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牧·中国禽病网讯,针对这分散片剂型在新药药学部分审评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搜集总结了以下存在的几个问题。 1、处方设计没有突出分散片的特点 分散片这一剂型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有生物利用度问题的药物,不适用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因此这类剂型的开发应该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普通片剂都能盲目地一哄而上,改变成分散片。 2、制备工艺的确定没有体现择优的原则 根据分散片的特点,控制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和辅料的粒度,也就是颗粒粒径要小。因此分散片的工艺应有别于普通片剂,如药物在作成制剂前,最好经过微粉化。据报道:复方磺胺甲唑分散片在制备工艺中,将药物粉碎成粒径为40 μm的细粒,压片后,置水中不到1 min即完全崩解,溶出时间不超过15 min。另外戚海亮等研究,将难溶性药物与亲水性辅料共研磨,能增加粉末粒子表面的湿润性,也可促进药物溶出。在制备工艺优化方面,大多数研制单位工作都比较粗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筛选,因此生产出的分散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疗效不理想。 3、质量标准的研究没有重视对溶出速率的考察 英国药典1993版对分散片的检查仅有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两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草案对分散片的质量控制中又增加了溶出度检查项,这是因为在分散片的处方中,若辅料使用不当,虽然崩解速度很快,但药物溶出却不一定理想。有报道, 以淀粉或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3%明胶溶液为粘合剂的复方磺胺甲 唑、吡罗昔康和羟基保太松分散片的溶出度就较低。同样是阿奇霉素分散片,有的单位的产品崩解时限<3 min,15 min的溶出限度为80%以上,而有的单位的产品尽管崩解时限<3 min,但15 min的溶出限度还不到50%,因此在质量标准的各项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对溶出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周密的考察。如:肖学成等在布洛芬分散片的研制中,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的有关要求,测定了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并与普通片比较,结果可见,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片。 又据报道,将阿莫西林分散片给12名健康志愿者吞服,或在水中分散后口服,与服用同一抗生素的胶囊剂和混悬剂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在Cmax,Tmax 和AUC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分散片吸收快,完全,平均最大血药浓度增加33%,AUC增加23%。以上结果均说明,选用合理的处方与工艺的分散片,比一般片剂有明显的优越性,不仅服用方便,崩解与溶出快速,而且生物利用度与口服混悬剂相当。 据预测,至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世界所有销售药品中约10%将以新颖释药剂型出现,其市场销售份额预计每年增长1%,分散片这一速溶速效新剂型可望得到更快发展。希望以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引起更多研制单位的重视,能有更多,更好的分散片品种通过新药审评,尽快推向市场,为人类健康服务。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