,它是两年的期限,两年一过,这油就成了废品,这些钱就白投掉了。”
蒲建新的员工:“未来的发展一片茫然不知道。如果找不到出路的话,公司就面临着倒闭,面临着下岗。”
蒲建新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橄榄油,为什么卖不出去呢?他专程去到北京走访,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
北京市民:“我朋友家吃橄榄油,他们家吃的都是国外的。”
北京市民:“新西兰,反正都是国外的。”
记者赵心悦:“中国产橄榄油吗?”
北京市民:“这个不知道。”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好多人都认为中国不产橄榄油,一提到橄榄油,都是国外进口,地中海沿岸进口,所以一提到橄榄油,都认为是国外进口。”
橄榄油属于“舶来品”,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我国产橄榄油,认为橄榄油就应该来自国外。而且更糟糕的是,蒲建新在价格上也不占优势。
蒲建新发现,北京市场进口橄榄油品牌很多,价格差距也很大,每斤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为了弄清其中的差别,蒲建新又去了欧洲,此次让他了解到国内橄榄油市场的一个秘密。
蒲建新:“为什么人家的油在当地都要卖到接近100块钱,到我们国内反倒卖几十块钱,运费难道不算吗?经销商难道没利润吗?超市难道没利润吗?还要给国家上税,海关税,我一直纳闷人家的这个生意是怎么做的。”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国外的橄榄油,大部分进到中国的都是中档品质,有一部分,有一些经销商,为了占领市场,他用一些精炼油,果渣油,还有一些是用精炼油和初榨橄榄油的调和橄榄油,在中国市场销售,价格就比较低。”
橄榄油主要分为初榨橄榄油、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三类。初榨橄榄油是用鲜果榨取的头道橄榄油;榨过第一遍的果渣加入一定溶剂浸出,从中提取出来的为精炼橄榄油。经过所有压榨提取后剩余部分再进行溶解得到的是果渣油,一般用于美容行业。这三种油,营养差别大,用肉眼难以分辨。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所长邓煜:“目前我国生产的主要是初榨橄榄油,向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在中国,目前我们没有这个技术,我们也不提倡生产这种低端的橄榄油。”
2015年,蒲建新调整销售战略,将橄榄油的主要销售区域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了甘肃省内和西北地区。
陇南人有吃火锅的习惯,火锅店遍布大街小巷,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他的橄榄油,蒲建新开发了这种小罐装的火锅橄榄油,免费送给火锅店使用。
消费者:“这个油比较清香,跟我们以前吃的油比起来,肯定要更健康。”
蒲建新是一个不愿意站到台前的人,但回到陇南之后,经常会搞这样的推广活动。今天,他要在这里举办一场喝橄榄油大赛。
蒲建新:“一分钟之内能喝多少,最多的奖励一箱子橄榄油。”
听说能获得价值六七百元的橄榄油,看热闹的群众立刻踊跃起来。这个小伙子在一分钟之内喝掉了11杯橄榄油,获得冠军。
蒲建新:“几个?11个,11个。你厉害,你厉害。”
陇南市市民:“其它油的话喝不下去,家里调和油,菜籽油之类,没这么好喝,基本上会粘在喉咙上面下不去。”
如今,蒲建新的橄榄油在甘肃、四川、陕西等地逐渐打开市场,2016年的销售额突破2800万元。2017年,蒲建新开发的橄榄油口服液、面膜等产品也将问世,这些都讲成为他新的财富爆发点。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蒲建新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努力把陇南的油橄榄产业传递出去,让全国人民知道中国也能够生产优质橄榄油,让陇南的油橄榄种植户们都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