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猪群适宜的环境温度
公猪13℃-19℃,后备公猪及母猪14℃-20℃,妊娠前期母猪13℃-19℃,妊娠后期母猪16℃-20℃,分娩及哺乳母猪16℃-20℃,哺乳仔猪26℃-35℃,保育猪18℃-25℃,生长猪18℃-20℃,育肥猪16℃-18℃。
猪体表如果有气流达到0.3米/秒,则相当于降温5℃,但当环境温度大于体表温度时,猪体的对流散热消失甚至逆转,即通过对流从环境中获得热量,此时加大气流速度,对猪不利,而应采用喷淋或滴水的方式在猪身上喷水,然后加大气流速度,通过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达到帮助猪体散热的目的。
二、高温对公母猪的危害
1.高温对种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公猪对热应激十分敏感,29℃会出现热应激。有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连续72小时达33℃时,15~20天后公猪精子活力开始下降,死精和畸形精子比例增加。
如图2-1所示,公猪精液品质在热应激因素消除后至少要经过55-60天后才能恢复正常。如果在此期间配种,母猪的受胎率将明显降低,同时也将导致猪场翌年1-2月的窝产仔数有所减少(如图2-2)。
2.高温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热应激对妊娠前期母猪(妊娠0-30天)和妊娠后期母猪(妊娠90-114天)影响比较大,表现为受胎率下降和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甚至流产等。
(2)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减少、断奶时掉膘严重、乏情和返情现象较多(见图2-3和图2-4)。
(3)降低仔猪初生重和活力。妊娠后期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高温使母猪采食量减少,造成仔猪初生重降低。
(4)正是由于采食量少,母猪分娩消耗大,无力,造成子宫收缩无力,从而分娩母猪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死胎增加。
3.母猪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MMA)的发病率大幅增加
夏季产房温度大多在31℃左右,湿度往往大于80%,这样的温湿度十分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分娩母猪由于采食量下降,体质虚弱,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产道开放时间很长,人工助产的次数增多,大大增加了细菌感染产道的几率,使分娩后的母猪很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