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牧·中国禽病网讯,鸡痘是鸡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口腔、咽喉部勃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大型
养鸡场中更易流行。本病可使幼鸡生长迟缓,蛋鸡产蛋量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或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不良时,特别是发生白喉型鸡痘时,常可引起大批死亡,尤其对雏鸡可造成严重损失。 (1)病原:鸡痘的病原是鸡痘病毒,属禽痘病毒的一种,是一种大型病毒。本病毒在病变皮肤的表皮细胞或豁膜细胞的胞浆内,可形成嗜酸性的圆形或卵形的包涵体。 病毒大量存在于病鸡的皮肤和乳膜病灶中。病毒对于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上皮细胞皮屑里的病毒可存活数周,加热60℃30min可灭活,甲醛溶液熏蒸可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如1-2%火碱、1%醋酸等较敏感,10min即可杀死。 (2)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鸽有时也可发生,鸭、鹅易感性较低。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雏鸡最常发病,雏鸡死亡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秋季和冬初为皮肤型鸡痘多发季节,冬季为赫膜型鸡痘多发时期。肉用仔鸡夏季也常流行鸡痘。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皮屑或痘痴排于外界,经皮肤或勃膜创口感染。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如蚊子也能够传带病毒,是夏秋季造成鸡痘流行的一个重要传染媒介。蚊子吸吮过病鸡的血液后,其带毒时间可以保持10-30天。 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潮湿、维生素缺乏及饲养管理太差等均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3)临床症状:鸡痘的潜伏期为4-8天,病程一般为3-4周。根据病鸡表现的症状和病变,本病可分为3种病型: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 ① 皮肤型。皮肤型鸡痘的痘疹主要发生在鸡体的无毛或少毛部分,特别是鸡冠、肉髯、眼睑和咏角,症状严重时,也可出现在爪、腿、泄殖腔周围和腹部等处。痘疹初期为灰白色的小结节(丘疹),鸡痘的丘疹不形成明显的水疤或脓疙,但很快(4-6天)即形成大结节,并与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结节的表面干燥、粗糙,呈灰褐色,与皮肤牢固相连。约经2周,结节的底部发炎和出血,慢慢变成棕褐或黑褐色的结痴。痘痴可以存留3-4周,以后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病重的雏鸡有精神委顿、食欲消失、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产蛋鸡呈现产蛋减少或停止。若痘疹发生于口角和眼睑,会影响采食和视力,当继发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时,死亡率较高。 ② 勃膜型(白喉型)。多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病死率较高,可达5%。病初呈鼻炎症状,病鸡迟钝、厌食、流鼻液,若蔓延至眶下窦和眼结膜,则眼睑肿胀、结膜充满脓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甚至引起角膜炎而失明。鼻炎出现后2-3天,口腔、咽喉、气管、食管等处赫膜发生痘疹。初期呈圆形乳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大片的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赫膜上,假膜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则易形成出血的溃疡面。假膜扩大增厚可使气管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病鸡常发出“嘎嘎”的声音。较大的脱落假膜可阻塞喉裂或气管而使病鸡窒息死亡。口腔和食管痘疹及溃疡可导致鸡采食和吞咽困难,体重迅速减轻、精神委顿,生长不良。 ③ 混合型。混合型鸡痘是指皮肤和豁膜同时发生痘疹,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4)病理变化鸡痘病灶的特征是皮肤和勃膜上皮细胞明显增生和肿胀变性,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水泡和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随着具有包涵体细胞的逐渐增加,包涵体的大小也增加,终于陷于核崩解、细胞坏死,形成肉眼可见的痴皮。其他器官的病理变化往往不明显。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