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牛坏死杆菌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牛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该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防治牛坏死杆菌病,内容如下:
如何防治牛坏死杆菌病1.牛坏死杆菌病病原
坏死梭杆菌,为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球状、短杆状或长丝状,无鞭毛,无荚膜,不能产生芽胞。本菌对温热的抵抗力不强,60度30分钟和100度1分钟即可杀死。常用消毒剂可在10分钟内杀死本菌。但在污染的土壤中,其生活力较强,可存活10~30天。
2.牛坏死杆菌病流行病学
密集饲养的牛群易发本病,尤其是犊牛更为易感。坏死梭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畜禽饲养场的土壤、被粪便污染的水及健康动物的口腔和肠道中均可发现本菌。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而感染。牛舍、运动场潮湿或杂有碎石、煤渣,天气闷热潮湿的季节,饲料粗劣,人工哺乳不注意用具消毒等,均易引起本病。牛患骨软症时,可使腐蹄病发病率增高,病情严重。
3.牛坏死杆菌病症状和剖检变化
犊牛易发生坏死性口炎,俗称白喉。潜伏期3-7天。病初体温升高,厌食,有鼻漏和流涎,有时发生咳嗽和呼吸困难。口腔内及喉头有界限明显的硬肿,上面覆盖坏死物,其脱落后露出溃疡面。若病变在喉头,还有领下水肿和严重的呼吸困难。若病变蔓延至肺部则引起坏死性支气管肺炎,在肺内形成圆而硬的灰黄色坏死结节,有时在肝、肠道也有坏死灶。病程通常为4一5天。此外还有坏死性脐炎和腹膜炎。
成年牛常表现为腐蹄病。病初跛行,逐渐加重。蹄部发热肿大,极为疼痛,不久在两趾间或蹄后部的皮肤出现坏死区,坏死灶内充满灰黄色恶臭的脓汁,有时可蔓延到滑液囊、腱韧带和关节。严重者蹄匣变形或脱落,全身症状恶化,继发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4.牛坏死杆菌病防治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避免皮肤、黏膜损伤,避免在崎岖不平和碎石凌乱的道路上驱赶;发生创伤要及时处理;经常保持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犊牛的人工哺乳要特别注意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对犊白喉,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然后涂擦碘甘油或10%氯霉素酒精溶液,每天1-2次,直至痊愈;
对腐蹄病,应彻底清除患部坏死组织,用0.1%高锰酸钾液或3%来苏儿冲洗,然后涂擦10%福尔马林或大黄石灰末(大黄、石灰等量配成),外用纱布绷带包扎,并涂布预先熔化的柏油或调制好的石膏,防止绷带脱落和污物渗入。对病情较重者还应用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及必要的对症治疗。
治疗本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牛坏死杆菌病广泛分布在牧场、饲养场的土壤、沼泽中,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引起其他牛发生感染。如何牛坏死杆菌病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