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牧·中国禽病网讯,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有着较广的抗菌谱,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性质稳定易于储藏,特别是药品生产不需消耗粮食,结合我国
兽医具体情况,适于更为广泛地使用此类药物。但是,此类药物的副反应比用抗生素稍多,甚至引起中毒。 病因 临诊上常用的磺胺药剂分为两类。一类是肠道内容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喹曝啉(SQ)和磺胺甲氧嗪(SMP)等;另一类是肠内不易吸收的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及琥珀酰磺胺噻唑(SST)等。前一类药物比较容易引起急性中毒。 在防治家禽寄生原虫病中,常用SMM、SM2和SQ等这一类药。用药过程中,要求必须使用足够的剂量和连续用药,才能收效,否则原虫容易产生抗药性,并将这种抗药性能遗传好几代。有些磺胺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又很接近。因此,用药量大或持续大量用药、药物添加
饲料内混合不均匀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中毒。 雏鸡的
饲料中含2.5×10-3SM1时,可导致生长停滞和肝、脾坏死。分别给鸡饲喂含5×10-3SM2、SM1或1×10-2SG的饲料8天,可引起鸡脾出血性梗死和肿胀,其中SM2的毒性最大,SG的毒性最小。 毒理 磺胺类药物种类很多,各种磺胺药对动物的毒性强度不同,根据其吸收程度和作用时间等,可简要的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肾脏损害。动物对各种磺胺药的平均吸收率,以家禽为最高。70%~90%的内服药量可由肠进入血中。磺胺类药物在血液中大部分保持游离型式,其代谢产物,特别是氧化产物可以发生全身毒性反应。一部分磺胺在肝脏中经过乙酰化而变为无抗菌作用的乙酰磺胺,且仍保持其原型磺胺的毒性。其乙酰化产物一般溶解度较小,常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造成阻塞和肾脏损害。由于过敏,可引起血管(包括肾血管)本身的损害及肾组织的水肿,肾间质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变性、坏死。 2.中毒性肝病和血液病变,如白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改变消化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因而出现消化障碍或神经症状。 3.过敏反应。磺胺药物能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成为抗原,故可发生过敏反应。某些磺胺还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临床症状 病仔鸡表现抑郁,羽毛松乱,厌食,增重缓慢,渴欲增加,腹泻,鸡冠苍白,有时头部肿大,呈蓝紫色,由于局部出血造成。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中颗粒性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有的发生痉挛、麻痹等症状。成年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蛋壳变薄且粗糙,棕色蛋壳褪色,或者下软蛋。有的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全身出血性变化。 病理变化 首先观察到皮肤、肌肉和内部器官出血,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胸部肌肉弥漫性或刷状出血,大腿内侧斑状出血。肠道有弥漫性出血斑点,盲肠内可能含有血液。腺胃和肌胃角质层下也可能出血。进一步检查,肾脏明显肿大,土黄色,表面有紫红色出血斑。输尿管增粗,并充满尿酸盐。肾盂和肾小管中常见磺胺药结晶。肝脏肿大,紫红色或黄褐色,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也肿胀,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结节区。心肌也可有刷状出血和灰色结节区。心外膜出血。脑膜充血和水肿。骨髓变为淡红色或黄色。有关磺胺毒性实验报道很多,他们还观察到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都受到明显地抑制,它们的体积减小和重量降低,以及这些器官中的淋巴组织萎缩。 诊断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调查,是否应用过磺胺类药物,用药的种类、剂量、添加方式、供水情况、发病的时间和经过。还要现场观察临诊症状及病禽剖检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得出诊断。若需要追究磺胺药中毒的法律责任时,应对可疑饲料和病禽组织进行毒物检验分析。请有关检验部门严格取样和科学化验分析。磺胺药物在病禽组织内是稳定的,即使停药后仍然可在组织中残留几天。肌肉、肾或肝中磺胺药含量超过2×10-5,就可诊断为磺胺药中毒。 防治措施 要以预防为主,为了防止用磺胺药引起鸡群中毒,应严格选择好适宜的毒性小的磺胺药,控制好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并在给药期间增加饮水量,保证供应适宜温度的饮水。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