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牧·中国禽病网讯,甘草根是常用的中药,可减低或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毒性,具辅助、协调、矫味作用。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陶弘景称之为“诸药之王”,“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之良相也。” 一、慎用甘草的情况 甘草长于温中益脾胃。甘草对肾阴虚与肾阳虚无明显作用,故在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中往往少用或不用。如补肾阴之剂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增液汤;补阳剂的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等均不用甘草。前人有“甘缓助湿”之说,故化湿方、苦寒燥湿方多不用甘草,如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连朴汤、泻心汤、四妙丸等均不取甘草。甘缓不利于排水,用于水湿停聚或水肿的五皮饮、五苓散和治湿邪留恋气分湿温证的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均不用甘草。甘缓不利于理气,故治疗气滞不畅、升降失调、气郁的方剂多不用甘草。如行气解郁的越鞠丸,行气开郁、降气化痰之半夏厚朴汤,疏肝理气、散寒止痛的良附丸,疏肝清热、理气止痛的子散,行气散寒治疗疝痛的导气汤等均无甘草。甘缓不利于下,故治急腹症以攻下为主时可暂不用甘草,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承气汤、清胰汤等。因急腹症多为气血瘀闭之患,其治疗应“以通为用”,故甘缓能降低攻下的疗效。甘缓不利于通行,故在理血剂中用于通络行瘀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均不用甘草。因甘草主泻气分火热,用于治疗血热的凉血止血剂,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等不用甘草。用于消除痞满、通里攻下、峻下逐水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不用甘草,因甘草的甘缓助湿不利于峻下。对不论虚实的津亏便秘均不用甘草,因甘缓不利于润肠通幽,如治湿热津亏的增液承气汤、津枯肠燥的五仁丸等。甘草泻火易致阳衰,加之甘缓恋湿,故温阳利水的真武汤也.不取甘草。 二、慎用甘草的情况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三、忌用甘草的情况 体草正义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误得甘草,便成满闷,其则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盛故尔。”故止呕降逆剂多不取甘草。如和胃止呕的小半夏汤、大半夏汤,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汤,温中开郁、降逆止呕的吴茱萸汤等均无甘草。治中满证食积停滞之保和丸,饮食停滞而中虚的枳术丸等不用甘草。这是因为,治疗饮食及湿热停积胃肠的消剂,轻者内消即可,重者则需通下,加甘草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四、禁用甘草的情况 古今将相反的药物都列为禁用。十八反中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