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场到餐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生产更安全优质的畜产品、消除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壁垒,我国需要更重视动物在养殖、运输和屠宰过程中的福利。据了解,中国兽医协会联合多家国内企业,开展“十三五”期间动物福利推荐性国家技术标准(GB/T)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我国动物福利体系,提高行业福利养殖和屠宰技术水平。
动物福利,误区多多
早在2014年“农场动物福利促进奖”启动仪式上,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首席代表赵中华就指出,当前人们对动物福利存在以下三大认识误区:
①混淆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的概念;
②误认为动物福利与人类福利相冲突;
③误认为动物福利是西方传入的概念。
1)动物福利还是动物权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如何适应其所处的环境,满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这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对动物福利的定义。目前,国际上通认动物福利“五大自由”的标准有:享受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免受恐惧和精神痛苦的自由和表达天性的自由。
动物权利比动物福利更进一步,或称为动物解放。动物权利主义者认为动物需要被更仁慈的对待,并享有精神上的权利。他们推广素食主义,抵制动物实验,如2007年牛津大学一个医学研究实验室遭到动物权利主义者破坏。在现代新药研发过程中,动物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过于极端地抵制动物实验,无疑会阻碍新药的研发进程。
同时,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实验动物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因此实验人员要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2010年6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为实验动物立“动物慰灵碑”,以表达崇尚生命的理念。
2)动物福利关乎人类福利
据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会长席春玲介绍,动物福利和人的福利是两个概念。
动物福利主要是指满足动物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求,而为动物提供良好的福利有助于增强动物的免疫力,动物生病减少后用药量也减少,最终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提供保障。而人的福利是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获得额外的一些福利,包括高质量的生活物质需求、自由权、选择权、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安全等等。
我们既要兼顾生产,又要综合考虑动物的福利状况,这也是人类福利得以实现的一大保障。
3)动物福利并非中国的舶来品
动物福利和生态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动物和提倡动物福利的思想,先秦时期早有记载。儒家的“仁爱”思想,不只是对人,也是对动物。《论语·述而篇》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歇宿的鸟。这充分表现了孔子的仁德之心,仁爱万物。另《庄子·秋水篇》“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意为:不要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行为去毁灭自然的秉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返归天真。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自然界生态平衡本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动物福利养殖,大势所趋
1822年,英国的《马丁法案》颁布预示着世界首部反虐待动物法的诞生。随后,各国相继出台关于动物福利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关于保护动物在养殖、运输、屠宰等过程的指令。例如,欧盟理事会关于生猪养殖的规定:对猪执行身体部分切除(如剪牙、断尾、去势)时附加限制条件(如麻醉)。
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数据,每年约有700亿只动物用于食品加工,其中有2/3生活在无法自由活动或自然的生活环境中。因此,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而福利养殖就是采用一种保障动物健康生长的科学、高效养殖方式,来生产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在欧美,提倡动物福利的国家也提倡集约化养殖,因此福利养殖与集约化养殖并不冲突。
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江青艳教授课题组针对各种环境因素对猪行为的影响及生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例如,“气味干预对断奶仔猪争斗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仔猪并栏前喷洒原奶味、奶酪味和香草味物质能够显著降低并栏后的争斗行为;也能显著减少仔猪皮肤损伤,并降低唾液中皮质醇水平;还能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与日增重。另外,课题组成员在“声音对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中发现,播放肥猪采食声音和饥饿叫声能够显著增加采食时间与每次采食量,一周后,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可见,养殖现场为猪提供一定的福利条件,能够降低猪群的身体损伤,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养猪效益的目的。
中国正在稳步推动畜禽动物福利标准建立的进程,这不仅仅使得动物在生产、运输和屠宰过程中能得到善待,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标的推出,也让从业人员有据可依,做到从根源上消除贸易壁垒,最终让中国肉制品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